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聊斋志异吴令翻译及赏析

原文

吴令某公[1],忘其姓字。刚介有声[2]。吴俗最重城隍之神[3],木肖之[4],衣以锦,藏机如生[5]。值神寿节,则居民敛资为会,辇游通衢;建诸 旗幢[6],杂卤簿[7],森森部列[8],鼓吹行且作,阗阗咽咽然[9],一道相 属也[10]。习以为俗,岁无敢懈。公出,适相值,止而问之。居民以告。又 桔知所费颇奢。公怒,指神而责之曰:“城隍实主一邑。如冥顽无灵[11], 则淫昏之鬼,无足奉事;共有灵,则物力宜惜,何得以无益之费,耗民脂膏[12]?”言已,曳神于地,答之二十。从此习俗顿革。公清正无私, 惟少年好戏。居年余,偶于廨中梯檐探雀鷇[13],失足而堕,折股,寻卒。人 闻城隍祠中,公大声喧怒,似与神争,数日不止。吴人不忘公德,群集祝而 解之,别建一祠词公,声乃息。祠亦以城隍名,春秋祀之,较故神尤著。吴 至今有二城隍云。

翻译

吴县有位县令,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为人刚毅梗直。吴县民俗最敬重城隍神,当地人用木头雕成神像,再披上锦制衣服,把神像打扮得栩栩如生。每到城隍神的诞辰,居民们都要敛资做神会,用华丽的车子拉着神像,在大街游行;打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和各种各样的仪仗,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呜呜哇哇,跟着看热闹盼人挤满了大街小巷。时间长了,做神会成了风俗习惯,每年都不敢稍有懈怠。

有一次,这位县令外出,正好碰上做神会。便命游行的队伍停下,询问究竟,人们告诉了他。县令又得知做神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禁大怒,指着神像斥责说:“你是主管一个县的城隍神,如果冥顽不灵,就是糊涂昏庸的鬼,不值得人们供奉你;如你有灵,就应该知道爱惜民力,怎么拿这些无益的花费,来耗费民脂民膏呢!”骂完,命人把神像拉倒在地,打了二十板子。从此才破除了这个旧习。

县令为官清正无私,只是年纪轻轻,很贪玩。一年多后,有一次他偶然在官衙中上梯子掏屋檐下的鸟窝,失足掉了下来,摔断了大腿,不久就死了。人们听到城隍庙中传出县令愤怒的吵嚷声,似乎在和城隍神争执,连续几天也没停止。吴县的人不忘记县令的恩德,聚集到城隍庙里为他们调解。又另建了一个祠堂,供奉县令,争执声才消失了。县令的祠堂也称城隍庙,春秋按时祭祀,较原来的城隍神更加灵验。吴县至今还有两个城隍

注释

[1] 吴令:吴县县令。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2] 刚介有声:刚直耿介有政声。

[3]城隍之神:守护城池之神。详见《考城隍》注。

[4] 木肖之,用木头雕刻成它的肖像。

[5] 衣以锦,藏机如生: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锦藏机如生”。

[6] 幢:古时直幅之旗,多用于仪仗。

[7] 卤簿:官员仪仗。详前《陆判》注。

[8] 森森部列:密密地分布排 列。森森,繁密貌。

[9] 阗阗咽咽(yuān yuān 冤冤):调鼓乐声。《诗·小雅·采“芑》:“振旅阗阗。”朱熹注:“阗阗,亦鼓声也。”《诗·鲁颂·有》:“鼓咽 咽。”

[10]相属(zhǔ主):相连。

[11]冥顽:愚钝无知。

[12]民脂膏:民脂民膏,喻指人民的财物。

[13]雀鷇(kòu 扣,又读 gòu 够):幼雀。鷇,待母鸟哺良伯雏鸟。

赏析

本篇写吴公对城隍庙神之谴责,其实神无辜者,神在人心之中,靡费钱财,非神欲之,愚民无知,或者被骗,不学无术之故也。

吴公的逻辑推理是:若神无灵,人们花费人力物力奉事毫无意义,若神有灵,则理应爱惜民脂民膏,岂能欢喜百姓浪费财物?吴公鞭笞神主,理直气壮,以至于移风易俗,极有益于民生。

后文写吴公之死则显然有神异色彩,又死后亦为神,都是本地人民心理意识之产物。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聊斋志异吴令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古文典籍

 聊斋志异郭秀才白话文翻译

原文东粤士人郭某[1],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更许,闻山头笑 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2]。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欠一客,大 佳,大佳!”郭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