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谭木地理课堂——图说地理系列 第十九节 世...

1.位置、范围

图解图说

(1)经纬度位置:23.5°N~35°S;15°W~50°E。

(2)海陆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东北临红海,面积约占非洲面积的五分之四。海岸线平直,半岛和岛屿很少。东面有著名的马达加斯加岛,西面大西洋沿岸有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非洲大陆西南端有著名的好望角。

2.地形——高原大陆

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

图解图说

(1)高原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海拔多在1000-2000米,自北而南分布有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2)山脉:非洲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主要是得拉肯斯山脉,西北部主要是阿特拉斯山脉。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休眠火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有常年不化的积雪,赤道雪峰成为非洲著名的旅游景观。

(3)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疤。

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的河口,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原、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和约旦河谷,裂谷长6000多公里,宽50-80公里。

成因:东非大裂谷是个断层陷落带,是地壳运动断裂下陷而成。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地球裂缝。东非裂谷带,现在仍是地壳很不稳定的地带,火山、地震很多。根据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东非大裂谷还将进一步向两侧扩张,红海几亿年后会变成浩瀚的海洋。

特点:两岸悬崖壁立,火山、地震频繁,谷地湖泊成串,形状狭长,附近有许多死火山和活火山。

(4)刚果盆地——世界面积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原是面积广大的内陆湖,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陆地,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3. 气候——热带大陆

图解图说

(1)气温高:非洲3/4的面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气候气候面积广大。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气候炎热,有“热带大陆”的称号。

(2)干燥地区广:非洲降水很不均匀,北非降水稀少,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赤道和几内亚湾沿岸降水丰富,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降水很少。非洲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3)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这是由于:①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②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③海岸线平直。因此,是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从而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显。

4.水文——河流、瀑布与湖泊

图解图说

(1)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发源于赤道南、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六国,最后向北注入地中海。长6671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域面积约287万平方千米,占非洲大陆面积的1/9以上。

(2)刚果河:流经盆地,由于流经赤道附近的多雨区,河流水量很大(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河流上游水流湍急;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低平,落差小,水势平稳,水量丰富,河宽水深,利于航运;下游切穿西部高地,形成一系列瀑布,落差大,不能通航,水力资源丰富(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图解图说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非洲赞比西河上游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水流从122米高处倾泻下来,形成一幅宽约1800米的巨大水帘,奔腾澎湃,水花飞溅,呈现一片白茫茫的水雾,景色十分壮观。“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居民的语言中就是“水烟”的意思。

图解图说

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次于苏必利尔湖)。

②成因:盆地凹陷(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形成集水盆地 )。

图解图说

坦噶尼喀湖

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世界第二深湖(次于贝加尔湖)。

②成因:板块张裂地区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5.富饶的大陆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非洲主要动物的分布

图解图说

(1)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其中不少矿产占世界重要地位。南非黄金产量、民主刚果金刚石产量世界第一,几内亚铝土矿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赞比亚重要铜矿出口国,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2)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草场资源、热带经济作物种类繁多。非洲是咖啡、油棕、香蕉、椰枣的原产地。剑麻、可可、丁香等的生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

6. 黑种人的故乡

图解图说

(1)有6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又称“黑非洲”。黑种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①黑种人外表特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②成因:多分布在热带赤道地区,这个地区一年之中受太阳直射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长期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卷曲,其空隙中充满空气,形成一个隔热层,起着保护头部的作用。

(2)除了黑种人,还有外来移民的阿拉伯人、欧洲人和亚洲人。外来移民主要分布在北非和非洲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

7.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商品占出口商品总额

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发国家进出口贸易

可可对加纳经济的重要性

图解图说

(1)本地区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是世界上典型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地区。

(2)单一商品经济是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结构畸形发展,主要表现为:①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片面发展;②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落后;③加工工业更加薄弱。

8.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图解图说

(1)人口增长过快,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约为28‰,撒哈位以南更高达30‰。

(2)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农牧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粮食的增长低于人口的增长。

(3)为了多产粮食,盲目扩大耕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土壤肥力丧失,草场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环境恶化。

(4)解决途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对点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以中非区域经济合作为背景,探讨国外农场建设的区位条件、原料的供需矛盾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1)题,首先要明确剑麻纤维产需指的是什么,产即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需指的是市场需求。然后分析产需矛盾较大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文字可知,生产的数量少和质量差,市场需求量大。试题明确告诉我们要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从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看,作为热带经济作物,热量条件是首要的。而我国热带区域面积小,这就造成了剑麻可种植土地面积小,剑麻产量小。由于我国热带地区的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从用途来看,剑麻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第(2)题,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解题要从基洛萨的位置入手,一是有铁路、有河流,这是交通条件;二是靠近首都、海港,社会协作条件好,基础设施齐全,劳动力丰富,有利于剑麻的就地加工、及时加工。

第(3)题,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据文字材料可知,剑麻纤维韧性强,是上乘材料,这就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长环境看,气温高,剑麻不利储存,容易腐烂、变质,因而影响纤维品质。本题需要从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

第(4)题,本题实质考查兴建剑麻农场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经济发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方面主要表现为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知识拓展

东非动物大迁徙

非洲热带草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特征最为典型的热带草原。非洲热带草原的气候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而且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正好相反。湿季时,植物繁茂。干季时,植物一片枯黄。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之间,非洲的食草动物们悠闲的生活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保护区内。这里有着丰美的水草为它们提供了足够多的食物。

从每年的5月中后期开始,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就迎来了它的旱季,在这期间,公园的水草不能满足大量食草动物们的需求,所以食草动物们开始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只为追赶青草和水源。

到了每年的7、8月,持续的干旱严重的威胁到了动物们的生存,所以大量的动物纷纷越境,穿越马拉河,来到马赛马拉,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每年的9月。

从10月份开始,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重新迎来的雨季,在雨水的滋润下,青草开始返青。同时,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并不足以维持数量庞大的食草动物们。所以,动物们又开始从东线南迁到塞伦盖蒂,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基本结束要在每年的12月。

这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饥饿、干渴、体力不支、被天敌猎食等危机如影随形。在这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队伍中,只有30%的幸运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40万在惊险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

12月,动物们回到了家园,开始繁衍后代、休养生息,逐渐补充在路途中失去的同类数量,为明年做准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地理  地理词条  图说  图说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系列  系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