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儒勒·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介绍

  从地球到月球内容简介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这是大炮发明家的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

  巴比康、米歇尔·阿当和尼却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一八XX年十二月一日乘这颗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绕月运行。

  这三位冒险家的命运如何呢?据剑桥天文台的观测,只有两种可能,月球的引力征服了这颗炮弹,三位旅行家最后到达目的地;另一种可能是炮弹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永远环绕月球运行。

  从地球到月球的写作背景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内战,即历史上有名的美国南北战争。这是一场反对奴隶制的战争,凡尔纳密切地关注着它。凡尔纳的老朋友赫泽尔也是一样,他及他周围的自由党人衷心祝愿北美联邦政府的拥护者取得胜利,林肯能获得全美政权。赫泽尔认为北部军队是反对奴隶制思想的捍卫者,而且在力量对比上占绝对优势。

  4年之后,1865年4月,林肯和他的北方军队取得了胜利,以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投降而结束,美国人民获得了自由。赫泽尔、凡尔纳及其周围的朋友为此还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因为考虑到战争结束之后,那些闲置武器的处理问题,凡尔纳听到一个朋友的建议,写出了关于大炮送人上月球的故事《从地球到月球》。

  作品主题

  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具有严肃的科学性和很强的预见性,属于科幻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流派。如果作者让那颗巨大的炮弹落到月球上,他势必需要在作品中说明月球的种种奥秘,描写那三个勇士在月球上的行动,以及他们如何生存、怎样设法和地球联系、怎样返回地球,等等。但在当时,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硬要想象,便只能离开科学性基础,作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的幻想,编造出荒诞离奇的古怪故事,而这样做就违背了凡尔纳的创作原则和科学精神,这不是他的初衷。

  作品为人类最终征服月球、拓展生活天地提供了天才的设想和作者以大胆奇特而又合乎逻辑的科学构想为主线,同时展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情节。最有代表性的是巴比康主席与尼却尔船长的关系。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由于研究相互对立的科学内容而成了仇人,但最终在人类向宇宙的挑战中化敌为友,一同冲向茫茫的太空,用他们的生命完成了这次试验。 [9]

  凡尔纳的小说里是个虚构的世界,即便他的一些设想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被忽略的漏洞,比如在炮弹的车厢内各种物体应该保持着原有的姿态,水也不会从倾斜的瓶子中流出来,从手中掉出来的东西还悬着空中。然而正因为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吸引了无数读者不断探索着未知的世界。

  人物简介

  巴比康

  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毅力、大胆和冷静。他提出和月球建立直接联系的设想,并对有关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把关于月球的各种荒诞离奇幻想和传说抛开,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去对待试验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他随接与剑桥天文台联系,请教有关月球的各种问题;亲自制定大炮的尺寸、炮弹的规格、发射的地点等。为了解决载人炮弹的坐力问题,他竟然忘记了与敌手的决斗,独自在密林中计算了几个小时。最后,为了真切地探求月球的全部秘密,他和尼却尔船长化敌为友,一同走进炮弹,“勇敢地把自己射向太空,拿自己的生命去做当代最不可思议的实验。”巴比康足不折不挠、无私无畏地献身科学的典型形象。

  梅斯顿

  与巴比康的严谨认真、冷静大胆相比,大炮俱乐部的秘书梅斯顿的形象更富有美国人的自由洒脱、随心所欲的气质。这位脑壳用古塔波胶做成,手用铁钩子代替的残废军人,在战争结束后还一心想发动战争,从而有机会试验他新发明的大炮。每当有人说到战争,他都急不可待地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出心里话,极喜欢与人争辩。但对于向月球发射炮弹这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他和巴比康一样充满了热情和干劲:在试验空心炮弹的坐力时,他要求坐进去;后来为了证实人在大炮弹里能够造出氧气,他勇敢地把自已关了进去,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度过了8天。他是热情而自由的实干家形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凡尔纳  凡尔纳词条  儒勒  儒勒词条  月球  月球词条  地球  地球词条  背景  背景词条  
有感古典文学

 牡丹亭春香闹学原文

 根据《戏考》第三十五册整理  (春香上。)  春香 (一江风牌) 小春香,一种在人奴上,  画阁里从娇养。  侍娘行,弄粉调朱,  贴翠拈花,惯向妆台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