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啥职场人见谁都叫老师?:3个颠覆认知的职场规则,80%的人意识不到

文/五月海子

近日,#职场人为什么见谁都叫老师#的话题引发了热议,有网友道明了原因:

“老师这个称呼万能,其他喊兄弟万一是领导咋办?喊美女万一是大姐咋办?喊姐姐结果是小妹就更不合适了......”

甚至有网友现身说法:其他部门的一个同事,名字很像女的,我们邮件都叫他“慧姐”,叫了一年多,后来调到我们部门当处长,男的,第一次开会时候他就说“我就是你们的慧姐。”

职场人每天面对和同事领导无数次的沟通,不提前积累点即插即用的“职场话术”,很难去招架时常变化的职场环境。

当然,这些沟通情景所衍生出来的万能词,只能让我们摆平浮于表面的明规则,那些埋在职场内部的潜规则,反而容易让人忽略。

而以下三种职场潜规则,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1、越是成功的人,越懂显露锋芒

职场上有一种说法:大智若愚,不露锋芒,才能活得长久。

让很多职场人产生了误判:高调做事,仿佛就会被人记恨、遭人暗算,成为职场斗争的牺牲品。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过于沉溺前人给予的“不露锋芒”的建议,反而会限制住自己的发展。

那些优秀的人,都懂得在什么时候显露锋芒,越是成功的人,越能借助自己的锋芒往上走,往前迈。

作者王征在《工作突围》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事。

他在IBM工作时有一个下属,是个很有逻辑性的人,思维有条理,私下喜欢研究一些IT软件的使用方法,比如说,Excel的宏怎么设计,Visio怎么画图更有效率等等。

刚开始他也不喜欢把自己的特长给显露出来,但是偶然的一次机会,同事请他帮忙解决一下Excel表格设计方面的问题,没想到他三下五除二就快速搞定了,让同事刮目相看。

至此他成了部门里大家认可的Excel高手,后来部门要对当时的流程进行梳理改进,涉及大量数据计算的工作,需要有人重新梳理计算逻辑,设计复杂而完善的计算公式。

部门经理考虑到他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又在Excel方面有特长,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自然就敲定他了。

果不其然,这个工作正好和他的优势匹配,解决起来很是顺畅和高效,所以项目也完成得非常出色。

工作中要想给人留下标签式的印象,很简单,在关键事情上把自己的锋芒放出来,而不是为了顾忌别人,失去了展现自己的机会。

你擅长什么,就要让老板看到同事看到,并给他们留下定制式的记忆,等待有相关机会时,才会首先想到你,你才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职场不是深巷子,你必须首先拿出指引牌,别人才会知道在什么地方去找你。

放下对于锋芒的固执,该出手时就出手,你的职场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2、尊重枯燥,你的工作才能更出色

很多职场人有一个非常线性的认知:如果自己不去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浪费时间,琐碎枯燥的工作,就是毫无价值。

可枯燥从来都无法避免,任何工作也都是由无数枯燥的部分构成的,谈到这一点,我想起了一个杂耍球技大师的故事。

这位大师很有技巧,在开始教学员的时候,为了避免球在地上滚走,让学员练习时用上沙袋,更特别的是大师并没有一上来就教抛球而是让学员一直捡球。

为什么呢?大师解释到,当你一天捡个一千次两千次的时候,逐渐你的观念会变过来,捡沙袋是你必须做的事情,是让你知道捡球不是偶然和无用的,而是杂耍的一部分。

枯燥的工作就如捡球,不是无用的,而是做好顶尖工作的一种前期准备,只有尊重枯燥,耐心地在枯燥中磨练基础能力,才能应对好未来有挑战性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能把枯燥的工作,做出差别化,做出花来,那他离做成大事就不远了。

米哈里在《心流》这本书里,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叫麦德林的工人,他每天需要在43秒的规定时间内装配一种零件,每天要重复600多次,换做其他人,面对如此枯燥和生冷的工作,早已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甚至会选择放弃,但是麦德林并不是这样。

他把这项工作当成了挑战,每次装配都争取提高一秒、两秒,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持之以恒地挑战后,他的装配速度和效率直线上升,甚至可以做到28秒就能装配一个零件,因为他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记录加上高效,获得了公司多次的奖励,职场之路也一路顺畅起来。

这是一个同质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工作颗粒度会越来越小,比如在同样枯燥的工作之下,谁的效率最高,谁能做得更好,谁能完成得更漂亮,而拥有在枯燥的情境之下,把工作做得出色的能力,才是一个人能做好有挑战性事情的底气。

3、有些吃过的亏,值得再吃

有一些职场人,在工作中时刻秉持着不吃亏哲学,在他们眼里,容不得自己吃半点亏,给我一万块,我就干一万块的活,多一点也不会去干。

这样的不吃亏,反而是一种吃亏,而且是吃的大亏。

相反有一些人,他们不计较干多干少,也不计较对应拿多少回报,反而看起来吃亏,实际上并不吃亏。

现在的职场,不再是单维度竞争,而是多维度竞争,你能多发现自身的问题,能力的短板,就能有更多针对性提升的机会。

多去做事,然后从事中学习,在关键事件中多吃点亏,无疑是曝光自己,提升自己最快的路径。

拿我来说,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做财务,当时的我没什么特长,唯一的亮点就是写作能力还不错,随后也不断地在公司内刊上发表文章,让部门经理对我有了印象。

有一年年末,经理需要写一份部门总结,加上他当时忙于其他事务,这个工作便让我来负责。

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接受了。

但问题来了,刚进公司没两年,我只负责财务版块的一个小分支,对于财务版块的全局并不了解,加上时间紧张,导致那一次我只能匆促写了一篇总结交了差。

领导看后一脸不悦,事后他把我写的全面推翻,自己熬了个通宵重新写了一份。

这一次的栽跟头,让我明白平时就应该多和各个版块的同事沟通交流,这样有助于自己了解整个公司的财务情况。

但这事还有后续,第二年领导照常把这份工作交给了我。

我按照上一次吃亏后总结下来的经验,让各个版块的同事给我提供相关数据,对于不明白的数据进行追问,了解实际情况,然后把各个版块按照一定的逻辑串在一起,写成了一篇在我而言很是完美的总结报告。

但当我交给经理后,那个熟悉的不悦表情又回来了,这时,他给我反馈的只有一句话:你试着站在我的角度,站在公司领导的角度,说说看这是我想要的吗,这是公司领导能看懂的吗?

这时我才明白,这份财务总结,我完全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写的,并没有站在经理的角度去写。

只管酣畅淋漓地大肆引用专业术语,作为非财务专业的人士完全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份报告的应用场景是对公司领导汇报,首先得要让他们看得懂啊,不是每一个公司领导都懂财务的。

在同一件事栽了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吃的亏,犯的错,完全不一样,但也正是在这一件事上吃了两次亏,才让我领悟到了职场上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要考虑对方的需求,对方想要达到的效果,而不能只管自己完没完成。

职场上的亏,不计其数,并不是想避免就能避免的,而有些亏值得多吃几遍,关键工作中多吃几次亏,会形成难以消散的肌肉记忆,刻入我们工作的基因中,形成经验值的加倍累积,最终让我们快速迭代成长。

写在最后

现在的职场比拼,早已不是拼硬实力,更多的是多元化的竞争,很多认知,也早已被悄然默化地刷新,如果我们不同步更新自己,到头来如何输掉了比赛,都无从知晓。

高手都不会始终低调,而是懂在何时何地把锋芒露出来,给自己积攒向上生长的机会;

枯燥的工作,永远是相对的,你面对枯燥的态度,决定着你承载高难度工作的自由度;

吃亏不是福,在关键问题上吃亏,甚至多吃亏几次,才更能让我们飞速成长。

愿每一个职场人,都深谙职场中的成长潜规则,学会利用规则,实现自己的爆发式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见  人见词条  职场  职场词条  为啥  为啥词条  颠覆  颠覆词条  人意  人意词条  
攻略

 驾照考试怎样在网上挂学时

现在考驾照要求达到一定时长的网上学时,驾照考试如何挂学时?下面看看具体操作流程图文解析吧。操作方法01:进入自己的驾校培训平台(提前问驾校工作人员)。02:然后...(展开)

攻略

 发票未上传怎么处理

开完的发票如果没有上传成功怎么办呢?下面就说说发票未上传怎么处理。操作方法01:平时,开完发票,有的时候没有上传成功,这时,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点击桌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