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唐太宗是如何搞到又搞丢《兰亭序》的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宰弟禁老爹,登上皇位,开启大唐盛世的贞观之治。

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铁血武者、治世明君,却忘记了他文艺的一面。

他设立了文学馆,招募了虞世南、苏世长、陆德明、孔颖达、颜相时、李守素等当时的文学名士。

他自己也写诗,《全唐诗》中留诗近百篇,其中以写给赋萧瑀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最为知名。

他更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尤其崇拜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

他像是现在很多的狂热粉丝一样,为了表达自己对偶像的支持,唯一的方式就是,买买买!收收收!

他将王羲之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收进了皇家内库里,并请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书法家辨定真伪。

结果发现,自己居然还漏掉了最重要的一幅,那就是号称“天下行书第一”《兰亭序》手稿。

这可真遗憾!

吃饭没有肉,院里没种竹,鲥鱼刺太多,海棠不太香……唉,太遗憾了。

经过多方打听之后,终于知道了这件绝世珍品的下落,原来到了一个在浙江湖州永欣寺出家的辩才和尚手里。

辩才和尚也是一位风雅之人,平日里也能吟诗作赋挥毫泼墨,得到这件《兰亭序》,那可真是当成自己的命根子。

为了守护好《兰亭序》,他甚至还专门在自己的厢房梁上凿了一个洞,用来珍藏,只在夜深人静之时,才取出欣赏一番。

他听说唐太宗让人请他进京献宝,冲着宣旨的太监连连摇头,并写了一首诗让他带给皇帝。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赴太宗召》:“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留空碧嶂间。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在白云间。”

意思是,要《兰亭序》没有,要命根子有一条。那《兰亭序》已在丧乱中丢失,不知所踪。

唐太宗当然不信,接连召见了他三次,辩才和尚都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兰亭序

对付这样的惫懒和尚,唐太宗知道,只能用同样惫懒的方法,于是,萧翼出场了。

这位萧翼也是位妙人,他出身南梁萧家,是梁元帝的曾孙,时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跟唐太宗关系不错,平日里就当是个好哥们儿处的。

唐太宗直接对他说:“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你若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

萧翼也不客气,说,我能把《兰亭序》给陛下弄过来,但是呢,陛下得让我以私人的身份去弄,而且,你还得给我几个王羲之的其他几幅真迹,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王羲之弄不回兰亭序

唐太宗摆摆手,只要能把兰亭序弄过来,你想让朕给你擦屁股都行。

得到皇帝的允许,萧翼出发前往永欣寺。

他一身儒生打扮,走进永欣寺,沿着寺中长廊观看壁画,边看边点头,像是称赞,然后又摇头,像是不满意。

寺里的和尚看到了,感到奇怪,就上前问道:“施主从何而来,为何点头又摇头?”

萧翼说:“我是本地人,但长久流寓在外,今日返家,正好路遇永欣寺,见寺内壁画精美异常,便驻足观赏,看到得意处便点头,不不喜欢的笔触便摇头。”

和尚点了点头,便将这事禀告了辩才

辩才知道这位是个雅人,便让小和尚将他邀请进厢房,亲自以茶待客,与其攀谈起来。

正所谓行家出手,便知有没有。

两人越聊越投机。

辩才问,施主可会下棋弹琴?

萧翼一副金城武的表情,答道,略懂,略懂。

于是,辩才邀请他进行手谈。

几局下来,辩才自愧弗如。

萧翼却很有分寸,在收官时,巧妙地卖了一个破绽,让辩才得了一个先手,赢了自己。

辩才虽然跳出红尘,但赢了这位“高手”还是很高兴的。

他又邀请萧翼抚琴作赋。

萧翼也不推辞,亲自抚了一曲《高山流水》,辨才听得如痴如醉。

不到一天,两人就成了知心好友。

晚上的饭局上,两人有开始对诗。

辩才和尚指着桌子上的素斋,说:“来来来,吃菜。”

萧翼夹了一口菜,让辩才和尚以“来”为韵脚,赋诗一首。

辩才想了想,赋道:“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从最后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辩才对萧翼的欣赏。

这两首诗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你精辟的谈吐和学识,又有谁能照亮我这死灰般的心呢?

萧翼抚掌称赞。

辩才高兴地招手,让小和尚给萧翼倒上素酒,然后,又以“招”为韵脚,邀请萧翼作诗一首。

萧翼端起酒杯,抿了抿,道:“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虽然偶然相逢,却承蒙你这样盛情的款待,共度美好的夜晚,你我虽天各一方,但很快就像老朋友一样,看来我们离的并不遥远,新酿的酒中的酒渣倒掉了又重新放上来,就像我的心一样躁动不安。多年来我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苦于随风漂泊,可有谁来联系我呢?

辩才听后,很感动,真诚地对他说,人生难得一知己,你若不嫌弃,就先在寺中住下来,你我再盘桓几日。

萧翼自然满心欢喜起身,大礼相谢。

从此,萧翼就在寺院里住了下来,每日与辩才和尚吟诗作赋,=过得好不快活。

二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有一天,二人偶然谈起书法。

萧翼说:“书法方面,我最欣赏的是王羲之的楷书,也曾为之倾家荡产,买得几幅真品,愿与大师共乐。也请大师为在下一鉴真伪。”

辩才一听,正中下怀,说道:“愿请施主让老衲开开眼界,一饱眼福。”

萧毅便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那几幅从皇帝的内库里带来的王羲之的杂帖。”

辩才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下,说道:“施主,这几幅墨宝,倒是王羲之的真迹,只可惜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萧翼问道:“莫非大师还有更好的不成?”

辩才和尚压低声音说道:“贫僧确实有一幅"书圣’最为珍贵的墨宝。”

萧翼忙问:“是什么?”

辩才说:“施主,实不相瞒,是《兰亭序》。”

萧翼听后,哈哈大笑着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大师可别骗在下了,我早就听人说过,此帖早已毁于战火之中,大师手中的也许是摹本吧。”

辩才并不介意,只是说:“今日时辰不早,咱们用过斋饭后再说此事吧。”

萧翼装作一副并不在意的样子,好像是笃定辩才手里的就是临摹本。

他也不追问,随辩才一同去用斋饭。

晚饭后,辩才请萧翼到自己的厢房中叙话。

辩才左右判定无人后,便搬来梯子,爬上梁去,从上面的暗洞中取出个红绸包裹,然后,将它端端正正的放到桌子上。

他又用清水,将自己的手洗得干干净净,这才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取出那幅价值连城的《兰亭序》,递给萧翼观看。

萧翼接过来,看了许久,故意说此帖是假的,真迹早已毁于战火之中。

辩才就和他争辩,并将自己如何得到《兰亭序》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这《兰亭序》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友人在会稽山集会时的酒后即兴之作,共二十八行,总计三百二十四字,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本人对这件作品是相当满意。

他死后,便把其当作传家宝传给后世子孙,一直传到了第七代。

这位第七代孙看破红尘,到永欣寺出了家,法名智永,便是辩才的师父。

智永圆寂之前,又将《兰亭序》传给自己的弟子辩才

辩才讲得有鼻子有眼的,萧翼这才信以为真。

几天后,辩才有事外出。

萧翼便偷偷来到辩才的书房,偷走了《兰亭序》,然后跑进当衙门,从怀中掏出圣旨,宣旨让县令派人护送自己返回长安。

唐太宗拿到了朝思夜想的王羲之真迹后,非常高兴,兑现先前的承诺,加封萧翼为员外郎,升为五品,赐银瓶一个,金镂瓶一个,玛瑙碗一个,并装满珍珠。

除此之外,还赐他良马两匹,大宅院田庄各一处。

而对于辩才这老和尚嘛,唐太宗并没有因为他欺瞒自己而处罚他,甚至还赏赐了他帛三千缎,谷三千石。

辩才看来,这不是“赏赐”而是侮辱,又惊又气,没到半年就死了。

而那幅《兰亭序》也被唐太宗下旨随葬墓中,从此不复存世。

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冯承素等人的摹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兰亭序  兰亭序词条  唐太宗  唐太宗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