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是怎么驾崩的?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皇帝,每一个皇帝的登记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抢来的,有的是等来的,还有是被迫接受的。说起皇帝这个位置,表面上看起来是风光无限好,但真要是当了皇帝,却远远不如预期的那么好。若是仅仅只是为了对于财富和享乐为目的当上皇帝的恶化,那么肯定就会受到来自天下人的攻击,最终会被皇帝这个宝座所害。如果一心一意做一个好皇帝,为江山社稷兢兢业业,为人民的福祉而努力,那么,尽管可以留下一个好名声,但其中艰辛与苦楚却没有人可以分担。

综上所述,成为皇帝并不是一件易事。有些人即使与手足相残,甚至做出弑父的事情也要成为皇帝。有些人即使已经登基为帝,过后仍然时常感到心惊胆战。今天,编辑将谈论赵匡胤这位皇帝的悲哀和无奈。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在行军途中,被他的下属拥立为帝。他还强迫赵太后和小皇帝退位,自己创建了大朝,史称太祖。尽管他没有通过过多的杀戮从而获取王位,但这仍然让他感到不安,因为在受到下属的支持后,赵匡胤总是一直都在担心,如果他做得不好,皇帝可能还会被迫让给别人,到那时,被逼的就是他自己了。

每天都是如此胆战心惊的日子,赵匡胤自从登上皇位后过得并不容易,因此他决定想办法摆脱这个烦恼。于是赵匡胤下令召集所有的节度使一起进入宫殿。这时,在宫殿里规规矩矩站成一排的节度使心情非常不安。不知道是要被封赏还是要被定罪。赵匡胤没有处罚他们,也没有给予他们奖励,他只是告诉节度使们他想和大家一起狩猎,放松放松。节度使们互相看了看,没有人敢问更多,只是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奇怪的是,赵匡胤没有带一个御前护卫出城打猎,也就是说,他完全把自己的安危交给了武将们。

狩猎这一天确实轻松愉快,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将军们的心终于要放开了。每个人都把打来的猎物献给赵匡胤,此时赵匡胤却并不打算回到宫殿。他说他还有兴致,计划再打一段时间。将军们不理解皇帝的意思,但谁都不敢问,他们只有骑着马,跟在赵匡胤后面继续打猎。

这次赵匡胤一路策马扬鞭,向丛林深处跑去。将军们紧随其后,担心皇帝出意外。最后,赵匡胤跑到了一个较为空旷且隐秘的地方,转身向追随他的将军们说,这里没有任何人,如果你们想当皇帝,想杀死我,尽管放马过来。

听到皇帝的话后,将军们迅速下马,跪下并磕头,吓得哆哆嗦嗦以表忠诚,因为他们担心皇帝会此处伏击弓箭手,万一我等一动手那岂不是上了皇帝的套儿?

于是就这样,赵匡胤完全笼络了武将们的心,进一步确立了他的权威和地位。这是赵匡胤为了保证“杯酒释兵权”措施的成功,对武将进行的一次试探。

编辑怀疑赵匡胤实际上就是在森林深处设下了埋伏。一旦武将们有此野心,他就可以杀死他们。这是纠正局势,消灭敌人的好方法。毕竟皇帝通常不会拿自己的性命押注。

当然,也许赵匡胤确实是真心地希望能够禅让自己的皇位。以求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安定。不过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仅用作消烦解闷的小故事。其中隐藏的奥秘取决于读者如何理解它。

赵匡胤身为权臣篡位,为何风评却不差?

大家印象中赵匡胤对柴家够意思主要因为赵匡胤没像曹操一样又是杀皇后又是杀忠臣。不过事实上,赵匡胤也是没有机会。他篡位之前自始至终没有像人家曹家、司马家那样一手遮天的地位,皇后(大小符皇后,论起来还是他们赵家自己的姻亲)?忠臣(李重进?张永德?符彦卿?或者韩通?)他敢和谁动手?恐怕一个都没有。

等他篡位之后,仗着大多数人支持他,或者至少是默认了他,杀韩通、杀李筠李重进,就没什么人敢说话了。五代史都不敢给这三人立传,要靠后来脱脱修史去补,说到底还不是赵匡胤理亏吗?他这不叫杀前朝忠臣?(除了这几位前朝也没什么忠臣了,他还能杀谁……)

归根结底,赵匡胤和曹操的差别,不是赵大心善,而是人家曹操敢做的,他不敢,也做不到罢了。(人家曹操的权力来源是他自己,赵匡胤的权力基础全是世宗给的,他本人才是世宗亲自选的给他儿子的“忠臣”,他根本没有除了(世宗一手建立起来然后被他摘了桃子的)禁军之外的第二个靠谱的权力来源了——换句话说,他和恭帝的权力来源是重叠的,曹操和献帝多少还有个竞争关系,各有各的支持者,他赵匡胤这是硬抢人家老郭家的东西。所以处理方式当然不一样。曹操要把反对者杀掉,而赵匡胤要把人心抢回来——不然他自己没有基本盘啊)。

就人品而言,太祖比他弟强的多!不过除了这一点,赵匡胤在其余地方似乎都比不上他弟,因为朝作为文官集团治国的完成者,使得中华再也没有出现周汉唐衰落后,出现的连续几百年大分裂局面,中华文化圈基本样式成型,都是在太宗的治理完成的。唐朝安史之乱后半死不活,和西周瓦解后的春秋有点像,黄巢起义后的五代十国不是像极了恶劣版的战国兼并吗?而太子这种正经一点的继位方式,也是太宗重新确立的,作为太宗赵匡义是合格的。作为在位十几年的太祖,他赵匡胤连幽燕之地都拿不下,无法为朝建立稳定地理边界,武定祸乱做的不合格,还有脸怪太宗吗?

赵匡胤死因谜团

说赵匡义杀了自己的兄长,没有明确证据确实难以服众,但是赵匡义在一步一步迈向皇位的道路上,绝对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必定多多少少有所准备,参与其中。

赵匡胤应该是没有想到赵光义的手已经伸那么长,放纵太久了左右都是赵光义的耳目。其实赵匡胤应该是很纠结立储的,刚开始肯定是选赵光义,随着全国开始稳定就想培养自己的儿子,由于赵光义已经尾大难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迁都削弱或打掉晋王一系的力量,因此赵光义肯定要先干掉自己哥哥,要不结局肯定很惨。至于用什么手段,这真是个谜,估计不盗个墓没办弄明白。

赵匡胤刚开始确实是着力培养光义,毕竟他自己也算得国不正,万一有个意外,当然希望肉烂在老赵家锅里,这个有诸多史料可以证明(包括王立群例举的对赵光义的各种特殊待遇)。但是做了皇帝十几年,儿子渐渐大了,肯定有想法,因为自己身体还算健壮,晋王也势力在那,所以没有立刻强行换马(有的人据此说赵匡胤直到死都认定光义为继承人,却不想想,他如果坚定这个意思,为毛不直接立皇太弟正名分),迁都事件(在德不在险)已经是很明显的对立了,也可能是促使赵光义下手的导火索,毕竟万一皇帝真要跟自己正面刚了,自己势力再大恐怕也不是个,以史为鉴,被废黜的原继承人下场那可是很凄凉的。

太祖肯定不是被斧头砍死砸死(皇帝暴毙,死成那个鬼样子总得藏起来吧,可如果还藏着掖着不给皇后皇子重臣瞻仰遗容,更可疑啊喂),但正如答主所说,赵光义不是傻白甜,他就算被培养了这么多年,毕竟没有明确说他就是继承人,比一般的太子危险得多,皇帝哪天直接宣布德昭做太子,晋王意图谋反或者说星象显示晋王为天子我也不找你进宫了你自杀吧,怎么办,所以他必然不会坐等……然后他以后的举措太值得怀疑了,死一个算了,太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金匮之盟下一个序列的光美也死了……关键太宗政治军事上黑点又多,做不到另一个太宗赫赫文治武功,不怀疑你怀疑谁。

赵匡胤做事留情,赵光义这种主搁朱元璋或刘彻那儿早早就见阎王去了,朱元璋连自己侄子略微不满一下都会提防着,太祖说白了四个字,心宽,手软。这一点刘秀和他比较像,不过刘秀可没有赵光义这么个尾大不掉的弟弟,而且刘秀总归要手段狠那么一点。赵光义很可能已经买通侍卫了。太祖并非没有提防,其实赵匡胤已经开始着手扶植三弟势力,培养两个儿子的能力,出兵北汉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威望,只可惜他宅心仁厚,没料到亲弟弟下手这么狠。平灭北汉的功绩也硬生生变成赵光义的了,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也再无可能,迁都洛阳、长安也成为梦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匡胤  赵匡胤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驾崩  驾崩词条  皇帝  皇帝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