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姜维为什么愿意为诸葛亮效力?揭秘姜维忠于蜀国的原因

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了蜀国的中流砥柱,不过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原本是魏军的姜维到了蜀国会这么死心塌地为蜀国效命呢?可能还是因为诸葛亮这个中间人当的好,诸葛亮生前非常看重姜维,认为姜维可以继承自己的意志,而姜维也没让诸葛亮失望。姜维北伐的战绩是要比诸葛亮好的,只是最后蜀国国力实在没办法保证北伐的补给,但是这份忠义确实做到了。

汉末,有一个没落的皇族后裔和他两个亲如手足的异姓兄弟打算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或许是毫无根基、或许是时运不济、又或许是无贤士辅佐,总之他们打了二十多年的仗、从北到南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后依然寄人篱下。

直到有一天,他们遇上了一个智者,在智者的帮助下,皇族后裔时来运转,霸业开始有了起色,等他六十一岁的时候,儿时大桑树下的那个皇帝梦居然成真了。可这时两个异姓兄弟都被仇人所害,他倾全国之兵组建复仇之师,谁曾想大仇未报,却又赔上了几万将士的性命,辛辛苦苦建立的国家也因为惨败成了“空壳”。一把年纪的皇族后裔累了、病了、再也撑不下去了,将自己的儿子与国家托付给了智者后撒手人寰。

智者就是智者,他没有辜负皇族后裔的期望,硬是将这个国家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甚至让另外两个敌国不敢对其小觑,与它们鼎足而三。

不过,智者也有“不智”的地方——他实在是太忙了:为保障粮食生产要悉心维护都江堤堰、为增加军费开支要大力扶持蜀锦、金沙江边留有他南征夷人时踏过的足迹、鱼腹浦畔遗下他操演八阵图后摆过的石阵、听闻远方的侄子担任了并不适宜的职务后要作书劝诫、得知自己的儿子太过早熟后也要写信教诲。重要的是,由于北方强敌未除,他必须要亲自挂帅出征,一连几年都不停歇,敌人都被他弄得“军不卸甲,马不解鞍”。此外,他在军旅之睱还要殚精竭虑地搞发明,打造连发强弩提升战力、发明木牛流马保障运输,甚至是自行核对账簿以致汗流浃背、亲自审查二十军棍以上的责罚致使日食甚少。

曾有那么一天,他的秘书实在看不下去了,以地主不该做农夫仆妇之事为例对他提出批评,他听了只是道歉,然后依旧。不是这个智者不懂得这个道理,而是为报知遇之恩,他的身上实在是背负了太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最后,智者累病了,也撑不下去了,就像当初皇族后裔的举国托孤一样,他将皇族后裔与自己的未竟之业如接力棒一样又托付给了他的学生,而这位学生就是姜维。

智者没有看错,他的这个学生和他本人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智者只有一个丑妻,被人嘲讽为“莫作孔明择妇”,而学生身居高位却也没有纳妾;智者秉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作风,学生亦是清素节约不再多求;智者教导儿子人生要抓紧时间学习,否则就像秋落枯叶一样毫无用处,而学生同样好学不倦成为一时仪表。最为相似的是,这个学生又是一个将敌人折腾得叫苦不迭意图采取下流行刺手段的烈士,又是一个为感知遇之恩不伐中原死不休、甚至国破君降都要绝地一击的英杰!这简直就是智者的再世、智者的翻版。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但任姜维主簿,他在《姜维传》的结尾援引原蜀汉秘书令郤正对姜维的一个评价:

“姜维官拜大将军,位居武官之首,虽身居显赫,但家里住宅破旧,没有多余的钱财。偏室未娶其他妻妾,后院没有声乐享受,衣服只求够用,车马只求必需,饮食注意节制,既不奢侈也不过分节约,朝廷的俸禄也是随手用尽。考察他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感动贪官污吏让他们洁身自好,也不是有意克制自己做人的欲望。只是认为这个样子就满足了,不需要过多的要求而已(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像他这样清素简约、好学不倦的人自然是一时的楷模(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的这种处世态度,就好比文雅高洁之士不会羡慕别人有多少钱财,有多少房产,出门有多少车马一样,更好比今日炫富拼爹之徒、“宁坐宝马车中哭,不在自行车上笑”之辈,在季羡林先生、杨绛女士眼里,不过是“井蛙岂可论海者,夏虫不足与冰语”罢了。像姜维这样好学不倦、清素简约的人,即使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一般人的评论,常常夸赞成功人士、诋毁失败人士;吹捧地位高的、贬损地位低的,都认为当初姜维投靠蜀汉是个错误,以致最后身死剖尸妻子俱诛无葬身之地,故而对他进行贬低。这种观点实在过于肤浅,每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下人生,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早已有了它既定的命运与结局。命运好比一个圆圈,很多人想要突破这个圈,突破圆的轨迹,任凭如何努力如何拼搏甚至把轨迹扭曲的早已不成圆形,但结果还是回到了当初画圆的那个起点,人生的某些事都是如此。有的人为此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但有的人,就敢于说“不!”姜维正是后者。他是失败的英雄,穷其一生进行北伐,用尽一生都在完成老师的未竟之志,虽然最后壮烈献身,但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如宁死不屈奋战到底的文天祥、张世杰,是不可能被磨灭掉的。

其实,我们今人奉为民族英雄的岳武穆终其一生都以武侯为榜样对其敬佩得五体投地;终其一生都效仿武侯倾力北伐意欲收复旧山河,而姜维不就是一个早投胎了几百年、有幸成为武侯学生的“岳武穆”吗?

图:岳飞手书《出师表》,并言读此表而不泣,则其人必不忠也

在姜维看来,自己所效忠的蜀汉朝廷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无所谓,所效忠的君主无论是刘禅还是亲王刘永、刘理也都不在乎,姜维所在乎的只有一个人,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老师诸葛武侯以及北伐。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武侯的慧眼识珠,或许姜维只会在天水当个郡吏,在家务农侍奉老母一生平平淡淡;如果没有武侯的栽培提拔,或许投蜀后的姜维也只会像魏延一样整日感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像心灰意冷的马超一样正值壮年就郁郁而终。姜维遇武侯,就如同保尔·柯察金遇到了让自己脱胎换骨的人生导师朱赫来,实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所以,为报武侯的知遇之恩,这个和武侯感刘备三顾知遇之恩如出一辙的场景,在三顾茅庐二十一年之后又一次上演了。姜维此生只有一个信念:完成北伐完成武侯临终时的夙愿,这是他一直以来最大的精神动力,家宅破旧没有纳妾算什么,处境艰难遭人非议能怎样,身死剖尸妻儿遇害又如何,只要能对得起武侯,其他的都可以视为无物,也都不在乎了。

同是为国捐躯,后世之人或许不大熟悉武侯之子诸葛瞻、之孙诸葛尚,但都会记得武侯有一个学生、有一个继承人叫姜维姜伯约,和武侯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贞不二,矢志不渝!

客问:“姜伯约何如孔明?”

答曰:“又一孔明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蜀国  蜀国词条  意为  意为词条  忠于  忠于词条  效力  效力词条  
解密

 明清温病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温病学派在南方兴起,这个学派主要是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在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瘟疫可是非常流行。在当时,热病非常盛行。所以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