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作者为何设迷?直言岂不更好?

  胡言乱语红楼梦

  红学研究

  作者为何设迷?直言岂不更好?这是因为,一方面,读红楼梦靠悟字,不靠理解,不靠言说,靠的是智慧的闪光;悟了,迷便解了,迷未解,也便未悟。另一方面,设迷,是吸引读者的手段,无人来读书,何悟之有?书名一红一梦,正是此理;红才吸引读者,梦能警醒世人。红楼梦是个闷葫芦,打开这个闷葫芦的机关便巧设在书的开篇。

  请看开篇: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藏一书字】,有城曰阊门者【藏门,即藏闷。三字明显可见。】,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迷,妙。】,街内有个仁清巷【认清方向也】,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第五回有语。到此,可见七字。石里藏何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真是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也就是四字。到此又见七字】。

  石里认清葫芦妙

  汝名应连真是隐

  红楼梦最大两个迷,在小说一开篇,作者便露出迷底消息,作者真是功于心计。这两个大迷,一个是石头迷,一个是名字迷。下面我们一一解析。

  【一 石里认清葫芦妙】。

  妙在作者在红书里有一喻,这一喻,作者已交待清楚。请看,宝玉,黛玉,宝钗,正藏’喻待猜’三个字。而’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玉一钗,还是让我们去’猜喻’。所以,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才都带个玉字。

  这喻,到底在喻什么?答案是用顽石喻金刚。这金刚又是何物?想明白此点,需读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的佛家最重要经典《金刚经》才可。一部金刚经告诉我们:佛如世间金刚,最坚最硬,世间万相逢此金刚佛,无一相可存,无一相不破,不破的只有金刚。在金刚经中,佛祖用金刚喻佛。

  而一部红楼梦,则是用顽石喻金刚,也即以顽石喻佛。何以见得?红楼梦书中多次提到金刚经和心经,并把二经核心内容即,当作本书思想基础,同时作者又是出家和尚,有此喻乃是正常,这是其一。其二,读红楼梦,令所有的人都提心吊胆的,是那块宝玉。这宝玉便是顽石。作者一直令你提心吊胆,并在那块玉上刻下:字样,再参照宝钗八字,其意极深,别理解成仅仅是祝福语。想想金刚经,破掉的是万相,不破的是金刚,仙寿恒昌、芳龄永继的是哪一个?一目了然,当然是不破之金刚,而不是无常万相了。其三,金玉良缘,读者刻骨铭心,这金便是金刚,这玉便是顽石,良缘便是作者用顽石来比喻金刚。顽石和金刚一样不破,一样坚硬,作者才取顽石来代替金刚二字。

  有朋友问,作者何不直用金刚二字?说破了岂不更直截了当?这是因为,作者修的是金刚经,是禅宗;禅宗讲的是悟,不是解,,求解,这是禅宗的大忌,所以,作者才旁敲侧击,令读者自悟,悟得那金刚二字,悟得那佛字,悟得那真心自性。

  一部红楼梦,这是作者站在出家人的高度,让你修行,让你,这才是作者真正用心所在。说修佛的大道理,世上几人能信?信者该有多大的缘分?佛法末世,不信者多多。为了把佛法传到世间,这和尚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写小说。因为在明清之际,小说最为流传。小说能传播思想,也能传播佛法。在世间,能看破一切是虚幻的,是圣者;看不破的是愚夫。石头记正是在向世人演示,红楼是梦,以引领世人看破放下。为了吸引读者,红楼梦才巧妙安排那些奇女子,才开出了红楼大场面、大富贵。令读者走入红楼,最后再跳出红楼。所以,开篇才用’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几个女子’为诱饵,将凡夫诱入红楼。对这红楼之富贵荣华、奇异女子、纨绔子弟,乃至生活细节,大加宣扬,厚铺笔墨。字句熏染间,紧关节要处,无不露出’一切都是梦幻之本旨’;无不令人’不更谋虚逐妄’,从而弃假归真。可多数读红楼梦的,都陷在红楼之红里,都在红上作文章,看不到红楼是梦。不懂一部红楼梦,乃是作者大发慈悲,送给读者的一面风月宝镜,是来治众生贪情恋色之病的,看过书后,反学贾瑞,更恋那个红字,真是可怜作者心了。

  由此可见,在这顽石里能认出真心自性认出佛,便是石里所藏的葫芦妙了。阊门,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细细想来,便悟到阊门是藏闷,这葫芦妙,只有石里揭开,才能认清。这一块顽石,大矣哉。只把他看作是一块顽石,不知那是真心自性之喻,正所谓有眼不识泰山了。有眼不识泰山,不识作者写书的真正用心所在,作者焉能不哭?

  【二 汝名应连真是隐】。

  〖一,人名藏迷〗。

  十二金钗,英莲最先露面,一僧一道,先与英莲结缘,为何如此安排?细看细想,秘密便在四字上,这正是,切莫被蒙过去。若真把名字连起,红楼之迷便都解开了。红楼梦一书,在人的名字上大有文章,它藏有修行的根本方法和路径,不可忽略。

  作者用心是良苦的。他知道一部小说,后人想改只能去改情节和布局,即便把诗词删去,也不会改人物名字,所以他把所有秘密,事先便都藏在小说人物名字中。读小说本可读懂作者本意的,读不懂,名字中又都说得明明白白,有缘亦可由此悟道。怕人不知,才用提起注意,用醒人眼目,又用祸起、逢冤等人名字,令读者提起对人名地名的兴趣。

  先看这二人:

  贾雨村,即假语村。有两层含意。是说语村言讲故事,说小说,那是假的;借讲故事说那真的才是正经。真的何在?

  甄士隐,即真是隐、引。真是隐:隐在何处?隐在名字中,隐在石头处。甄士隐还有一意,那便是,是说讲故事是假,真是令读者悟透这是梦,从而引领众生出此红楼,也就是弃假归真。

  而甄费贾化四字,应是。告诉读者,佛,实有其事,不可不信。

  小说开篇便露出这真假二字,读者不可不省。红楼世间是以假乱真,假显真隐;一部红楼梦,作者则是以假说真,引领众生弃假归真。作者用心何其良苦。

  再看贾家。从长辈向下数。

  第一代。根。对人生作出最重要认定:是一场戏,一场梦。

  荣国公,贾演。

  宁国公,贾源。

  只这二字,便肯定了人生本是一场戏。这是对人生最重要的认定。哪个不是演戏?佛祖用唱戏比喻人生,骂众生演戏太过投入,太过执着,忘了自己本来面目。戏是假的,展现给人的都是假的;本来面目是真的,藏在背后才是真的,’真是隐’嘛。这演源二字,明白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演戏,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正是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众生活颠倒了。

  一荣一宁,正是一动一静,一张一弛,说到底,还是一荣一枯。也即佛祖说的二边对待,道家讲的阴阳。有此二边对待,才演化出世间的一切,所以,这贾家起始二公才叫演源。一部红楼梦,判词是纲领,曲演是简演,假语村言是详演。荣国公和宁国公,正是这演之源头。

  第二代。基。对人生作出最重要选择:假待化善,假待汝修。

  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贾代修。

  第一代,告诉我们’演源’二字,这演戏的生出的子孙后代也都是演戏。戏是假的,因此第二代才告诉我们四字:化善修儒。是假的,都是演戏,快修汝吧;如何修汝?化善修汝,行善积德。所以,代字这一辈,化善守正枝,修汝落旁枝,千修万修,不过行善积德。正因是假,才待化善[贾代化,贾代善],才待汝修[贾代儒,贾代修]。

  第三代。干。指出修行根本手段:一个舍字,舍才能达到正净。

  化善才能修汝,如何化善呢?在第三代名字中给了答案:一个舍字便是,贾赦。赦是放,放下便是舍,这是佛家修行的根本方法。舍会如何呢?果然能做到舍的话,会达到佛家所说的’觉、正、净’之境界。真的正净之后,才会有圆觉。所以,贾家这一代,才一赦,一政,一敬,即舍,正,净也。

  贾赦:假涉、舍。

  贾政:假政、正。

  政属政界,其府第才承’荣’国府。始荣终败,因而无常为假。与其地位相应,也与其败落相应。贾代善:假代善。善才从政,从荣。有’涉政’二子,其意是走入政界。涉乃贾赦,政乃贾政。承化善修儒,而入世,入政界,齐家治国平天下。

  贾敬:假敬、净。求净而敬神乐道,其府第才承’宁’国府。不求圆觉,只是胡参乱修,因此宁而不宁。既与贾敬平生所好相应,也与其败落相应。贾代化:假代化。化才从仙从道,有敬真子孙。但敬也是假敬,真也是假真。所以作者许之为胡参。

  第四代。枝。指明舍之关键处,是舍情和欲;舍之最终归宿,是归得真莲、圆觉。

  荣宁二公正脉所出共,程高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明确交代的,是五人:贾珠,贾宝玉,贾环,贾珍,贾琏。做到舍便能达到正和净,可如何才能真做到舍?那就是诛欲。只有诛欲,才可还真莲,不更谋虚逐妄。这是本书之主题。这’诛欲还真莲’是本书主题,放在这一群纨绔子弟名字中,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诛欲才可还真,才可真舍。这诛欲,也即放下淫爱。淫爱,是修行最大的拦路虎。佛祖在楞严经及其他诸多经典中,都提到,欲想成佛,首戒淫爱。对爱,作者在书中倾心去写,又处处诛伐,用心正是借假说真,让人看破,最后弃假归真而已。

  十二金钗名字。藏有成书原因。

  我们从凤姐开始,把十二金钗名字连成十二个字,那便是:奉差清欲,巧妙云完,原应叹息。这十二金钗名字中,竟藏有成书原因。妙极。石头和尚奉谁的差?当然是奉佛菩萨之差了,除佛菩萨之外,皇帝老子也差他不动。耗费如此之心血,才完成这份公差,还得用小说讲故事的方式去巧妙完成,真是煞费苦心。佛家讲,自性本自清净,本自俱足,明明白白,谁都在用,非要讲个故事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正是令人叹息之事。可听了故事还不明白,作者只能是一把辛酸泪了。

  宝玉,黛玉,宝钗,正是’喻待猜’,。

  宝玉和宝钗。一玉一钗都有来处。二者相合一处,又深藏道理。修佛者都知道,钗玉本是一家亲,都是真心自性,从钗玉携带的字便可看出这一点。所以,金玉良缘,实是必然。钗玉结婚成一家,也是作者既定方针。宝,何为宝?宝字去掉玉字,便剩宝盖,这正是拆去,便是宝,这宝便是真心自性。金钗之拆,正是以金刚心破欲。这便告诉我们,真心自性本是被蒙弊的,只要去掉这红尘之欲的蒙弊,便可见真心自性了。开篇,贾雨村有一联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里含玉钗二字,也即喻猜,有喻让读者猜。这玉,实际在喻金刚心,喻真心,这可不是谁都猜得到的。

  宝玉,袭人,晴文。正是’情、欲袭人’,情和欲这般袭人,才是人生。这三人也正是三字。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这是’原应叹息’。都是梦幻,不可久住,当然如是。身为女人,就是不幸。别说在红尘中诸多遭遇,就是修佛,也是诸多限制。面对一个充满情意的春字,作者在书中写道:?面对这些如花美眷,只能是原应叹息了。

  十二金钗判词,情文第一出场,袭人第二出场,英莲第三出场,作者把三个丫头排在前,大有深意。三人名字连起是:,这是对未开悟者言;若对想开悟者则是:。读红楼梦,让人怜者,是那些被情文所袭而不觉者;让人敬者,是读罢情文,悟得真香者。

  第五代。叶。藏诗一首。自觉不象,录出供玩。

  第四代是诛欲还真莲,可为何要诛欲?为何要还真莲?第五代作出回答。这一代,重要男儿,大至有如下这些,依次数来,贾蓉、兰、桂、芸、蔷、茵、菖、菱、芹、蓁、萍、藻、蘅、芬、芝、荇、芳、菌、芷、蓝。名字连接起来,如下:

  兰桂芬芳,强云烂情早止。

  凭君性灵,因知真容恒常。

  秦可卿:即情可清。在第五回,作者叹道:堪叹古今情不尽。可作者一部红楼梦,正是要破掉一个情字,一个欲字,一个淫字,所以他才满怀信心向世人宣告:情可清。

  还有如:

  甄应嘉:即真应假。佛法揭示世间真相是,假的固然虚幻无常,那真的也一样虚幻无常。关于真假,红搂梦中有三种见解。一是说,在红楼中滚的人,不仅假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了。二是归得真如福地,真的固然是真的,那假的也是真的了。三是当你果然成佛了,得了圆觉了,真假便不分了,是一不是二了。

  警幻仙子:以幻来警醒世人也。

  赖头和尚,跛足道人:“破相”二字。这是放下的前提,是一切修行的基础,是《金刚经》的一个核心内容。

  娇杏即侥幸,霍启即祸起、火起,詹光即沾光,冯渊即逢冤,王仁即忘仁,秦钟即情种,等等,这都是脂批本交代过的内容。

  〖二,地名隐秘〗。

  1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藏’大无情’三字。

  大荒:大空也,也即真心自性。归此大荒,才叫开悟。

  无稽:无者空也。上接大荒,下接情埂。

  清埂:情埂也,情为门也,出世入世,都走此门。

  如何才能到此大荒,也即开悟呢?情为道路,即情为埂也。一块顽石,被茫茫渺渺携入红尘,放在情字中去泡去滚;到放下情字,即空情,才找到门路;之后磨出了光明,得成圆觉,才最后归彼大荒,即归得真心自性了。顽石,从大无情处,走进大有情中,再归到大无情处,这是作者既定方针,所以,宝玉只有出家一个结局。开篇说得明白:,当然还得回来。

  这大无情[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一旦说破,只怕读者心寒,接受不了。但红楼梦由情而起文[晴文],到情空结束[悬梁自尽秦可卿],告诉我们情是必需清的,因为罪孽总因情;也告诉我们情是可清的,如何来清?一个空字便可了解了,也即放下一个情字。

  说好说,做难做,这岂是嘴上功夫?

  2 葫芦庙。

  乃是葫芦妙也。一部红楼梦,开篇便告诉读者,书中藏有葫芦妙。请看,开篇从姑苏写起,藏字;阊门,便是也。十里街,乃,仁青巷,乃是,葫芦庙,乃是,这正是,石里藏妙,正是以石喻真心自性也,真心自性者,佛家最高境界,这是红楼梦第一大迷。书中交待,与这葫芦庙相邻者,是甄士隐即,其女乳名英莲即,这正是。把名连起,便知隐的真是何物了,这是红楼梦第二大迷。

  葫芦庙,果然妙也。

  3 太虚幻境。

  巧设此境:令读者知道红楼的一切包括那情字,本便如梦如幻;令读者明白,走进红楼便是走进无常和梦幻。令读者明白,红楼的一切都是定数;在此太虚幻境,显示了十二金钗及三大丫环的定数。这是佛家所讲的因缘,道家所谓的命数。结果大体相同,那就是家破人亡各奔腾。作者安排这些定数总的原则,无论谁都要走向反面,以显示万法无常,令人看破一切都是梦幻,不更谋虚逐妄。如元春,安排你照宫闱,也令你大梦归;让你明白’须要退步抽身早’。

  4 荣宁二府。

  这是一荣一枯,是一切世间的缩影。这荣,实指世间一切富贵荣华,不要单单理解成荣国府。这宁,指世间一切枯,不要单单理解成宁国府。一动一静;一求有,一求无;一求生,一求灭;一求官,一求道;一切,都在这一动一静里生来死去,饱尝轮回之苦。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梦幻。荣是无常,枯也无常。荣者为阳,荣府宝玉出家为归宿;枯者为阴,宁府惜春出家为结局。荣也好,枯也罢,都是无常梦幻,常在的只有真如福地。

  5 大观园。

  贵为皇妃所设;富为红楼园首;景多山水鱼鸟,楼阁亭台,绿柳红花;人则是风月情浓,阆苑仙葩,美玉无瑕;正是红楼中之红楼,梦幻中之梦幻。而观,正是佛家修行之方法,修佛者,谁不知二字?

  有诗为证:

  大观园是一首诗,大观之妙有谁知?

  观大观时谁为大,明白但等回头时。

  6 知机县,急流津,觉迷渡口。

  知机县:机何在?真心自性便是机。也告诉我们,走进红楼梦,知道何为真心自性的机会现在眼前了,也即开悟的机会出现了,这便叫’知机现’。

  急流津:走进红楼,就是滚滚红尘现在眼前,便是急流津,无一物可留得下,都是无常泡影;人生在这急流津,绝不是坏事,是能破迷开悟的,是能知机的;生成人,何其难也,人生一世,不能破迷开悟,便是白来一回。

  觉迷渡口,就是弃假归真之路,也就是本书之主题:’不更谋虚逐妄’处;也告诉我们,作者这张口,说出的故事,是令人觉迷的,是来度人的,所以才叫觉迷之口、度人之口;红楼梦这本书,也便是觉迷之书,度人之书了。

  贾雨村,在草庵睡着了,何意?是说,这假的故事,到此无须再讲了。因为靠我假语村言即讲故事,已经把你们从急流津中,引上了这觉迷渡口,再讲那些骗人的故事还有何用?过不过此渡口到彼岸,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告诉你:去罢,那里是真如福地,胜此虚幻红楼百千万倍。别以为那里啥也没有,那里有成了神仙的林妹妹。妙法莲华经,父亲用羊鹿牛车作诱饵,骗自己的孩子走出火宅,最后以大白牛车装载他们,奔向彼岸。红楼梦和佛祖相比,二者手段虽殊,层次有别,但目标却是一个,那就是:

  以此大慈大悲心,引领世人渡迷津。

  今生纵把嘴说破,也让赤子出红尘。

  7 真如福地。

  归此真地:

  令读者明白,这真如福地,纯真无假,比红楼无常胜之又胜;令读者明白,知道一切都是假相,不更谋虚逐妄,便是走出红楼,归到真如福地,弃假归真。令读者明白,这真与幻是一不是二。谋便是幻,不谋便是真;拿起便是幻,放下便是真;等等等等,读书时可慢慢体会。

  8 悼红轩。

  曹雪芹在这里,历十年苦心,删改红楼梦。这悼红二字,表明在雪芹这里,经历过那红楼生活,且红已死矣;一个悼字,置红于死地,人已悟矣。据书中说,原有一记,后又有所增加。空空道人,把石头原记抄了,并传了;如今这空空,把石头记原本和这后增加的部分都抄了,又去传这全本红楼梦。至那繁华昌盛地方,遍寻了一番,所遇不是建功立业之人,即系糊口谋衣之辈,哪有闲情去和石头饶舌?恰遇到贾雨村,印证’这事我已亲见尽知,你这抄录尚无差错’,并指个明路给空空,到悼红轩去找曹雪芹,托他传去。这表明曹雪芹和那写石头记的和尚,同一善心,皆在救世,可谓志同道合了;也表明曹雪芹不是那建功立业之人,也不是那糊口谋衣之辈。雪芹住此悼红轩,批阅红楼梦十载,使石头记全书得以传世,真是大大功德。

  9 金陵。

  不要简单当成南京。金陵城,在吴语中也叫石头城。这里告诉读者,金玉本来是一家,顽石就是佛法中所说的金刚心。

  红楼梦奇哉伟哉。读罢诸家批本,我们可见到:红楼梦作书者是石头和尚,前半部写完底稿,后半部写完草稿;改过红书者有雪芹,有程伟元和高鹗;批过此书者则是多如牛毛。从诸家批文可见,石头作者原稿有所丢失,情节文字有所增删,书名改了多次,可人名地名从未见改,足见作者有远见卓识,把秘密藏在谁都不可能改的名字之中。令我们这些后来读者,有机会悟到石头作者大慈大悲的良苦用心。

  〖三,红楼梦书名〗

  最早叫《石头记》。

  那是告诉读者,顽石是本书核心。石头生出这一切,记下这一切,以此一切警醒世人:人事如幻,人之本性在一石头,也就是金刚佛。

  后来被空空传世,更名为《情僧录》。

  那是告诉读者,一部书是污浊的情文。可看破后,那是世间三宝之一的僧,佛法僧乃是世间三宝。

  本书表面是言情文字,实际上暗藏三宝。请看:

  顽石是佛宝。以顽石喻佛,喻金刚,这是本书“真是隐”的本义所在。西游记,也是以石头喻金刚,化出石猴,石头喻本性金刚佛,无往不胜,所以,兵器用如意金箍棒,一对火眼金睛,后人也常常称其为金猴。

  金刚佛,人人都有,各个本具,佛祖在经典中说得明明白白。别以为作者只写宝玉是那顽石,事实上,人人都是那顽石,都有佛性。那顽石是每个人的命根子,不仅仅是宝玉一人命根子。我们每个人都象那顽石一样,都曾经是“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也都是“只因煅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来此世间后,都是被“困鸳鸯”,都是被“污宝光”。所以作者喝令我们:“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钗玉是法宝。宝玉所佩带的那块玉,上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戴的那个钗,上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是法宝。这是告诉我们“常常念”那“金刚佛”。不要错看过。

  宝玉惜春是僧宝。人人都把欲当宝,人人都去惜那春,可作者偏偏加个假字,提醒世人别当真。能不当真,放下万缘,便是僧宝。

  一部红楼梦,由佛宝写到法宝,由法宝写到僧宝,由僧宝写到情世间。作者是想令我等由情世间归到僧宝,由僧宝归到法宝,最后由法宝归得佛宝。情僧录,深层含义,正是暗示我们,由情字走到僧字上来。

  后被名为《风月宝鉴》。

  这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部书是法宝。

  书中藏法,哪是法?这要靠一双慧眼去看,肉眼是看不到的。一双俗眼,看到法宝时,也会当面错过,认他不得。想想贾瑞,跛道士送他一面治病的风月宝鉴,本书作者送我们的也是一面治病的风月宝鉴。照哪一面能治病,照哪一面会死,作者都暗示得清清楚楚。到底看哪一面?贾瑞自己选去,作者替他不得。

  雪芹增删后,命名为《金陵十二钗》。

  看到这个名字,一面红旗迎风而起,吸引无数读者走进红楼。这金陵二字和顽石二字遥相互应,用来醒人眼目,不要仅仅当成地名去看。“十二钗”,则是情文满纸,用来吸引读者。名字中藏金钗二字,是令我们猜那顽石便是金刚佛,这才是读到作者心。

  最后定名为《红楼梦》。

  满纸情文,当然是红楼了,红得发紫。一切无常,求不得,想不得,走向反面,当然是梦幻了。

  一个红字,吸引读者;一个梦字,警醒世人。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一面风月宝鉴?本来便是。

  红楼梦奇哉伟哉。读罢诸家批本,我们可见到:红楼梦作书者是石头和尚,前半部写完底稿,后半部写完草稿;改过红书者有雪芹,有程伟元和高鹗;批过此书者则是多如牛毛。从诸家批文可见,石头作者原稿有所丢失,情节文字有所增删,书名改了多次,可人名地名从未见改,足见作者有远见卓识,把秘密藏在谁都不可能改的名字之中。令我们这些后来读者,有机会悟到石头作者大慈大悲的良苦用心。

  两大迷外还有迷。

  〖秦可卿之迷〗。

  其一,秦可卿为何悬梁自尽?

  迷底是:“空可清”,即情落空。

  十二金钗判词从晴文判起,作者为何如此安排?秘密何在?因红楼梦从红字写起,那红字核心,便是情字,因此从情起文也。结尾却是秦可卿,是说,虽从情入,结果却是清那个情字,由情起,由可清结尾,正是情可清也。情可清,如何去清这情字呢?,便是本书秘传法宝。秦可卿悬梁自尽,乃是说,情落空中,情才自尽。这里,秦卿,便是情字;悬梁,便是情落空中;自缢,便是想空这情字,只能自了。

  显见,秦可卿悬梁自尽,有两方面含意,一是说,空那个情便可去掉情字了;二是说,这情只能自己去空,别人替代不得,也叫自尽,佛法中叫做了须自了,不能他了。

  情落空中,何为空情呢?空是佛家大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懂佛法,很难理解。不管理解与否,把空当成放下,也即放下那情字,便是此处之秘密所在。只有放下情字,才可出此红楼。

  和红楼梦齐名的西游记,是“空能净”三个字,悟空悟能悟净;红楼梦则是“空可清”。其理是一。

  其二,为何第十三回不直写可卿悬梁而死,非到一百多回才言明?

  迷底是:令人提起,念念不忘秦可卿悬梁自尽,直悟到“空可清”为止。

  有人说作者出了败笔,这是不可能的,是对伟大作者的不恭、不信、不理解。想想看,这部书,经过石头和尚初稿,经过雪芹十年辛苦定稿,又经过程高修补再定稿,会流下如此大的、小学生都能看得出的漏洞吗?不会的。作者的苦心何在?秘密何在?说出来,也只有少数人可理解,多数人还会付之一笑的,这也是一些人读懂了红楼梦后,不肯直言的理由。这个秘密就是:令我们念念不忘’悬梁自尽秦可卿’。如此久之,会悟得迷底是’空那情字’的,而不是让你迷那个情字。

  〖一僧一道之迷〗。

  一个癞头,一个跛足。为何非要写成这样难看的形象?这里实际上暗藏两个字,那就是“破相”。红楼梦中提到的佛经是《心经》和《金刚经》。都是专讲以金刚心破一切相,也叫“心不住相”,也叫“看破放下”。能做到破一切相,才能真放下。

  〖真假宝玉之迷〗。

  真宝玉和假宝玉,关键在真假二字。

  红楼梦作者关于真假,观点是这样的:

  第一步,作者写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是有还无”。这是在诠释佛家说的“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第二步,作者写道“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这是在诠释佛家说的“常乐我净”,“真心自性”,也就是归得“真心”。

  第三步,作者写道“真假是一不是二”。这是在诠释佛家说的“修行到佛的境界,一切都是平等不二”,“没有差别”。

  所以,“真时隐”,“假时飞”。甄士隐和贾语村一出现,一真一假就有定论,藏在名字之中。真的隐,假的现。丢下真的无人管,天下惟有假才忙。佛家讲,人们被假象蒙蔽,忘了自家真心。就是此意。

  所以,真家,真宝玉隐在台后;假家,假宝玉现在台前。

  书中写“真家”,“真宝玉”,是提醒读者,假后便藏真,透过假可以看到真。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借假可以言真”。“借假可以修真”。讲小说是假,引领众生归到真心是真。

  〖宝玉金钗之迷〗。

  宝玉那块玉,作者弄出令读者醒目的一幅画,写道:。宝钗的金钗,也弄出一幅画,写道:“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是全书最醒目的地方。作者目的是引起我们注意。

  金玉都是顽石化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顽石化身,都是这顽石化出的金玉。这顽石则是“金刚心”,也就是“真心自性”,也就是佛。

  书中说道:金玉是一对。不错,也是一个。作者用顽石也就是【宝玉】来比喻【金刚心】,并处处提醒读者,让我们猜这喻,明白这个重要比喻,这才是解得其中味的钥匙。

  作者告戒我们“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在佛法中,叫’观照’,叫’正念’。只要观照久了,就会照见那个“空”。这和佛法让人常念“阿弥陀佛”四字一样道理,都是悟那“空”字。

  有诗为证:

  自古红楼一大猜,不猜莫入红楼来。

  千猜万猜猜不到,红楼依旧为君开。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作者为何设迷直言岂不更好  直言  直言词条  岂不  岂不词条  更好  更好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作者  作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