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诗经《驷驖》原文及赏析

  驷驖孔阜①, 四匹黑马长得肥大而漂亮,

  六辔在手。手里拿六根缰绳得意洋洋。

  公之媚子,正是咱王爷最宠爱的儿郎,

  从公于狩。冬天跟随王爷打猎的时光。

 

  奉时辰牡②,那时虞人驱出来一群公鹿,

  辰牡孔硕。这公鹿真肥大而且又健壮。

  公曰左之,王爷下令左边的猎车赶上,

  舍拔则获。群群公鹿都应箭立刻死亡。

 

  游于北园,王爷打完猎就在北园游逛,

  四马既闲。四匹肥马那么安闲的来往。

  輶车鸾镳③, 只听见飞车里响铃声����,

  载猃歇骄④。车上猎狗叫唤震动了四方。

  (采用蓝菊荪译诗,有改动)

  [注释] ①驖(tie):赤黑色的马。②辰:麎的假借。麎,牝鹿。③輶(you)车:轻便车。镳(biao):马口旁的勒具。④载猃歇骄:猃(xian),长嘴巴的猎狗;歇骄,亦作猲,短嘴巴的猎狗。

  [赏析] 在描写射猎场面的古代诗歌中,王维的《观猎》可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把《观猎》与这首《驷驖》稍加比较就可以发现,无论是结构方式还是叙事手法,尤其是那种“逆起得势”的开头和从容舒缓的结尾,都受《驷驖》的启发,是对《驷驖》艺术手法的借鉴和创新。

  《驷驖》所描绘的是秦国国君的 一次狩猎经过。短短的12句48字,写出了从出发、射猎到归来的全过程。诗中的秦君大概是秦襄公。春秋时代诸侯狩猎,不只是一种爱好,更主要是作为训练部队的一种方式,对内掀起尚武风尚,对外则炫耀武力。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叙述和赞颂秦君的狩猎,实则在赞颂秦君的英武和部下的善战,意在宣扬一种尚武的民族精神。

  全诗结构很整齐,按照出发、射猎、归来的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四句是写出发。歌者意在赞颂秦君的英武,但却先写他的车马,这叫烘托映衬之法。“驷驖孔阜”是描绘驾车的马,这四匹马都是铁黑色的,而且很肥壮。“六辔在手”是写驾车的御者,辔是马缰绳。周代的车,独辕在中,内两马称“服”,外两马称“骖”;服马各一辔(另一辔固定在车上),骖马各两辔,共六辔握在御者手中,“六辔在手”是形容驭者态度从容、驾车娴熟之状。在写了车马和御者之后,再写秦君,作者仍然没有正面描述秦君的英武和出狩的威风,只是说“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媚子,指秦君的亲信,即车上从者。这又似 一闲笔,实际上仍是在渲染烘托秦君。你想,马是如此肥壮矫健,御者是如此从容娴熟,公的左右又簇拥着亲信射手,狩猎的场面是何等壮观,收获将会何等丰富,当在不言中了。

  第二章是写狩猎,虽只有四句,但猎获前后却写得具体而生动。“奉时辰牡”是写山林之官往外驱赶野兽。当时有个专门管理山林,提供猎兽的官,叫“虞人”。虞人根据季节提供不同的供围猎的野兽:“冬献狼,夏献麋,春献鹿豕”(《诗集传》),这叫“奉时”。“辰”是“麎”的假借,麎是公鹿。虞人驱赶的应时兽是鹿,可见狩猎的季节是春季。春季是狩猎的大好季节。“辰牡孔硕”是形容赶出的公鹿、母鹿都很肥大,这也暗示着这次狩猎的收获甚丰。“公曰左之”是写秦君指挥御者将车转到兽的左方以便放箭,因为箭从兽的左体射入才能命中心脏。也有人说古时祭祀多半用兽的右半体,射左方能保住右体的完整。“舍拔则获”是描述野兽应弦而倒,赞颂秦君箭法的高超。“拔”是箭的尾部,“舍拔”即放开箭尾,箭被弦弹出。四句之中,写出了从虞人赶兽、御者回车追赶到秦君放箭获猎这个围场射猎的过程,写得既集中又生动。整个狩猎画面中只突出秦君一人一车,这种写生式的静态处理稍嫌单调了一点。后来的苏轼在《江城子》中着意渲染“千骑卷平岗”的浩大声势,王维在《观猎》中增加了“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的奔驰流动感,可以说是有意对此的补救和创新。

  如果说第二章是通过紧张的射猎场面来表现秦君的英武,那么第三章则故作舒缓之笔,以射猎后的游憩来显示秦君风范的另一面——举止舒闲、气度雍容。在一番紧张的弛骋之后,秦君带着随从在北园游憩。四马此时显得如此悠闲,车儿也显得如此轻快,猎狗歇息在车上,大概还在回味当时那番激烈的追逐吧! 诗人在此一方面通过车、马、猎狗的悠闲轻快来暗示其主人秦君的从容举止和雍容风范,另一方面也与上章剧烈紧张的节奏形成一种反差,使诗意显出波澜,结尾留有余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经《驷驖》原文及赏析  诗经  诗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有感名家名作

 老舍《一封信》原文欣赏

 一封信  亢德兄:  由家出来已四个月了。我怎样不放心家小,是你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你现在也把眷属放在了孤岛上,而独自出来挣扎。我的唯一武器是我这枝笔,我不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