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星巴克联姻阿里,瑞幸慌了腾讯失策

一周前,江湖就盛传阿里巴巴要跟星巴克搞事情,直到 8 月 2 日,两家公司才正式宣布 " 联姻 "。

本来一周时间发酵,各种分析文层出不穷,似乎都用尽了体位。无非是 " 星巴克中国业绩下滑 "," 瑞幸咖啡异军突起太刚猛 ",所以," 曾经的星爸爸着急从阿里爸爸那搬救兵,但外卖救不了星巴克 "……

但事实真就是这样 ?

于是,在发布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的回答是:" 阿里和星巴克合作,早已开始,通俗地说,是先一起生活过日子,今天再补办的婚礼。" 一时间,撩得全场笑声四起。

再往深里了解,就在去年这个时候,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 · 舒尔茨带队来到上海,去逛了刚刚兴起的盒马鲜生。

当时,吃、喝、逛的现场体验,平价进口海鲜,3 公里半径,半小时送达 …… 数字化运营的 " 新物种 " 深深震撼了这位商业老咖。

于是,霍华德找到马云,想一起搞点大事情,不错过新零售的数字化浪潮。

紧接着,星巴克与支付宝合作,并以此为开端,启动了更多的数字化实验。而它与腾讯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微信支付层面。

用张勇的话说:" 未来,没有什么线上线下的狭隘分别,只有数字化、非数字化的分野。" 这才是决定落后、先进,生或死的关键。

而就在当天下午,标榜新零售咖啡的瑞幸仿佛受到了伤害,立马整一番 " 回应 " 搞事情。

它寥寥几百字,强调星巴克是 " 外部整容 "、" 邯郸学步 ",传统零售和新零售 " 底层基因 " 不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隔着屏幕都闻得出来。

一切就像著名投资人查理 . 芒格说的:孤立地看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 …… 真相其实就在那些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之间。

大破大立:瑞幸错在哪里 ?

试玉要烧三日,合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用马云话说:要搞清楚你有什么,你要什么,愿意为之付出什么。彼此气味相投,融合才能顺利,合作才能深入。

去年,星巴克在上海开出全球最大旗舰店 " 烘焙工坊 ",马云专程到上海,与霍华德一起剪彩。他说:" 我虽然不喝咖啡,但我爱星巴克。" 因为同样是 18 年,一个把咖啡变成中国的生活方式,一个开创国内新零售的先河,两者都是大破大立。

而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气质真的接近。

其一,星巴克称员工为 " 伙伴 ",阿里为员工起花名,大家是一起战斗的兄弟姐妹。两者没有森严的等级意识,因此,团队价值观正,执行力强,沟通有效率,协作能给力。

其二,星巴克阿里都站在技术潮流的尖端。

比如,移动互联网刚普及,顾客路上点单,星巴克利用定位,指派外卖轮滑小哥送咖啡入手 ; 而 ApplePay 刚推出,星巴克就立马接入 …… 至于阿里,移动电商、移动支付、云计算等,一直都是引领潮流的一方。双方都是应用技术的极客思维。

所以,当两家要合作时,共定目标,协作内容,彼此付出,都变得好谈,更容易找到深度融合的 " 甜蜜点 "。

就像饿了么 CEO 王磊说的:同心同力是基础。毕竟,合作中太多细节要沟通,表面上是咖啡半小时送达,实际是非常复杂的技术协作。

首先,要将咖啡制作工序分解,一步步看流程能否优化省时,产品是否适合派送 ; 其次,要看订单分派,比如上海静安寺地铁站附近,有 8、9 家星巴克,如何安排订单,不让忙碌的更忙绿,让闲置的更有效 ; 再次,还要细化派送路径,避免拥堵,保证口感 ……

这种数字化技术的穿透力,哪里是瑞幸力所能及的 ? 要知道,它全国 13 城布局 500 多家店,还不如星巴克上海一城的店面数,与顺丰合作派送,也没法从底层打通流程、数据,仅仅是买卖关系。

更何况,新零售由阿里定义,瑞幸真没法在别人的定义里玩出自己的花活,只能各种蹭热点 ; 反倒是,星巴克要跟阿里切入数字经济,干得认真,两者天壤之别。

是的,单靠外卖,没法让星巴克立刻反转颓势,但依靠阿里的流量和数字化生存术,它至少能守正出奇,福威自操。而对瑞幸,就送它希腊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不破不立:腾讯为何 " 秦失其鹿 "

正如美国作家梭罗说的:" 一切变化,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

的确,星巴克最早的中国伙伴,是腾讯,它对接微信支付 9 个月后,阿里系的支付宝才接入。业界普遍认为,星巴克更偏爱腾讯

因此,6 月末,霍华德卸任董事长之前,在股东会上发言:正与中国互联网巨头协商合作。当时,大家猜测这家巨头很可能是腾讯。

可惜,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事实上,联姻星巴克的,是阿里,由此,星巴克就成了新零售的 " 样板间 "。

据小郝子所知,星巴克、腾讯并非没有任何接触,毕竟之前关系深厚。但遗憾的是,星巴克需要的是 "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 ",可腾讯在 B2B ( Business-to-Business,企业间业务 ) 的深层穿透力上还是不够,不能成 " 风 "。

不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腾讯就把 B2B 放在战略 "C 位 ",重组业务,再造流程,到今年一季度已定下基本框架,也招入很多传统 B2B 的老人。

可是,之前的 " 先天不足 " 真不是那么容易补足的。

就比如,人力上,B2B 事业群高手匮乏。按照腾讯人才转岗机制,很多能力突出者都会流向业绩好的游戏、微信等部门,博取更高的收入。只要员工和对方负责人谈好,原部门领导人最多只能留人个把月,以致有部门负责人去和热点部门领导协商,不要从自己手里挖人。

再则,留下的人即便懂互联网,也对企业需求一知半解,商务、产品、设计之间磨合费力 ; 而传统 B2B 老人刚来,连基本的互联网认知都没有,导致新老之间的磨合也成了问题。

此外,原本业务单元的分割,数据系统再对接,诸多细节也需要相当时间。

因此,无论马化腾怎么强调腾讯云为首的 B2B 是战略 "C 位 ",它真要成为企业的基础设施,还有太多短板要补," 脱虚入实 " 真不是说说就算的。

反观阿里,从诞生开始,一直 " 伺候 " 各类商家、企业级客户,早已形成了系统化的打法,B2B 的组合拳。

例如,去年,它用支付宝切入地铁、公交系统,配套的,是高德地图、阿里云等 " 全家桶 ":以超级算力、最新地图和市政交通的 " 城市大脑 " 支持,帮两个老行业预测人流的密度、方向,改进站点设计、路线安排、发车频次 …… 不同业务单元协作模式成熟、高效,行业配套方案针对性强。

再看与星巴克的合作,针对瑞幸的异军突起,阿里还有天猫、淘宝、支付宝等 App 导流,并在盒马里辟出空间,建立专门的外卖厨房,用这个 " 外卖星厨 " 加持星巴克布点,抢夺瑞幸们的顾客,抢占随买随送的新零售场景。

由此可见,于星巴克,腾讯 " 秦失其鹿 ",是缺乏 B2B 力场、打法,缺乏控盘与线下立足点的无奈。这些不破不立的丧,无法用流量、资本即刻治愈。

所以,小郝子绝壁不同意潘乱说的 " 腾讯没有梦想 ",腾讯从来不缺梦想,只是受制于之前管理、运营、组织的系统惯性,无法施展。这就像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说的:成功的经验有时会成为再上一个台阶的阻碍。

有基于此,阿里顺理成章地拿下星巴克,并可能以此为标杆,积累经验,与更多快消餐饮品牌联营,成为它们数字化生存的依靠。

不得不感叹,现实就是如此: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至于瑞幸么,蹭热点的营销很有观赏性,群众还能边看边薅羊毛,但也就仅止于此了,不是么 ?

来源:商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巴克  巴克词条  失策  失策词条  腾讯  腾讯词条  阿里  阿里词条  联姻  联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