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瑞昌黄砂董氏

从三份谱序分析瑞昌黄砂宗谱

广西  荷香月暖

 

 

 1, 瑞昌黄砂两谱序 

谱序1,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修宗谱引》:大抵天地之盈虚,气化之盛衰,人事之兴替。理由固然,无足为怪。羅(luo)其合者,虽圣哲驰骜(ao),亦不能博捖于期间,凌夷卑弱,亦无庸深悼也。吾族自乐安流坑任公由山东乐陵县而来,当时一官拓落,必非人世之大幸矣。讵知天相其吉,地毓(yu)其灵,发祥莫遏,其滋炽有如斯者。递(di,遞)传六代而子孙繁衍,黄砂莫容,析分六董,俱恪遵祖训,崇信义,勤耕读,伊时有迈陶朱,而超猗(yi)领者,不以封靡自矜,好礼乐,施仁义,领乡国,有宗孔孟,而研程朱者,亦能出身黉(hong)序,衍学敷教,训谕他邦说者,谓不获掇(duo)巍,科登显仕,以大展其经纶,广施其慈惠,为近世惜耳,究之设施之大小不同,其泽其寰区一也,食禄其厚薄有差,宠沐君恩一也。然修躬之事,衹(zhi)论学术,不论事功,所以,孝感令斯性公万历八年(1580)于都门得谒(ye,拜见)尚书公裕,询及家事,遂赠联日:世泽沐宠荣殊,愧国恩多负贻(yi)。谋增式廓还期,家道长兴,一勉之,一赞之也。今甲子大宗流坑举名儒、持信谱,昭示各省支派,搜罗纂辑,诚笃(du,忠实)亲亲重一本,尊祖敬宗之大义也。使子息阅之,见谱系不啻(chi)见吾先灵焉,见图跡不啻见吾祖墓焉!至性所动,仁孝之思,有不油然而生者哉!语言家乘与国史并重,诚哉是言,独惜吾族兵灾之余,庐舍星散,老成凋谢。欲缵(zuan,继承)统緖之全派,徒嗟杞宋之无征,荒烟断梗,缺略而无稽者何限,只得扫觅残碑、咨询陵献,仅将闻见可据者,增查人录,若风摹影埔牵附声势,以图光耀宗闾。此欺世盗名之流,不惟自诳,且以罔(wang,蒙蔽)先灵也。所有无传而不得与俎豆者埋名泉让人子之念难忘,先祖亦有余恫(dong,恐吓)焉,爰立祠祀之,岁时伏腊致祭,以妥其灵然,亦出于无可如何也。蓋(ge,姓;另gai:盖)滕公之为,滕灵公之为灵尚不能保陵园之变,况其下焉者乎。遗魂谅亦无憾也。已今之世,生聚渐盛,遗风未泯,倘睹(du)兹而感,发奋兴恢宏前业,邀祖宗之灵爽呵护启佑,则弈(yi)之隆有可拭目而俟(si,等待)者,百世之下,有令人见本源一脉之不替焉!是为引。(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岁官甲子蒲月  任十四孙锡策如纶氏敬撰)  

   谱序2, 《黄砂修谱原序》: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信史,则珥笔者必致以伪而乱真。家无族谱,则衍派者必致以昭而混穆之,二者其事虽殊,其理一也。吾族肇兴豢龙,其发祥地也有自嗣是而三代,秦汉唐宋诸朝,凡登名者青史声称籍,籍者未易更仆,数期间一脉相承,支分别派,不能逐一遍叙,此亦人子水源木本之思,终有余憾焉。祭法宗文王,而祖武王,论世德者,每不纪远,而纪近,则吾族之序派,断自迁居黄砂子京公为始公,于元时任山东乐陵县令,解组居此。传至数代,子姓蕃衍,各卜居筑于□地,则今之北山下巢、上园、西垅、张家嘴、王息冲、马头、下董,是其近处,也犹有徙兴州之富地;广济之田镇、栗木桥;安庆之宿松;化邑之城子镇。是其远处之数者。明末之余,谱牒云亡,虽以仁孝如纶公仅残碑而缮写之。今以四十余年,而前派已尽各其者,必致各派其派或以此儿□叔伯或孙子混祖祢(mi),求其昭然秩然,本枝不紊者,亦难矣。标等惧其久而失征也,是以谋于通族而续修之,幸父老子弟咸有同志不数月而告竣焉。后之览斯谱者,考本源知吾族于何而始推世系,知吾族于何而分而昭,各为昭穆,各为穆世。及之序络分明,非独吾族吾宗之幸庆夫!(职员国选   任十一世孙国学生树标同侄邑庠泰云敬撰)  

 

       首先,分析上文谱序1,黄砂《重修宗谱引》,就是重新修谱的引言,而重新修谱的氛围,来自“今甲子大宗流坑举名儒、持信谱,昭示各省支派,搜罗纂辑”,流坑的有名之士,到各地搜罗宗谱,核对探寻,联宗联谱,自然也就到了黄砂,那就出现对新的宗谱的汇谱的情况,涉及新的连接。于是,“万历八年(1580)于都门得谒(ye,拜见)尚书公裕,询及家事,遂赠联日世泽沐宠荣殊”,也就到了流坑询问董裕,询问流坑修谱的名人有关家谱的事情,就得到所赠送的“宗谱”资料。于是,就得到黄砂由山东乐陵县而来的任公,源于在流坑居住或处于流坑的新的宗谱。而万历甲子,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万历元年是公元1573年癸酉年,而1574、1584、、1594、1604、1614分别为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年,没有甲子年,那应该是泛指万历年间。     

      再分析上文宗谱谱序2《黄砂修谱原序》:从“明末之余,谱牒云亡”来看,黄砂宗谱在明末丢失,也就谋求与各地联系宗谱,“标等惧其久而失征也,是以谋于通族而续修之,幸父老子弟咸有同志不数月而告竣焉。”,也就短短时间完成了,并且确定“吾族之序派,断自迁居黄砂子京公为始公,于元时任山东乐陵县令”以及后裔迁徙分居的情况。

这两篇谱序,从文字面上,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修宗谱引》出现了“自乐安流坑”,但没有论及世系属于流坑支系还是泉溪支系的世系。也说明在明末时期,谱牒没有存在。只能靠同宗的协助了,而明朝时期流坑修谱,“昭示各省支派,搜罗纂辑”,也就顺理成章。

但是,从宗谱照片中发现,在《黄砂修谱原序》的谱序前面,出现“次进士第特授广东吴川县文林郎  同里年家眷弟章国录顿首拜撰”,才到《黄砂修谱原序》,道出了修谱可能在章国录顿首拜撰的谱之后,才到修《黄砂修谱原序》。而章国录顿首拜撰的谱在乾隆庚申(1740),明显比谱序的谱序1的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修宗谱引》要晚。就出现谱序2《黄砂修谱原序》没有如谱序1列出流坑为居住地或迁徙地,只在谱序言及“断自迁居黄砂子京公为始公”。

2,章国录拜譔的康熙谱序   

为什么上传的时候,有意忽略章国录拜譔的谱序呢?忽略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了吗?还是忽略了相反的内容?那么,这是什么内容呢?

    这其实就是:乾隆庚申(1740)的《庚申谱又序》,赐进士出身文林即原任广东宁,吴川两县尹聘理广东端溪江西白鹿两书院讲席。同里年家同学弟章国录拜譔;而同期应该还有李凤翥(1674~1757年),字紫廷,号云湖,清康熙13年(1674年)十月初三日生于江西建昌梅棠坂(今永修县白槎河坪)。康熙丁丑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前督理,钱法工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事提督直隷江浙等处,学政钦差,几南赈济两次典试,正主考国子监祭酒。作的《乾隆庚申族谱序》,现附注如后:

,谱序3,公元1740年《乾隆庚申族谱序》:今夫褒贬者义也,隐扬者仁也,义能扶廉耻、整纲常、故国史以之仁能睦九族,敦三物。故家谱以之谱与史尊亲不同,仁义之用亦别。而要莫非所以鼓励群伦,是以国不可无史,家不可无谱。均也予自补弟子员时,已有志于此。而年未及冠,迨获乡荐成进士,出入史馆其于华衮斧  之义。幸得与闻至修族联宗之。举势不暇及矣。故数年前族中父兄辑谱当以修纂。属予是时,督学吴中不克躬亲,爰遣男往反治其事、督其成,以慰素心,诚以谱修,洵美举也。今董氏有武邑秉元等会数郡诸君子立局祖祠重修家乘。遥问叙言于予。予固知其深有得于教敬教让之文将。率弟子于六德六行之是谨者,夫风俗之颓也。必有所自教化之善也。亦必有所始,予滥直纶扉日览四方贤能之书。窃见东南沮汝,西北亢隆,风土虽异,而民远烦嚣,士乐恺悌其趋一也。匪由国家端本澄源之所至。欤董氏则向化之尤者。且正谊明道出伊先世。今觐厥先绪效法不替,讵独父善其子,兄勉其弟已乎。行见名贤辈出,有以黼黻乎。皇猷焉董氏係所由来,与冠裳文物以及仪家范身之规,具载于牒内,予不复赘,独嘉乃亲亲之谊,且喜世风日隆,而仁义之泽有未艾故,因邮便聊寄数言,以弁其首。

     ( 乾隆庚申年(1740)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前督理,钱法工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事提督直隷江浙等处,学政钦差,几南赈济两次典试,正主考国子监祭酒。     李凤翥【附李凤翥简介】:李凤翥(1674~1757年),字紫廷,号云湖,清康熙13年(1674年)十月初三日生于江西建昌梅棠坂(今永修县白槎河坪)。康熙丁丑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谱序4,公元1740年《庚申谱又序》:葢自五宗遁推,而宗法立。亦自九族遁推,而族谱修。皆所以广仁孝之道也。故虽宗法晦而近宗莫统于家嗣。犹赖族谱明而远族可联于同室。则谱序之关綦重矣。溯厥初生民以来,锡姓命氏而族。以别其始,固一人之身耳。至于椒蕃川衍百派千支,而不可纪极,夫亦何从而叙之,则惟循流以溯源即條以承干,自有世世相传。而不可紊者,而谱皆得以序之。特必代有敬宗之子,不忘仁孝之思。力荷谱牒之传,而勿替,即复绝远难据,而就近,可 疑阙而信存家乘。何必不与国史等也。亦惟详近而略远者。即可笃近而与远,矧以远不出数百年之间,近只在数百里之内。而始迁有自违迁有自各从其一族,所聚五宗九族而推违之。而分有由分即统其众族所推各宗各族而联属之。而合有由合,则尤会谱之可信者乎?若董氏之得姓最久自周、秦、汉、唐。以远代有闻人至后唐,初熹公任武宁令,其长子珪爱武宁泉溪之胜而卜居焉,厥生三子曰嵩、曰崇、曰山广。其后蕃衍各邑。亦世违迁而皆不出三子之支派即皆不出熹公之嫡裔弥。近而可征者也。而于宋平章槐公之世传,金字谱尤信。厥后即有吾瀼邑之聘真先辈暨龙门叔姪皆以宿学著名,会同泉溪之族望训礼,发春,少东等协力重修后,先辉映亦云盛。迄今且百年矣,复有文学元積字如山者,偕姪柏男鹏,又皆以名诸生籍咸济美率祖攸行,会同泉溪诸族望即合嵩崇山广三大支之违衍备。溯众派源流而通序之名曰:董氏宗谱。葢本其一支违迁族。瀼邑人文蔚起,世传博学多闻,当不忘其所,自故即一支之五宗九族以类及于各支之五宗九族而统会于熹公之一宗。皆其珠联绳贯历历而可数者。而且重以五世不修,即千不孝之愆为懼,其以毅力运其慤心。不惜积月累年而成此盛举也。抑吾于此尤想见其仁孝之思,敦本之谊,与夫传信之笔,必有不愧先哲之遗者焉。跡其远序各支而所在。昭穆秩然在目,孝弟之性油然自生,则其根于有生一本之同气。而孝弟之蔼然者可挹也。此即汉儒董相,原出天之旨也。迹其熹公以前宁沿旧谱而从略。熹公以后务悉众派而从详,而且纪懿行以照旧德也。必核而不滥,可以寓法戒纪爵秩以彰名宗也。必确而不诬,可以励扬显而皆于各支文献。添互而考订之此。即晋史董狐之良也。循是以推而同族,其族者亦可以各宗其宗,宗法皆由以不晦,而谱序之违承而启后者,代有敬宗之子,亦可勿替于此意也夫。(乾隆庚申(1740)赐进士出身文林即原任广东宁,吴川两县尹聘理广东端溪,江西白鹿两书院讲席。同里年家同学弟章国录拜譔)

       原来,网上突出的是“吾族自乐安流坑任公由山东乐陵县而来”与“吾族之序派,断自迁居黄砂子京公为始公”。而忽视的是“今董氏有武邑(注:应该是指江西武宁泉溪)秉元等会数郡诸君子立局祖祠重修家乘。”和“初熹公任武宁令,其长子珪爱武宁泉溪之胜而卜居焉,厥生三子曰嵩、曰崇、曰山广。其后蕃衍各邑。亦世违迁而皆不出三子之支派即皆不出熹公之嫡裔弥。近而可征者也。而于宋平章槐公之世传,金字谱尤信。……会同泉溪诸族望即合嵩崇山广三大支之违衍备。溯众派源流而通序之名曰:董氏宗谱。葢本其一支违迁族。瀼邑人文蔚起,世传博学多闻,当不忘其所,自故即一支之五宗九族以类及于各支之五宗九族而统会于熹公之一宗。皆其珠联绳贯历历而可数者。”。那么,忽略的是武宁泉溪的董熹以及嵩、崇、山广(xue)三大支派。

 

3,黄砂宗谱的结合分析     

     谱序5:清光绪三十年(1897)《敬赠贵庄(瑞昌黄砂)重修宗谱序》:鸿蒙甫辟,未有字先有图夷,攷羲经彖象繋辞说卦,文言之属字也。要莫先于河洛太极,仪象八卦之图,葢字以记事迹图,以绘形象,后之着作家,宗之以字图,二者相须为用,不可缺一也。贵庄家乘,体此意字图,并设其法,洵善蔑以加矣。荣为济邑宗人,自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己亥。 膺贵庄西席之聘,连铎四载。虽知令先祖任公乃山东乐陵县令,因宦游而卜居瑞邑之黄砂,然犹未究本源也。越一年,即今岁之甲辰,贵庄又不以荣才学疏浅,复聘居西席。适两庄各修宗谱,互为披阅,乃知荣肇迁于理宗南宋朝,由漕试发解殿试进士优等,擢礼科给事调蕲春太守字四一名起潜者,与令先祖任公,皆唐相晋公混成后裔,而其先世同籍乐安流坑也。由晋公而上同祖:汉纯儒仲舒公、晋良史狐公、虞始授董姓豢龙氏。无论已自晋公而下,历数十傅!至嵩公始分别支派,傅至今日不过四十余代!荣念谊属同宗派源一本,见贵庄有家乘之役,用序以志赠,特是人丁之繁衍、世系之昭着、科甲之绵延、斗闾之昌大、昭穆之辨别、生殁之详明,前人之述备矣!吾何赘哉。第盼裏居之图,而某邨若何形胜,令人望桑梓而感怀,风景油生,恭敬之心矣。盼湖山之图,而某祖若何墓所,令人覩窀穸而痛念先人,勃然动仁孝之思矣。且盼流坑老居之图,而当日川岳田园之宏濶,茂林脩竹之滋荣,楼台亭阁之壮廲,人物衣冠之美盛。河山虽隔,年代虽遥,披图观翫。如在目前,更令览根本之地,而慕祖先之德矣!虽然庐墓之图虽具,而五服图犹阙如也,使不有以补之,则于庐墓固有余思,而于五,终多余憾,其何以称为完壁哉。惟嗣续而増广之,庻丧有疎戚,服有重轻,图仲人模范,灿若列眉,按图以稽,家喻户暁。何至滕文,必待问孟子,而后能尽大事乎,噫!图绘形象有关谱牒,如此不与字记迹以同功哉。贵庄家乘字圗,两获其益。荣见法善,而心慕之,因以不文之辞,秉笔而叙其事。(皇清光绪三十年(1897)岁次甲辰仲夏月上澣  湖北广济族末邑庠生理荣亲仁氏顿首拜撰)

 

      依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黄砂的《重修宗谱引》,明朝董裕等人,万历八年(1580)前发动全省董氏联谱,就到各地搜索谱牒,搜罗纂辑。假如江西范围有流坑修的明初的宗谱,肯定早就找到了,不需要到清朝。毕竟宗谱不是一般人员所管理的。然而,却到了乾隆辛巳年(1761)在尚漳所谓的尚公(即:董友善)所修旧谱壹帙。见于:乾隆辛丑(1781)修坡成章暗亭氏敬譔重修谱序《乾隆辛丑重修谱序》记载“……辛巳年(1761)有流坑庠士谟烈族,彦仪彩有常以联谱事,来得彼所携诸箧中者核对之无殊也。……为搜讨于尚漳,得尚公所修旧谱壹帙。端委蟲蚀,蠧而中自连伸公起世,以至德昭公者,世系井然?”, 明万历年间无法发现,为何在清乾隆辛巳年(1761)流坑庠士董谟、彦仪彩常以联谱事,却在“尚漳,得尚公所修旧谱壹帙。”也值得怀疑,真实性难以令人信服。

      由于前一篇《与世策宗亲一道分析瑞昌黄砂宗谱》基本进行了大致的分析。故此文仅作一般的事件分析。我们从本文的资料中,发现流坑在明朝万历年间,进行了大的修谱,而且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新的宗谱。其在各地的联谱的可靠性难以保障准确无误。且仅仅由流坑的有名望之士进行整理连接,也难免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董裕的以董合为一世,与董燧列清然讳居中,可以看出宗谱的变化,有的甚至改变很大,也从后唐的董熹变成南宋的德昭,就是明显的连接混乱。这不能不说仓促联谱也会带来错乱。

 

2015年5与3日21:04荷香月暖,作于贺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瑞昌黄砂董氏  瑞昌  瑞昌词条  黄砂  黄砂词条  董氏  董氏词条  瑞昌黄砂董氏词条  
综合

 ​小雪进补脾肾山药最胜任

山药原名薯蓣,唐代宗名李预,因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又因避宋英宗赵曙讳而更名山药。由于山药营养丰富,上市时间长,适口性强,是深受人们喜食的蔬菜。在烹调时,山药既可...(展开)

综合

 ​多饮水心气和早晚保温防寒

谷雨养生经专家建议管理层的读者,在春天要对员工多表扬、少批评防止肝气郁结可兴一年之运暮春仍需以养肝为主中医理论中“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春季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