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生初次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沪穗深四地

又值高考,当莘莘学子在考场上拼搏时,另外有一群人也在忙碌着,这些人就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应届生,现在可以说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与高考有些类似,找工作也是“全家总动员”,毕竟现在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事。   我们收集了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办法,从中不难看出,除了政策上帮助外,他们找工作留出了一大段“提前量”,从进大学起就开始考虑工作的问题了,于是从心态、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上全方位“打造”自己。  

关键词:就业心态  找工作靠自己  在美国当今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下,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一般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不会归结于政府和他人。美国的大学生往往把就业看成是个人的事情,早早就为自己的未来作打算,进行长远规划。这主要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早规划,培养能力;二是不急于求成,不企求一步到位。  

具体做法  大学生一般大学二年级就做好职业规划,另外,80%的美国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不用一步到位,他们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就干”。  劳工统计局根据每年最新数据编撰《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欢迎,几乎人手一册。  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在全美的综合排名和今后的招生。因此,美国各高校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设有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其会员包括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每年为100多万应届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择业》杂志成为求职指导用书。另外,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获得它,就像有了敲门砖。  

关键词:政策扶持  给外来劳动力设置高门槛  德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据统计,目前德国高校在读学生总数约为200万人,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超过20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失业人数超过400万的大背景下,德国高校毕业生仍然就业前景良好,他们面临的失业风险较小。  

具体做法  德国在国内就业市场上的保护性措施减轻了本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压力。德国为了保证本国国民的就业,给外来的劳动力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很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发现要获得德国劳工局的工作许可非常困难,德国劳工局原则上只允许外国人填补那些德国人不能胜任或无法填补的空缺岗位。  聘用应届毕业生企业可获补贴  大学毕业生是法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的主要人群。法国大学生几乎在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从而打足了迈入社会的“提前量”。  具体做法  法国的大学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学校与政府机关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  法国有一种“带薪大学生”,他们只要按照课程要求拿足学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兼职。这类大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法国政府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免收其社会福利分摊金及一些税收,并且视情况按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  

关键词:社会实践  “青年实践”  俄罗斯开展“青年实践”项目效果最好。这一项目的主要操作方法是,由政府劳动部门出面帮助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一年或半年的实习合同,实习期间的工资和费用一半由企业出,另一半由劳动就业部门出,帮助大学生和企业建立联系。  大公司挑选人才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挑选;二是向高年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三是采取“优中选优”的方式,搞一些竞赛活动,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职场体验”  日本面临的劳动力不足和人才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上世纪90年代,日本基本普及了“职场体验”制度。这项制度是通过定期让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提前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  日本企业在吸引毕业生就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每年到学校直接招人、网站发布招工信息外,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时(4月)就发布针对大中专学生的年度用人计划,并开始接受即将于次年3月毕业的学生的应聘。  “合作教育”  郭啸跃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商学院二年级学生。从5月份开始,他到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部参加为期4个月的“合作教育课程”并可以领取薪水,然后再返回课堂学习4个月。这样每4个月学和用轮换一次,直至毕业。“合作教育课程”是加拿大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它最早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于1957年从美国引入,目前,加拿大全国提供“合作教育课程”的大学已超过100所,每年参加的学生约7万人。  对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来说,到企业去不仅仅是“带薪实习”,它还是一门重要课程,只有经企业和学校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考核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业务能力等评价,学生将获得相关证明,以备找工作时使用。  

专家点评  我国:就业与用人陷入两难  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记者上午采访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他说:“由于我国毕业生供求非同步增长,在需求相对稳定,毕业生数量迅速、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近年来的待就业人数也随之增长。在人们普遍关注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单位招聘难同时存在。这不仅因为中、小企事业单位,基层第一线和地处较偏远地区难以接收到毕业生,即使有些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营销、饭店管理等,也因为学生的就业观念、素质能力的原因而招聘不到适合的毕业生。近年来,北京地区的计算机、通讯、自动化、自动控制、英语、机电、建筑、财会等专业一直供不应求,而法律、外贸、管理等一部分专业毕业生却明显需求不足,尤其是工科院校举办的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在发达国家,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创业而实现就业,但在北京,在十余万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不过100人左右,不足千分之一。  面对这样的情况,任占忠表示,应进一步改革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人事用工、户籍制度,疏通就业渠道,使各类企事业单位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录用毕业生,并加大鼓励基层就业和扶持创业政策;另外要发展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据介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今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   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今年144万应届毕业生未如期就业,这固然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应该“在自身上找原因”。  按理说,今年有144万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那么,就会有更多的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的“更是找不到工作”了,其实不然。活跃在城市里广大农民工中相当多的人,论学历,他们只不过高中毕业、初中毕业。虽说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国家“包分配”,但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且我国的经济建设多年来一直在持续高速发展,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机会比以往多得多。  

或许,有的大学生会说,我们是“天之骄子”,怎么会去干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他们那些又苦又累的活呢?!殊不知,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而刚恢复高考制度的1977年,全国只招收37万人。别说其他部分,仅仅今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达143万人“这一部分”,也是远远大于那个“37万”的。客观的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扩大到“公民教育”,高中毕业,只要你想上,且经济条件允许,就有大学可上。反观之,如果还是全国高考每年只招收“37万”,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甭说,大学本科,甚至于连大专、中专都考不上。现在以较差的成绩考取高校的,仍然还以“天之骄子”自居,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这叫“刻舟求剑”。  不可否认,相当一些大学毕业生去了大城市,考进大机关,进了大公司,那是人家有真才实学;如果自己在中学、在大学并没学到多少真本领,那就应该“人贵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之后,笔者建议,尽快找一份工作,尽可能地大学毕业后“不再啃老”,哪怕那活儿又脏又累。“万丈高楼平地起”,很多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也是从平民“起家”的。或者,有的人觉得大学里实在没学到东西而愿意“从头再来”,不妨去学一门手艺,那也是“薄技在身,胜握千金”的。  大学生就业,靠天、靠地、靠政府、靠父母,没什么错;最关键的,还得“靠自己”。

欣喜的是,今年的高校毕业中,到中西部地区的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了。有一句歌词唱得好,“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一项“职场人工作迁移地”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工作地主要集中在京、沪、穗、深四地。初次就业地选择成都的比例为3.1%,排名全国第五。本次调查共有全国3万多名人大学毕业生参与,对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所在地以及迁移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工作地主要集中在京、沪、穗、深四个城市,比例分别为29.7%、14.9%、5.6%、3.9%。毕业三年后的工作地也基本集中在这四个城市。而毕业后首选工作地在成都的毕业生比例为3.1%,排名仅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排名全国第五。市人才市场近期一份统计显示,目前在成都的求职人员户籍所在地,省外占15.3%,成都市外四川省内占60.4%,成都本地的仅占24.3%。在对外地生源做的“你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工作”调查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成都宜居环境好”和“城市开放”。调查还显示,在京、沪、穗、深四个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有76.2%职场人偶尔会有离开一线城市的念头,如果有机会,80.8%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确实会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在调查的二三线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51.4%的职场人偶尔会想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在调查中,一线城市职场人想逃离的首要原因也是房价太高,生活成本难以承受,比例为61.7%。其次是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过快,比例将近五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京沪  京沪词条  初次  初次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就业  就业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  
攻略

 人到中年,越来越少发朋友圈

人到中年,身边的人也跟着到了中年,我仔细看了看微信朋友圈里的中年人,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越成功的职场中年人就越少发朋友圈。但是他们平时的确使用微信,很多工作上的沟通...(展开)

攻略

 人际关系法宝:白领必须懂得的22...

第一条必须有一个圈子。无论如何做都是画地为牢;不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所有人的敌人;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另一个圈子的敌人;加入两个圈子,就等于没有加入圈子。只有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