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三国诗词《隆中歌(三)》原文及赏析

  吾皇提剑清寰海①,创业垂基四百载②;

  桓灵季业火德衰③,奸臣贼子调鼎鼐④。

  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⑤;

  群盗四方如蚁聚⑥,奸雄百辈皆鹰扬⑦。

  吾侪长啸空拍手⑧,闷来村店饮村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⑨,何须千古名不朽!

  【释词】

  ①吾皇:指汉高祖刘邦。传说刘邦斩蛇揭竿,起兵反秦。寰海:即环宇四海,喻指中国。

  ②四百载:西汉建朝于公元前206年到东汉末年,约为四百年。

  ③桓灵:指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东汉皇朝衰败。季业:国势衰败。火德衰:汉朝是火德;衰:败亡。

  ④鼎鼐:喻宰相之权位。王君玉《国志谈苑》卷二:“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调:调弄。引申为篡夺。东汉时只设三公和尚书令,行宰相之权,不设宰相。权臣董卓和曹操恢复丞相或相同的官职,而且自我任命担任此职,实质上是权臣篡位的一种过渡和信号。所以这里说“调鼎鼐”。

  ⑤这一联诗概括第一回描叙的天地怪异现象:“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光和元年……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

  ⑥蚁聚,如蚂蚁般聚集。比喻结集者之多。

  ⑦鹰扬:比喻勇武如雄鹰飞扬。《诗经·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⑧侪(chai):同辈。

  ⑨独善其身:孟子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在仕途困顿的时候,就修养个人的节操。为官做宦时,便治国平天下。白居易《月夜登高避暑》:“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赏析】

  这是刘备二访隆中时,听到的石广元和孟公威击桌而歌。上面是石广元所唱的歌词,下面是孟公威对唱的歌词。石广元和孟公威对歌表达的虽同一主题,而二人所倾吐的侧重点却不同。前者借历史人物抒发了对人才与机遇的感叹;后者从汉朝四百年治乱的现象说起,表明了对运数清醒的认识。如毛宗岗所批注:“前歌是吊古,此歌是感今;前歌是嗟遇,此歌是自慰。一唱一和,如相赠答。”

  这首歌词分为两个层次:前八句概括了汉朝的运数。自汉高祖刘邦开创基业,至东汉末年,已历四百年。按照五行说,汉朝是火德,至汉桓帝、汉灵帝时运数已尽,即“火德衰”。由治入乱必然出现奸臣窃命、怪异叠出、群雄蜂起……历史的流程是由冥冥之中的天数所驾驭的。那些贤士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这种认识,便采取了天命难违,只得洁身自好,隐而为乐。后四句便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天命所在,知其不可为而决意不为的是隐居的贤士。他们啸傲山林,恬淡自乐。“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采取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这是中国封建文人传统的心理,以隐为洁,以安为高。其形成的社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官场风云变幻,朝奏夕贬,如履薄冰,于是崇尚功成身退,独善其身;有的因社会动荡,既无兼济天下之途,又无君臣遇合之机,于是耻于言利,淡于功名,独善其身。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儒道互补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自我超脱的心理机制,但这并不等于欲念泯灭,甘老林泉。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超脱尘世的纷扰,看破红尘而自豪,“长啸空拍手”;一方面又为自己建功立业、竹帛永垂的功名化为梦幻,苦闷悲愁,借酒浇胸中块磊。他们一面追求独善其身,恬淡宁静;一面又难以泯灭功名的欲念,只好用反语“何须千古名不朽”而自慰。

  从小说叙事艺术审视,写诸葛亮的好友披露出的矛盾心理,从侧面映衬诸葛亮从隐居到出仕的心理历程。笔墨虽泼洒在他人身上,而神韵却凝聚在诸葛亮身上,真可谓多笔一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国诗词《隆中歌》原文及赏析  隆中  隆中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诗词  诗词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三国  三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