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九):信用体系

信用作为一个商业层面的经济学概念,是经济活动中的履约和偿付能力,信用和诚信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但殊途同归,我们的金融行业承担着合二为一的使命。互联网平台(生态)和信用体系是共生共灭的关系!我们的保险业,没有自己的用户信用体系、没有自己的代理人信用体系、也没有自己的机构信用体系,但是生态系统要想健康运转,需要!

以下是数字化转型的分享线路图,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为序号❸的分享:生态圈建设。

以下是正文:

信用是生态的灵魂,没有新型的信用体系,互联网生态就无法发展起来。用更多元化的数据、覆盖更海量的各类主体、提供与每一主体信用相匹配的精准服务,正在成为大数据时代信用发展的现实。

在此进程中,信用治理应特别注意两大问题:

一是严格区分作为软约束的信用惩戒和作为硬约束的行政处罚的边界,避免以失信惩戒之名,行行政处罚之实;

二是多方协同共治,严厉打击炒信等灰黑产业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全文包括中国保险行业信用系统现状、信用体系对互联网生态的意义、建立一套信用体系、大数据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解决方案、区块链-用数学构建信用体系、阿里信用体系带给我们的思考六部分内容。

基于大量平台型生态的研究和分析,从结果来看,优秀的平台型生态有着明确的愿景,并且通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实现了愿景,把它变成了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生态。从外部来看,优秀的生态不只构建了一个繁荣的双(多)边市场,更进一步促进所有利益相关方健康生长。

平台型生态最主要的三个活动分别是:

创造或创建双(多)边市场,对应的就是团队的架构水平;

运作或运营双(多)变市场,对应需要具备良好的运营能力;

管理或者治理双(多)边市场,对应的就是团队的治理能力。

信用体系,主要与生态的治理能力有关,同时也决定着运营能力。繁荣的生态必定通过一整套信用体系,同时有效的对双(多)边市场参与者进行治理性约束,防止无序带来的熵增最后导致生态的死亡。

就国内的互联网生态,关系最复杂,治理效果最佳、各方利益平衡最好的莫属阿里巴巴的电商经济体,该经济体中包括电商生态、物流生态、阿里云生态、蚂蚁金服生态等等。从一开始的基于商家治理的信用体系建设,到现在完整的B+C的生态信用体系,参考价值巨大。

本文主要以阿里电商生态为切入点,希望引发保险行业的一些思考。

01 中国保险行业信用系统现状

1. 保险行业的生态必须有自己完整的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不是简简单单的征信或诚信,中保信和央行的数据,只能作为整个复杂生态治理体系中的补充数据,但完全依赖于以上两家的数据,只能片面的完成某个人某个点上的信用行为判断,无法全方位的分析一个人。

另外,这两方的数据,没有代理人、商家等等双边(多边)市场的数据。而保险企业建立的互联网生态,必须要同时从个人、代理人、机构等多边市场同时出发,才有机会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属于保险行业的信用体系

2. 我国保险行业信用系统处于三无的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信用体系,基本上处于三无的情况:

没有个人用户的信用体系,该体系是基于用户完整的动态画像为基础的;

没有代理人的信用体系,该体系是基于代理人个人画像、行业画像为基础构建的;

没有机构的信用体系,该体系是基于机构(特别是服务供应商)产品能力、服务能力、员工画像、企业信用等等为基础构建的。

02 信用体系对互联网生态的意义

在互联网环境下,实体经济中所存在的物资以及资金流通障碍完全消失,高速带来了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海量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实体经济的诚信危机在网络上得到了积聚爆发和放大的效应。

仅就国内互联网经济目前的状态来说,信用既是发展的必需同时也是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何以自处,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呢?

必须看清目前的形势,看清未来的道路,抓住关键。那么在安全中,我们就必须看清“信用”之于互联网安全事业的全新意义。

市场经济注重原始积累,对于新兴的互联网经济亦然,于是在片面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中,信用这项长期投资往往被忽视。但与实体经济不同的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交易双方既不见面也不见货,交易意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信息的传递。特别是保险产品,交易双方除了一纸合同外并不存在其它任何实物,信息的可信程度就尤为重要。

1. 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生态信用体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淘宝买件衣服,你没法像在商场里一样看见衣服的样式,触摸衣服的面料,甚至试穿一下是否合身。关于这件衣服,你所能看见的只有衣服的图片、对材质的介绍、模特的效果图,而这一切,都是卖家单方面提供的。在收到衣服实物之前,买家是无法单方面辨别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评价体系被引入,买家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通过商铺的信用评分,通过店家的信用等级来决定,这个商家是否拥有足够的信誉让你相信对方所提供的商品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从而让你判决这件商品是不是值得购买。

其实整个过程概括起来说无非就是消费者失去了一种“主动裁判权”,而互联网赋予了其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裁判权”,弥补了其在交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因此,在实体经济中,信用更多地被定义为一种无形资产,但在互联网环境下,信用成为了商品以及商家价值体现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商品的销售。

以这种简单的模型为基础,阿里巴巴互联网生态衍生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套体系映射在阿里的架构内表现为早期的商家的准入制度,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担保,以及客户评价等形式;现如今的芝麻信用分等等,先后从2B和2C的角度规范了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整个互联网经济运行的基本架构之一。

2. 警惕黑产业链瓦解整个行业的信用

既然信用已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财富,那么就像楼房、黄金、股票一样,针对信用的“投机”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从商品流通层面来说,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侵害;从商品交易环节上来看,针对信用数据的造假、误导消费者,以及虚假网站的欺诈等等。

当这些问题在集中爆发,并在网络上形成黑色产业链之后,再通过网络本身的传播力被放大的时候,整个行业都有可能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使得消费者信心降低,消费意愿下降,正当商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最终把所有的客户都越推越远,整个平台以及整个生态都将失去继续发展的动力。

所以,互联网生态下的安全服务管理之“道”,就是要为客户保护诚信商业活动;打击投机、作弊行为;构筑起一个互相信任、充分分享、鼓励创新的健康商业生态。

03 建立一套信用体系

线上的诚信问题,实体经济中都存在,并不算是什么新问题,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却带来了全新的管理难题。还是以阿里为例,目前阿里巴巴的安全部门的管理已经覆盖到了账户体系、交易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信息体系,保障整个市场交易平台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公正的、健康的状态下运行。

1. 互联网平台(生态)和诚信体系是共生共灭的关系

Hopper兄弟合著的《清教徒的礼物》中揭示了,美国是如何凭借将英国清教徒的管理文化和价值观带到北美,从而造就了一个世界强国地位的,其核心就是——建立一个社会的诚信体系

1999年阿里巴巴诞生之时,正是网络泡沫达到最高潮之际,大批的互联网企业随着后来的网络泡沫破灭而消亡。从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之路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诚信体系。甚至可以说,互联网平台和诚信体系是共生共灭的关系。

试想一下,在淘宝上线的初期,面临的都是互不认识更不能说互相信任的异地双方的交易活动。如果没有“你敢付、我敢赔”的支付宝信用体系,就谈不上今天每天十亿的交易流通。

20年来阿里巴巴的成长过程可以用“信用等于财富”来实践“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正是因为诚信体系,才能够集聚起千万级的卖家和亿级的买家用无数个“亲”或“赞”来构建起每天百亿元级的流通量。

2. 阿里的整体信用安全管理服务体系

阿里的整套信用体系从阿里建设之初就有,最早的是“用户信息认证体系”,向1688.com批发平台的会员推出了一款产品,名叫“诚信通”,从而诞生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淘宝上线后随即又推出了“业务流程保障体系”;基于网络安全和交易安全的需要,又建设了一套“惩恶体系”;基于搜索算法的排名规则,建立了一套“扬善体系”,为阿里小贷做了充足的准备;随着和外部结构的合作需求,阿里开始逐步把信用体系对外开放,做出了“平台外开放合作体系”。

2007年后,阿里逐步具备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为了使阿里诚信体系更加完善,阿里巴巴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沉淀数据,从而进入了“大数据底层信息体系”时代,利用全方位的数据评估多变市场参与方的信用,从而协助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也就是说,阿里的电商生态(不包括蚂蚁)所构成的信用体系至少具备:

用户信息认证体系

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业务流程保障体系

惩恶体系

扬善体系

平台外开放合作体系

大数据底层信息体系等至少七个体系或者演化过程,才逐步构建了今天缩减的。

其中,会员的认证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环节,已经从线上信息层面的“实名认证”向线下实体层面的“实人认证”推进。

据此,将不但能保证会员注册信息的真实性,更能保证注册会员与店铺经营者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诚信数据库已经与国家工商注册数据库以及法人机构代码数据库实现了对接,企业用户入驻阿里,所有信息都将与国家主管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和确认,确保企业的真实性。

04 短期,大数据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解决方案

互联网是世界的未来,大数据是互联网的未来。Jeremy Rifkin在他的名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经济是一种信任的游戏。这个游戏规则就是诚信体系,因此诚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

今天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而基于互联网的诚信体系建设则更多地是用“事实来说话”,这个事实就是数据。

1. 诚信与信用

我们知道,诚信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信用作为一个商业层面的经济学概念,一般指经济活动中的履约和偿付能力。

诚信是一种坚守承诺的行为取向,反应履约和偿付意愿,是一个道德层面的社会学概念。银行里有很多存款的人不一定诚信,而诚信的人却可能因为贫穷而没有所谓的信用

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虽辛勤工作且生意兴隆,但因为没有漂亮的财务报表、没有足够可供抵押的资产,而被银行归为没有信用并拒之门外。经济危机中,我们看到有跑路者也有跳楼者,他们都丧失了信用,但谁坚守了诚信,不言自明。市场经济的至今未能灵活运用的“无形之手”,就是如何让诚信者拥有信用

我们的金融行业,应该承担起使两者合二为一的功能,但传统金融显然没有做到。至今还是依靠抵押担保,做着比典当行高级不了多少的业务。金融业管理信用、经营风险的核心使命,也就终究没有能够触及多少。

而今天,阿里小贷在电商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探索,使人们可以相信,互联网金融将“使金融回归金融的本质”成为可能!

2. 大数据改变金融信用活动的信息结构

信用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个基础:一是信息,二是制度或规则。

有充分信息就不会存在失信的问题,正是因为传统社会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我们才不得不依赖于一套所谓的信用制度和规则来塑造我们的信用

但不对称信息环境下的信用制度注定是跛脚的,不管是信用评级还是抵押担保,只能借助于第二手的财务数据和当前的有形资产,对真实资产进行变现;而没有办法把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信用评价,更难以通过对投资项目收益的预期,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无抵押贷款。

因此,无法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活动就无法真正触及其“把未来照进现实”的本质。

可见,信用体系建构最根本的是要在信息完善性方面实现有效突破,而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为建立一整套互联网环境下的未来信用体系,并据此开展创新性金融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础。行为数据是表征企业诚信经营活动的第一手数据,也是企业财务的前瞻性指标,它包含了构成企业信用的大量有效信息。

在传统商业环境下,这类信息无法被金融系统准确获得并使用,银行借贷决策只能依赖于二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企业财务信息,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长期无法有效破解。与传统商业社会的信息环境不同,互联网能够记录所有主体的行为轨迹,形成包括海量客户特征及交易、支付、询价和搜索等行为足迹的大数据。

像阿里小贷这类产品,正是通过基于云计算支撑的互联网大数据运用,使以交易和支付记录为主的互联网行为数据成为塑造网商信用的重要信息来源。

互联网金融对网商、消费者行为大数据的使用,将逐步改变金融信用活动的信息结构,使人们能够更多地运用行为数据来刻画借贷主体的信用,通过更全面、更准确、更前瞻的信息挖掘为诚信者带来信用,从而摆脱对抵押担保等风险对冲机制的过度依赖。

3. 大数据为预测区域金融风险提供新方法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性经济增长缓慢和宏观紧缩的周期,企业资金链断裂、担保链风险等时有发生,并呈现区域性、系统性的特征。

为什么我们不能及时预测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传统生产、贸易活动具有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的缺陷,而法院的诉讼案件对企业风险的反映则是滞后的。因此,以前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预测主要依靠区域总体性数据,如一个省、市、县的银行存贷款余额、银行存贷比、企业平均负债率、银行的不良率等等,这些数据不能反映单一微观个体的运行情况及其个体间的联系及扩散特征。

但是,绝大多数的区域系统性风险则是个体风险的集聚或扩散引发的,因此微观主体的信息对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性更强。

互联网环境中,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很强的微观信息集聚功能,而且可以从微观数据看宏观变化、从个体信息看区域风险。

马云为什么能够率先预测到小微企业冬天的来临?

正是因为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使微观主体信息的整合聚类成为可能,从而为预测区域金融风险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4. 大数据为构建未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运用,不仅有助于完善个体信用的构建,监测区域金融风险。而且,一个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将成为国家未来全社会信用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任何一个独立封闭的信用数据系统都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足够完整的信息才能描述一个企业或个人的信用

我国现行的社会信用体系仍很不完善。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地方政府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互相独立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而且,大量社会主体的行为信息、民间金融活动的信息等均未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并纳入信用体系

未来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建立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上,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只有打破部门利益、填平数据鸿沟,形成全社会共享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用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让诚信者拥有信用”“让信用等于财富”的互联网金融梦想!

05 长期,区块链-用数学构建信用体系

除了大数据,目前存在的第二个比较大的技术变数就是分布式账本,即区块链。马云和阿里集团的多位高层也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区块链是阿里的未来。

1. In Math We Trust

区块链时代的革命强度可能是互联网革命的十倍、百倍。互联网时代只是信息交换的时代,而区块链时代有了价值的交换,我们可以产生数据的市场,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据,然后在交换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在于共识,人类所有知识中,最容易达成共识的就是数学,用数学作为信任的机制,是最自然的做法,真正的区块链时代,就是使得我们相互间的信任构建在数学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区块链价值所在,可以是社会所有实体之间的信任构建在数学之上,各行业都在追求精准,实际上只有数学能够提供真正的精准。

2. 公钥和私钥的组合

区块链公钥和私钥的组合,就是建立在数论上面,而且是建立在一个更高层的数论上面,叫椭圆曲线。猜想费马大定律的证实,也是建立在椭圆曲线上的。

3. 哈希函数

构成区块链区块的另外一个是哈希函数,它有一个单向性,任何的东西进去,出来都是一串随机数。这跟黑洞很像,黑洞任意输进去,出来的都是随机数。

4. 零知识证明

第三个是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 。比如说:我解了一个难题,但并不想把我的答案直接告诉你,却要使你相信,我的确把这个难题解了,这是有解的。我可以给你一个比特的信息,我解了这个难题,但是不告诉你任何别的信息。这对整个数据的市场会是非常非常有用的,我可以一个比特一个比特把信息给出去,而不是一下把信息全部给出去。

零知识证明最大的用途之一就是数权的保护,在个人隐私数据上故意加一些噪声,这些噪声使得你辨别不出来这个数据到底是不是你自己的个人数据。在收集到这些数据之后,在大数据的环境下,这些噪声就会相互抵消,我得出来的统计数据还是完全精准的,这个办法就叫差别隐私( differential privacy )。

5. 形式验证

理想情况下,想要保证智能合约能够100%的正确,形式验证可以确保某种错误的状态不会发生。

06 阿里信用体系带给保险业的思考

由于这一节内容,查阅了很多阿里信用体系的资料,阿里的诚信体系建设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信用建设与企业的成长同步;

二是企业自上而下诚信意识和观念强;

三是措施、方法得力到位;

四是效果比较明显。

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谈阿里诚信体系建设对保险行业的思考:

一是阿里的诚信体系的特点;

二是阿里的经验对保险业乃至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

1. 阿里巴巴在诚信建设方面的亮点

第一个亮点:硬约束和软约束相结合。

硬约束主要是阿里在制度建设方面,如诚信档案制度、惩戒制度等都比较有特色,也着力在这些方面下工夫。二是从道德层面,软约束方面加强对员工的约束,道德约束的力量或者是约束层面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不能够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道德层面上。

第二个亮点:现代技术手段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阿里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能够非常充分、有效地应用在诚信体系建设当中,为诚信体系建设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诚信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道德之一,诚信的传统实际上对中华民族的诚信不欺、讲究信用文化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阿里巴巴十分注重培育和营造必要的诚信环境,阿里的企业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就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有机融合。

第三个亮点:信用评价方法既参照国际标准,或者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极具中国特色。

尽管阿里诚信体系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比如说: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存在一些瑕疵,在指标的权重方面;比如说:违约的情况,不诚信的惩罚方面,加分项或者是减分项的设置等,更具体的一些做法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总的来讲,基本做法还是有它的可取性。比如说诚信通、双向信用等级评价机制,还有DSR卖家评价体系等,有比较强的先进性。

第四个亮点: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胆略。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自2003年10月底启动,2011年进入推进完善阶段后,虽然出台了《征信管理条例》,但是信用管理专门的法规还没有立起来。因此阿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些自律和监管的措施和做法,具有一些创新的意识。

此外,阿里巴巴在商业模式、信用评级、诚信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前面,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

以上这四个亮点是明显的,但在理论方面还要深挖,因为信用的缺失和诚信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还是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哲学等等多种学科交叉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阿里还要上升一个高度,对已有的这种实践层面上的做法要进行理论上的凝练和深度的挖掘。

2. 阿里巴巴的经验对保险业乃至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

没有诚信,阿里不可能有今天。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生存之道。从阿里的模式来看,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当下国家层面推进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阿里巴巴在商务诚信方面做的很有特色、很有经验,可供参考,可以提炼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阿里的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了一种良好的信用环境,无论是在员工之间,还是与商家、与其他合作方的合作过程中,善于培育一种文化,就是企业的诚信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这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就是要守信用,无论是法人还是公民,都应该有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

这点阿里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贯穿其中,将信用理念、信用意识、信用道德的宣传和教育贯穿始终。

第二,形成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在这一方面阿里扬善惩恶体系很有参考价值,在信用体系中奖惩要分明,奖励守信者,同时要严惩不守信者,这样才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各界诚实守信的氛围。这种联动机制需要由政府出面来引导,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职能部门来推动,再加上公民的自觉行为来共同助力,把这样一个联动机制建立起来。

失信惩罚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处罚市场上出现的失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使人们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公民重要的通行证。

第三,就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的监督制度。

这点从前面的阿里的七个方面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信用体系的构建整体来看还是比较科学、比较完善的,尽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诚信为本是市场经济基本的准则,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政府、社区、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资本、品牌和无形资产,这些都是通过信用来加以体现的。

小结

互联网平台(生态)和诚信体系是共生共灭的关系。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整个互联网经济运行的基本架构之一。但是,截止目前,保险行业还缺乏主导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行业诚信体系来补充整个社会经济体,这个体系至少包括保险行业用户信用体系、保险行业代理人及其它从业人员诚信体系、保险行业机构诚信体系等等。

在中国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的诚信体系建设也一定能够比传统商业和社会的诚信体系走得更快更远,因为它有能够实时响应的大数据和随时随地的云计算支撑。

信用和诚信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但殊途同归,我们的金融行业承担着合二为一的使命。

参考资料:

《从阿里巴巴诚信建设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崔卫平:用信用为电子商务插上腾飞的翅膀》

《共建、共享的诚信体系:“让信用无处不在”》

《阿里巴巴诚信体系建设 》

相关阅读

生态愿景与险企数字化进度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一)

保险公司触网,App还是微信小程序?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二)

大企业建生态,小企业进生态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三)

赋能型生态演化路径与六大竞争制高点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四)

互联网生态建设的六个切入方向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五)

保险公司互联网生态建设的切入方式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六)

互联网生态建设落地五大挑战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七)

支付,造就金融科技生态契机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信用体系  生态  生态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  信用  信用词条  保险  保险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