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浅谈唐代执壶断代的谬论——从唐代执壶讲唐...

唐代陶瓷器型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光需要把白瓷青瓷分开来讲,还需要把唐三彩单独拎出来讲。

唐代陶瓷辉煌成就的文章网上很多,山人在这里就不啰嗦了,咱们还是直接从实战出发。

可就是很多先生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唐、中、晚断代的学问,看一眼就能给唐代器物断代了,唐早期就几乎没有执壶,您是怎么把执壶断代成唐早期的呢?

咱们今天还是主要从唐代执壶的演变,来简单地说说唐代瓷器的器型。

之前大多数的文章都在讲唐代早期执壶怎么怎么样,唐代中期执壶怎么怎么样,唐代晚期执壶怎么怎么样。可是山人查了2天唐代墓葬发掘简报,初唐大多数墓葬里还是陪葬了鸡首壶一类,并没有见到执壶的影子。(上图是655年唐墓出土器物图)

我们通过670年的唐墓出土文献来看,丰肩慢慢变成了圆肩膀

在唐初的时候一些鸡首壶开始演变为双龙瓶,这个器型在隋代开始出现,在唐初大量普及了,跟670出土唐墓情况一直,双龙瓶成了圆肩,龙柄造型开始简化,随着双龙瓶的出现,鸡首也慢慢的开始消失了。

另外一部分通过鸡首壶和波斯进来的扁口金银器的影响,开始大量的转变成为扁口壶

这个时期的器型收腹部分适合隋代的扁口壶有了很大的区别的,龙柄开始简化

上图是710年出土的唐代器型示意图,可以看出初唐前后器型的变化。

然后在盛唐开始,工匠们受到了扁口壶的启发,开始做出上图造型的执壶,龙柄更加抽象化

后来龙柄直接演化成了纯粹的把手

在712-766年的唐墓发现了上图造型的执壶

也就是此类执壶的器型(短把,短嘴,且都在肩部以上) 应该是在盛唐出现的。

又一方面通过巩县窑的此类执壶可以基本判断,在盛唐时期,这种器型在巩县窑已经出现了。

李匡乂《资暇集-注子偏提》记载:“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千人,一樽一杓,挹酒而散,了无遗滴。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太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也就是说唐代元和(806—820)初年,饮酒用具依然是“樽杓”;此后不久,有盖、有嘴(流)、有柄的新式酒具注子出现。

上图是唐738鎏金錾花九曲银鹧鸪杓,1984年河南偃师杏园李景由墓出土元代伊士珍的《郎焕吉》中提到,坐有碧玉鹦鹉杯,白玉鹧鸪杓,杯干则杓自挹,欲引则杯自举。

也就是说在唐人饮酒还是用这种勺子一勺一勺舀到杯中喝。

这里也从侧面印证了唐代执壶发展是在中唐后期才大面积展开的。

山人把查到的资料图,通过编年的方式给大家排列一下。

上图是810年唐墓出土的越窑执壶。可以看出是受到了扁口壶的影响

上图是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也就是说上图执壶应该是826年前后生产的。

上图也是黑石号沉船上出水的长沙窑执壶

上图是831年出土的盈字宽执壶。826年黑石号沉船也发现白釉绿彩瓷中有两件碗盘在底足中央分别刻有"盈"字和"进奉"字样。

上图是848年越窑执壶

上图是901年官字款白瓷执壶

到此可以基本总结出来:

1、唐代中期到末期的执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发展规律

2、这些器型在南北朝时期全部都出现过,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

3、但是壶嘴到后期有像五代时期那样的器型了,开始发展成有弧度的长嘴,这样更利于液体流出。

其实到了唐,即使是把南青北白分开来讲,也不太好单纯的通过器型方面把断代给讲的特别清楚。因为这些器型全部都能在更早之前找到影子,而不是单纯在唐代才进行演化的。

就像上两图在断代上,单纯说壶嘴呀、器型呀,还是很难说清到底谁早一点,谁晚一点。

所以一般笼统来讲应该是唐初是以烧制凤首壶和鸡首壶为主,到了初唐末扁口壶逐渐多了起来。

这种器型只能笼统的讲是在盛唐时期是出现的。

到了唐晚期开始出现这样的器型

上图是900年钱宽墓出土执壶,所以待到唐末开始,单纯在器型上,就很不好判断时代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执壶  执壶词条  唐代  唐代词条  断代  断代词条  谬论  谬论词条  
收藏书画

 白蕉谈书法选帖及临摹

对于书法学习,白蕉首先提出了学习志向的问题。他说凡是求一种学问,必须取法乎上。他主张"追源溯流"的学习方法。认为欧、虞、褚、薛四家皆从王字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