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东观汉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纪传体史书。东观是东汉宫廷著述及藏书之处,此书正是藏于此,故称《东观汉记》。原书一百三十卷,现存二十四卷。东汉班固、陈宗、尹敏、孟异、刘珍、李尤、边韶、崔寔、蔡邕、马日䃅等二十人先后参加编写。成书于汉嘉平年间(约225年)。

  本书的编写,始于汉永平五年(62年),经过了五次编著、补撰。据《史通·古今正史》篇载:“明帝始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作《世祖本纪》,并撰功臣及新市、平林、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大体上完成了光武初年的记事,这是第一次修撰。第二次是安帝时的续撰。又刘珍、李尤“杂作记、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自建武,讫乎永初。事业垂竟而珍、尤继卒。”复命伏无忌与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南单于、西羌传,地理志。”这是第三次编著。东汉元嘉元年,复令边韶、崔寔、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孝穆”传写讹脱,当作“献穆、孝宗二皇后”)及《顺烈皇后传》、又增《外戚传》入安思等后,《儒林传》入崔篆诸人。”寔、寿又与延笃“杂作《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愿》及《郑众》、《蔡伦》等传。凡百十有四篇,号曰《汉记》。嘉平中,马日䃅、蔡邕、杨彪、卢植“著作东观,接续纪传之可成者,而邕别作《朝会》、《车服》二志。”后蔡邕又“续成十志”。

  《东观汉记》经董卓之乱,已散佚不全。据《隋书·经籍志》载记有一百四十三卷。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记为一百二十七卷,可知此书在唐代时已渐散佚。据赵希弁《读书附志》记载,北宋时尚有残书四十三卷,到南宋时仅存《邓禹》、《吴汉》等列传九篇,见《中兴书目》,至元、明以后全部失去。到清代,姚之骃有辑本八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朱筠奏开四库全书馆,辑古代佚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东观汉记》二十四卷,是现存最详的本子。

  《东观汉记》是官修国史,其体例采用的是纪传体,分为本纪、年表、志、列传、载记等五个部分,是东汉一代史料的总汇。今《四部备要》本《东观汉记》二十卷包括:《帝纪》三卷、《年表》一卷、《志》一卷、《列传》十七卷、《载记》一卷、《佚文》一卷。本书记载刘汉政权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事。它保存了范晔《后汉书》里所没有的材料,例如《帝纪·世祖光武皇帝》中,记载有南阳府掾史张顺曾参予起义之谋,又有王常赞助昆阳之策等许多材料,都是范书中所没有的。也有记载比范书更详细的,如章帝时下诏增修群祀、杜林之议郊祀,以及东平王苍之议庙舞等,都是当时的大典,书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在后汉史书中,以《东观汉记》居首,因为《东观汉记》为当时史官陆续修补,当代人写当代的历史,无疑最为可信。魏、晋以来,各家修撰东汉史书,多以《东观汉记》为底本。晋人华峤的《汉后书》专以此书为本,撰写也较为出色。而范晔《后汉书》也大部分取于此。故《东观汉记》虽已失传,其史料价值仍透过今日传世的《后汉书》得以保存。此外,孙吴张温,北魏刘昞也以《东观汉记》为底本,著成《三史略》。

  《东观汉记》的刻本有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刻本和扫叶山房本以及桐华馆翻印本,今本《东观汉记》附刻有《东观汉记范书异同》,较有参考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