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图解福建之地缘

抗战14年,大半个中国惨遭沦陷,但你稍微看一眼下面的日军占领图,会不会发现东南方有一个地方十分诡异?没错,就是福建。为什么妄图鲸吞整个中国的日本人偏偏会漏掉福建?而且即便在日军兵力最为强盛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封锁了福建沿海,捎带占领了福州、厦门,而对福建剩余的大部分腹地却从未染指,是打不下来吗?肯定不是。江苏、湖北、广东、山西哪一处的防御都比福建牢固得多,最后一样失守,因此该地得以保存显然不是兵力的问题。那么陷入重重包围的福建为什么会被日本这般“看不上”?

首先,不值得

介于岛国在作战持续力上的天然劣势,日本自侵华以来素以攻占重点目标为战略指导。中国东西方向贫富分明,自北向南以北平、南京和广州为核心依托,只要率先拿下这三座城市,然后南北夹击便可将中国一分为二。从后来日军的作战行动来看,也确实是按照该方针逐次铺开,可惜的是国民政府在南京沦陷之后并未选择投降,而是果断迁都重庆继续抵抗。如此一来,中日对抗从地理上演变为东西拉锯,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转变为沿江西进,这个时候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不仅被日本人甩在身后,而且从战略上讲也显得十分次要。

再者从资源的角度来讲,福建既缺乏煤铁,又不盛产粮食,更不具备成熟的工业体系,这对依靠“以战养战”维持战争的岛国日本来说实在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关于这一点我们以海南为例进行对比,从地理位置上说海南与福建都不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所系,但日本依旧要执着地占领海南,为的就是获取当地的橡胶并封锁外援可能进入的通道。而福建除了沿海平原能够与外界沟通之外,四面八方均被日军包围,且在1938年和1941年紧邻海峡的厦门、福州两地就已经落入敌手,余下的内陆丘陵既无法左右战局,又缺乏足够的战略价值,故而日军有意忽略此地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没必要

从距离上说,福建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而台湾早在1895年即被日本窃取,自此福建成为距离日本最近的地方。如果日方果真下定决心吃掉福建,那么驻扎在台湾的18万日军可以随时渡过海峡,扑向大陆,但这样一来就不得不考虑作战的效益与成本问题。早在明清时期,福建就是倭患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持续百年的抗倭运动导致闽地一带的民风甚为彪悍。袭扰东南沿海的中国海盗与东瀛倭寇们时常在与闽人的交锋中身首异处,最终他们于刀光剑影间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闽地这帮孙子惹不起!这种固有的认识一直持续到二战始末,面对福建这种“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穷恶之地,日本实在不愿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

实际上自台湾被日军侵占开始,历届中国首脑对日本的防备之心就没有间断过,这种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就导致福建这个“前线”阵地无论在基础建设还是经济发展上均落后于同为沿海的江浙与广东。故从日本的角度出发,海峡对岸的福建既无合适的道路可供部队推进,又无充足的资源用以支持开发,有的只是绵延不绝的山地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水网沼泽,而面对这种情况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绕着走。至于进入1938年之后,日军的战线已经延长至极限,可实事求是地说日强中弱的战场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深陷重围的福建自保犹嫌不足,根本没有余力对日军构成威胁,所以只要努力把重庆拿下,孤立无援的福建便只剩下投降一条路可走,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出兵进攻了。

最后,划不来

平原利攻击,山地利防守,从地形上说福建虽比不上四川那般层峦叠嶂,但绝不是机械化大兵团展开的理想之地。福建全省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到八成以上,河谷、水网穿插其中,这样的地形极利于游击战的开展。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虽未倾注重兵占领福建,但在攻陷福州和厦门后曾派出过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的推进,为此福建老百姓自发组成民兵第十师以配合守军加强本地的防御。1941年5月,日军3000余人进犯闽北要地南平,结果被国民革命军第13补充兵训练处所属装备团击退,此后福建境内再无大的军事行动。

其实对日军高层而言,福建从来都不是主战场,尤其进入战争后期,兵力捉襟见肘。日本一方面深陷中国泥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还要抽调兵力到太平洋与美军血拼,此时的福建对于日军而言更像一块鸡肋。如果回到1943年至1945年之间,但凡有千分之一的可能,东京的大本营何尝不想与中国停战,可惜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日本愿不愿意退兵,而是中国允不允许你退兵的问题了。面对美国人的步步紧逼,已然穷途末路的日本无论如何不会将辛苦征集来的未成年士兵投入到无关紧要的福建战场,因为这根本不划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图解福建之地缘  地缘  地缘词条  福建  福建词条  图解  图解词条  图解福建之地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