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十分复杂?

  百年红楼:演说《红楼梦》成书过程(下)

  红学研究

  《红楼梦》流落北京,改名换姓地嫁给了世人。她的身世却一直是谜……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逝。其长子曹颙时年大约二十岁左右,继子曹俯,即年老时取‘畸笏叟’化名者,也就是十六、七岁的样子。号称‘十年披阅,五次增删’的《金陵十二钗》面临曹寅的两个弱子,确有被湮没的危险。但是,曹寅生前的创作过程并不是孤立的。知情人虽然限定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但圈中人却个个身手不凡。这些人应是洪升、曹寅的知音。棠村、吴玉峰、孔尚任之外,曹寅在《读洪昉思稗畦行卷兼寄秋谷赞善》诗中特提的赵执信(秋谷),应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知情者之一(后来的敦诚、敦敏还排不上号)。这条山东淄博汉子,出身官宦之家,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点评过《长生殿》,对诗词颇有研究。只因康熙国忌时,观演《长生殿》而被革职。时人有:‘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诗句为其鸣不平。想来,这条山东汉子也是不会服气的。曹寅死时,秋谷五十岁,既然曹寅就‘洪升行卷’有诗相赠,关系也就非同一般。秋谷具备为《金陵十二钗》点评的必要而充分条件。比点评更重要的是秋谷对曹寅创作的知情,以及为促成后来作品的问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秋谷去世在乾隆九年,享年八十二岁。周汝昌老认为此年《石头记》开始撰写,若如此,便是将《石头记》的实际撰写年代后拖了六十年。此年可能是曹俯们决定将《金陵十二钗》面世而着手整理和准备的时间。这一决策是否有赵秋谷的推动不得而知。

  且说自曹寅死后,江宁织造频换领导,已是不祥之兆。康熙五十四年,曹俯继任,自身难保的处境,繁杂公务及衰败的家族,此时被后人称着‘曹雪芹’的曹芹溪,刚刚出生[2],孤儿寡嫂,哪来闲情和兴趣关心小说(而赵秋谷则不同)。但是,曹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长辈那里听来的有关《石头记》的传说,虽不详尽但还连贯。这便为后来整理和评批《脂评石头记》打下基础。而曹芹溪有关《石头记》的详情自然是曹俯这里传下的。

  雍正六年,南京曹家被抄后。曹家迁居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据考证即现广蕖门内207号院)闲居,此时有条件翻阅先父的遗稿。回顾曹家的兴衰,也读悟了先父的良苦用心。《脂批》中的 ‘屈指卅五年矣……’、‘叹!叹!’、‘宁不痛杀!’等批应为此期在《金陵十二钗》手稿上的批语[3]。此时期赵秋谷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断送功名到白头’的他,一生的兴趣只剩下诗词文学,对于老朋友曹寅当年的厚望及对洪、寅作品的敬佩,照这位山东人的‘脾气’,对《金陵十二钗》的问世会是耿耿于怀的。曹家败落之后,他是否来过北京,暂时不得而知。从《脂批》中的诸如‘借阅者’、‘客曰’、‘松斋云’、‘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有客题《红楼梦》一律’等等,均隐约透露出《红楼梦》的演变过程中,不是仅限于曹家,而是有一个极小的知情圈子。而且圈内之人随着改朝换代,斗转星移,也在逐渐缩小,不同时期,对于《红楼梦》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贡献。这也就是为什么曹俯晚年以畸笏叟的笔名,不停的将方方面面的知情者尽量提上一笔,甚至当年曹府的老仆人来访,也不忘记[3]。这是曹家的人情所在。所有这些《脂批》,今人当着‘天书’来研究,就在当时的‘圈外人’也难知所以。敦诚、敦敏也只是认识曹芹溪的这类‘圈外之人’。而知情人及其后代,则心知就里,正所谓‘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另文再谈)

  曹俯闲居北京蒜市口期间,对先父曹寅的《金陵十二钗》遗稿,先是披阅、批注。从《脂批》 中关于家族衰败所流露出的哀叹、自责的情绪来看,此时的曹俯有可能根据自身的经历,产生续写或者补写《金陵十二钗》的念头(不排除象赵秋谷这种知情人的支持)。另外,从《红楼梦》小说的内容来看,曹寅的《金陵十二钗》大致言情,企图通过家族之内,主要是各个阶层女性的悲欢离合,矛盾纠葛,最后以悲剧告终的故事,赖以告诫(脱渡)子弟[4]。如果说洪升的《石头记传奇》只是写几个人的爱情悲剧,则曹寅将这个悲剧扩大到几乎整个封建社会。就作品的意义来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曹俯等人看来,自身经历了诸如被抄家的更为残酷的现实。作为政治的斗争的牺牲品,曹俯的感受比起曹寅,更是刻骨铭心。就像小说中的贾政,他不是当时意义上的贪官,只是一个书卷气、不懂(贪)官场运作手段的世袭官僚,而且占据江宁织造的肥缺。雍正登基后,必成刀下鬼无疑。康熙六次南巡所造成的亏空,一并算在曹家账上。小说中写贾府被抄,曹俯更有感情储备,尽管其文笔逊色其父,但他为‘红楼梦故事’增加了比爱情悲剧更为残酷现实情节(后来的高鹗完全不具备此条件)。

  《红楼梦》小说中的‘一僧一道’是洪升和曹寅的抽象,第一百十五回又出现了一位‘非前次所见’的和尚,但这和尚与那空空道人各行其是。宝玉见过这和尚也手持‘宝鉴’,而那空空道人却称那‘一僧一道’是‘茫茫大使、渺渺真人’,所有细节都有所隐喻。在《红楼梦中的僧和道与作者的索隐》中谈过,这个和尚便是曹俯的抽象;空空道人即指曹芹溪[4],洪、寅故时,芹溪尚未出生,故有‘渺渺’、‘茫茫’一说。凡有此僧此道出现的章节的写作或修改,均与曹俯、曹芹溪有关,除了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锦卫’的改写,有《脂批》专门说明。曹芹溪的长大成人,逐渐对‘金陵十二钗’式的往事有所了解,他加入‘红楼梦计划’便是情理中事。

  雍正在位十三年死去,幸好时间不长。乾隆登基,尽管此时的曹家已是家败人亡,也无疑是一股政治春风。曹俯等的‘红楼梦计划’的实际启动时间,应在此后不久。深思熟虑地将《金陵十二钗》改名换姓为《脂砚斋评批石头记》。先以八十回未完本问世,明显的留下一条‘尾巴’。用今天的话讲这是一个‘政治试探气球’,可见此时的曹家,仍然心有余悸。就连小说中的批语也随‘气候逐渐变暖’而逐渐暴露。从目前可见的《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直至最后的《靖藏本》中的评批可领略如此。就在着手全本《红楼梦》的整编,当曹芹溪再次从头整理到第二十二回时(乾隆 壬午),芹溪病故。此前不久,芹溪之子杏斋死去,曹俯也年近七旬,曹家后继无人,从此,曹俯用‘畸笏叟’的化名写评。有关‘红楼梦’的秘史,均由畸笏叟透露一二。至于‘脂砚’,汝昌老断定她可能是小说中的湘云。我认为湘云若真有此人,那也是曹寅一辈或其上辈。湘云决不是芹溪一辈而脂砚是。曹寅写湘云故事时,芹溪尚未出生。‘红楼梦故事’主要由洪升、曹寅构思及创作,曹俯和曹芹溪只是总编辑及部分写作,后者又以曹俯为主。脂砚的工作只是抄稿校稿,真正写的批语,既不多也不十分关键,那麽,为何小说及以后从敦诚等人口中,传出的是曹芹溪、曹芹圃;小说首次问世采用‘脂砚斋’冠名?其目的之一便是尽量避免政治上可能出现的麻烦。有意为读者施以‘障眼之法’‘烟云模糊’而 ‘暗渡陈仓’。用粗俗的话讲,用此二名‘顶缸’而已。真正的幕后始终是暗藏着。前文谈过了‘寅’字;而曹睿ǜ┑摹’字是‘俯’的异体字,‘俯,屈身也’,晚年的曹俯取名‘畸笏叟’正是自身形体的写照,弯腰驼背,比笏板更甚。《脂评石头记》第一版问世的前后,猜测此时曹家可能认为京城崇文门地方过于‘显眼儿’,而搬迁西远郊某地隐居,以观后效。从种种迹象推断,曹家是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要将‘红楼梦故事’展现给天下。抄售、卖钱糊口恐怕不是目的。何况当年金陵曹家口碑不错,曹家也有自己的亲情关系网,而且网上之家多为本朝的旗人或在旗的势力官宦,虽有‘一损俱损’之说,所谓‘百足之虫’仍譬如曹家;洪家则不然,洪氏家族是亡朝明末的显官,虽在清初也为官,景况自然悬殊。小说《例言》所说‘虽今日之茆椽蓬牖 ,瓦灶绳床……’也只能是洪升在杭州初创《石头记》时的景况。这‘绳床’也是南方之物。第一回《脂批》特别提醒读者‘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虽然点明雪芹,但也明确地道出此书中还有他人的手笔。猜想这篇《例言》可能是由《风月宝鉴》的《棠村序言》改写的。

  乾隆‘甲申八月’,之后不久,脂砚病故。此时曹家仅剩畸笏叟曹俯‘朽物一枚’。老人家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不仅没有放弃初衷,反而加紧评批。乾隆甲午八月之后,畸笏叟曹俯离开人世。临终前,老人可能销毁了超过《脂批》所限定的,一切可能直接暴露《红楼梦》成书史的资料、手稿[5]。而仅仅留下了《靖藏本》和《梦稿本》(这里所说‘仅仅留下靖藏本,是指最后的一个本子,此本的底本应还在,不在销毁之列)。一九五九年在南京出现、一九六四年后又迷失的扬州靖氏所藏乾隆抄本即《靖藏本》,据说,书中夹有‘甲申八月泪笔’的字条,(正是字条的存在,而断定该本是畸笏叟手头最后的稿本)[5]应是脂砚临终遗言的落款。是‘畸笏焚稿’时的遗留物。至甲午八月,畸笏写下‘甲午八月泪笔’的著名《脂批》,采用与‘甲申八月泪笔’相似的落款,将脂砚遗言中的一段‘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分明是脂砚口气)摘录、转抄,接在已有的批语之后。也与‘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相继去世……’的批语相吻合。所幸今天《靖藏本》的评批被保留了下来。曹家三代人的心血,畸笏老人如何使是书能够妥善传世,肯定有一番精心设计,不得而知。《脂评石头记》由于抄售、传抄多年,其保留概率是很高的。但《梦稿本》由于曹芹溪英年早逝,曹俯老矣,也未曾定稿。估计一九五九年春发现的《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即《梦稿本》也并非当时的孤本。试想乾隆壬午曹芹溪‘写’到第二十二回时死去,这已写成的二十二回,是否后来做了《靖藏本》的开端?或是从高鹗阅过的这本《梦稿本》上过录的?还是从另外的一个底本上过录的?因未见过原本,暂不作结论,看来也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据说六十年代初,南京一位人氏,用钢笔从《靖本》上抄录的‘靖批’,寄给‘红学家’而被‘家’们疑心是假,从此《靖藏本》匿迹。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据研究过的人讲‘(梦稿本)未涂改前的文字是根据早期脂本过录的’。不妨反过来看,‘早期的脂本是根据更早期的梦稿本过录的’可能性更大。《梦稿本》另有早本或散抄本也有可能。畸笏叟曹俯在乾隆甲午八月(1774)后去世,死时已是八十上下的老者。《红楼梦》的演变到此本应结束。遗憾的是全本《红楼梦》尚未问世。至于老人如何将两部稿本留给谁人,不得而知。从《靖藏本》行踪却令人深思:曾为扬州靖应鲲所藏,后来又在南京露面。《梦稿本》又曾被在浙江做过官的杨继振所收藏,一九五九于山西发现。扬州、南京及浙江都是曹家的‘根据地’,是巧合?还是有某种内在联系?。

  乾隆辛亥(1791)年,有高鹗、程伟元者,收集社会上的散本,编辑、整理活字刊印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简称《程甲本》。奇怪的是,就当时的印刷技术和工作量来看,第二年(实际上只七十多天)便改版《程乙本》与常理不通。何况改写的数量,也非高鹗短期所能完成的。怀疑高鹗在甲本付印期间,得到《梦稿本》,相比之下,自觉甲本不如,而改印《程乙本》。这样一来许多派生的问题需要探索:(1)高鹗若独立补写了甲本后四十回,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改写、改版就在今天也难见;(2)如果此《梦稿本》是高鹗的手稿本,上面朱笔‘兰墅(高鹗)阅过’便不通;(3)若梦稿为曹家遗稿,程、高在出甲本时,是否还存在另一部更早期的《梦稿本》或他的传抄本;(4)现存的《梦稿本》是程、高在‘鼓担儿’上买来?还是‘有人、有意’为出版商提供的?从一些有悖常理的现象看来,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最大[6]。应与畸笏叟临终‘托稿’之知情人有关。此人开头采用当年《脂评石头记》的传播方式,零星传抄问世,这是程甲本所依据的散抄本中的一部分,程、高称它是收集来得,也合情理,也是实话。当《程甲本》刚刚问世,应该看到这是《红楼梦》传世的最佳方式和有利时机。因此,不仅是‘有人、有意’,甚至不惜用钱(付点工本费),‘买通’(此话难听)程、高改版(两相情愿),而主动提供了畸笏叟的稿本。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应是一拍即合。之所以《程甲本》出版七十多天,便匆忙改版《程乙本》,主要是满足‘甲方’(即代表曹家的一方)的愿望。而程、高在其《引言》中隐瞒了部分事实真像,用‘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谬,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话,含糊其词。由此想见,后四十回不仅不是高鹗所写,最终的本子也不是来自鼓担儿,而是有人不失时机或曰‘借机’推出真本,精彩地完成了曹家几代人,用血和泪为之奋斗的愿望和寄托,畸笏老人死可瞑目,只是《程本绣像红楼梦》中的插图未必出自曹家。而对程、高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是谁提供了真本?不得而知。或许杨继振是线索?或许永远不为世人所知,或许南京那位收藏《靖本》的隐名先生是重要线索,他(她)献出了《靖批》之后可能不是‘迷失’,而是‘拂袖而去’,时在一九六四年前后。

  由于程、高直接参与了《红楼梦》的演变,成功的出版了《程乙本》,立下汗马功劳。认为《红楼梦》的演变,并非以曹钪牢盏悖欢υ籴嵫邮四辍∥迨吣辏?792),《程乙本》出版。

  本来,‘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谈到此也能分得出,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谁写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工作。无奈今人有些‘扯淡’(包括我自己)。非要用当今‘著作署名权’的法律概念,替二三百年前的古人‘打官司’。而是书或《脂批》中,对这个问题却看的十分淡薄。不过,为了说明问题,划分一下也可。

  (1) 洪升写了《风月宝鉴》(话本)及《石头记》(剧本);在杭州,其创作期内未有其他作者参与,但有人评批。

  (2) 曹寅,号雪樵。依《风月宝鉴》为底本,在金陵,写了《金陵十二钗》百余回的章回小说;系本人独立完成。

  (3) 曹?俯),化名畸笏叟(曹寅的合法继承人),及曹寅嫡孙曹霑,号芹溪。共同于北京,将《金陵十二钗》整编、补充,改书名为《红楼梦》,先以《脂评石头记》前八十回问世,书中编造了‘曹雪芹’这一化名,并未明确肯定‘此人’身份。

  (4) 由于最后一位当事人曹俯,已故二百三十余年,已无法直接取证。从资料分析,《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十分复杂。可能,曹家将隔代人曹雪樵和曹芹溪的名号中各取一字,组成‘曹雪芹’的化名,用来隐喻小说作者。故认为:《红楼梦》章回小说,作者的署名只有用‘曹雪芹’化名,合情合理。符合曹家用意。

  (5) 曹俯临终前曾将书稿托付于人,继续传抄百廿回本,已零星问世。死后第十八年,‘受托人’借程、高出版《程甲本》之机,主动提供真本原稿,促成《程甲本》停版,而被依原稿为底本的《程乙本》所取代。

  从洪升始写《风月宝鉴》,经过曹寅《金陵十二钗》、曹俯、曹芹溪、脂砚的前仆后继成稿《红楼梦》,最后由高鹗、程伟元刊印《绣像红楼梦》,整整一百年。故称‘百年红楼’。

  对《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看法粗浅如此。希望有人支持;也希望有人推翻它。

  刘一心 2005-3-20郑州黄鹤苑

  参考:

  [1]《曹寅笔下的晴雯兼谈山东赵秋谷》刘一心,2005.

  [2]《谈脂批与曹雪芹》 刘一心 2004.

  [3]《谈脂批上‘屈指三十年…’等批》 刘一心 2004.

  [4]《红楼梦中的僧和道与作者的索隐(下)》刘一心 2005

  [5]《畸笏叟焚稿(不)断痴情》(1-4)刘一心 2004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成书  成书词条  复杂  复杂词条  十分  十分词条  过程  过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