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典寓言《揠苗助长》原文及赏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揠(音ya,拔)苗助长,其形象是十分可笑的。禾苗的生长,有一个必然的过程,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时间内,它只能长到一定的高度。如果希望它长得更快,我们只能通过施肥、除草、灌溉等有效的办法来改善它的生长条件,方能达到目的。宋人不去采取正确的措施,而是人为地将它拔高,这就破坏了它的根系,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 当然会导致其枯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而蛮干的必然结果。

  读罢这则寓言后,我们会嘲笑宋人的蛮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犯宋人这样类似的错误。例如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所谓“大跃进”便是典型的蛮干,造成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又如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些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子女一下成为天才,于是强迫灌输知识,而不管他们是否能够接受,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可见从国家大事到个人处理问题,“揠苗助长”的现象并不鲜见。所以我们不应该光是嘲笑宋人,还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来思考问题,这才算真正读懂了这则寓庄于谐的寓言。但可笑的是,在头脑发热、提倡冒进的年代里,这则优秀寓言竟被人认为有“保守”之嫌,因而遭到冷落,甚至从教科书中抽出。在强调科学与民主,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今天,那种现象应该再也不会发生了。

  这则寓言很短,但叙述仍然有详有略。作者讽刺拔苗助长的行为,但对于拔苗的情况却只一笔带过,拔苗的过程则未着一字。作者描写的重点是宋人拔苗以后发生的事,先写他拖着疲惫不堪的步伐回到家中(“芒芒”同“茫茫”,疲劳的样子),对家里人说他因拔苗而累得不行了(“病”指劳累过度),然后写出禾苗全部枯死。这样写的目的, 在于强调蛮干的后果只可能是徒劳无益,事与愿违。如此行文,既增强了讽刺效果,又能使人猛省。

  这则寓言的原始寓意是讲道德修养的。孟子认为,一个人要养成以道义为基础的浩然之气,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半途而废,止步不前,也不能存侥幸心理,揠苗助长, 一蹴而就。从修养和学习的角度看, 这是可取的;但是,决不可因此而否认飞跃突进。

  这则寓言已作为成语被广泛传诵,或写作“拔苗助长”,常用以讽剌违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的现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寓言  寓言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