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第一次英荷战争是怎样的?海上马车夫的海上霸权的争夺

1566年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反抗西班牙帝国的封建统治,荷兰独立战争爆发。1581年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宣布独立。1609年西班牙与荷兰签署了《十二年休战协定》,其实就是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荷兰独立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等等都十分的发达。荷兰凭借着世界上最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成为西欧强国,称霸于世,并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因此,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船造价昂贵。而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这使得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比英国低1/3到1/2,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就很便宜。但这也使得荷兰人的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殊的设计。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因此,荷兰人在不改变甲板的宽度的前提下,将船肚子造得很大,很圆,以载更多的货物。船税少了,利润也就多了。

但是,要想在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只显然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1596年到1598年,有一个有名的荷兰船长巴伦支,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三文雅。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很快他们就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目的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他们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更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方贸易。在非洲,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还一度侵占中国的澎湖、台湾。1621年,荷兰在美洲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块殖民地,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即今纽约。他们以此为中心建立新荷兰。由于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各方面拥有的霸权,他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国力蒸蒸日上之际,英国也在悄悄地崛起。经过1640至1649年的内战后,英国国力大增。护国公克伦威尔上台后,以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为模板建造陆军,并且更加强调高效与纪律性。海军更是扩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舰扩大到了120艘,并拥有当时世界最好的舰船与船员。

此时,荷兰到处排挤英国商人,他们倚仗雄厚的资本,基本上垄断了各国的贸易。令英国人不能容忍的是,荷兰竟然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鱼虾等水产品,还把这些水产品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厚利。这激起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

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针对荷兰,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英国之间的斗争空前激化起来,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

1652年,一次遭遇战式的小冲突直接成为了两国间战争的导火线。5月 ,英国海军的20多艘舰船在多佛尔海峡巡逻,与荷兰海军的42艘为商船护航的军舰不期而遇。英国海军要求荷兰海军下降军旗向英国国旗致敬。因为自从13世纪以来,英国总是要求其他国家的船只在经过多佛尔海峡时必须向遇见的英国军舰行“升旗”礼,以示敬意,承认英国对这片海域的所有权。但荷兰海军拒绝,英国开炮轰击。于是,双方互酬炮弹4个多小时,荷兰损失了2艘战舰。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序幕被拉开了。7月28日,双方正式宣战。

第一次英荷战争由一系列规模空前的海战组成,主要集中在多佛尔海峡战区和地中海战区,其中又以多佛尔海峡战区为主。这是由两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2-3万名水兵和6000-8000门大炮,而其作战次数之多恐怕亦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据说有人作了次统计,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人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他大胆地在海军作战中引进了陆军作战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发展了海军战术。战争一开始,英国便将自己的舰队分成红、白、蓝三个支队以便于指挥,并颁布了“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另外,英国还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击是致命的。

荷兰方面制定的战略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但荷兰在次要战场——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尽管荷兰舰队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水兵的战斗素质高,但各舰常常缺乏协调能力,加之装备、数量方面的欠缺,以致在军事方面仍处于劣势,使得英国的海上封锁奏效。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海军在1653年颁布了两个在海军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文件:《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和《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前者明确规定舰长在航行和逆风时,不得随意抢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并遵从上级指挥;一名舰长决不能抢风到中队长官的前面。另外它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联络信号,用火炮、旗语、灯光等工具,通知各舰航向、航行位置以及停船下锚等事项。后者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战列线战术的地位,并说明了保持一线队列的各种战斗行动。这在海军战术的发展史上堪称是“一个巨大的迈进”。英国海军还按军舰携带火炮的数量将战舰分成六个等级:第一级90门火炮以上;第二级80-90门火炮;第三级50-80门火炮;第四级38-50门火炮;第5级18-38门火炮;第六级18门火炮以下。不久,其他国家也开始仿效英国海军的做法。

战争进行到1654年的时候,尽管荷兰海军在地中海得到了制海权,但对于整个战争的发展于事无补的。在英国海军绞杀式的封锁之下,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荷兰经济陷入崩溃,封锁几乎使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据说当时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将近1500所房屋无人居住。于是,荷兰被迫与英国进行和谈。

1654年4月15日,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根据和约,荷兰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但荷兰没有气馁,卧薪尝胆一直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上  海上词条  英荷  英荷词条  马车夫  马车夫词条  霸权  霸权词条  争夺  争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