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典寓言《教女外藏》原文及赏析

  人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 以备不生。”其父母以为然,于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妐知之, 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之。女之父母以谓为已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

  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

  ——《吕氏春秋·遇合》

  某嫁女的父母为本则寓言的主要人物。他们依从某人给他们出的主意,教女儿将婆家财物拿到外面藏起来,以防备可能不生孩子而被休弃这个女儿果然听从父母“教导”而外藏财物。婆婆和公公(按:“姑”即婆婆:“妐”即公公,读Zhong,是秦汉时代陕西方言词)知道这件事后、不肯留养这位有外心的媳妇,马上休弃了她。但是这对愚蠢父母不仅不醒悟,反而把这件事告诉某人,感谢他的忠心,终身对他友好。他们完全不懂得女儿所以遭到驱逐,正是由于听了某人的坏主意。

  《吕氏春秋·遇合》是讲君臣关系的,为什么引用这个故事呢? 原来,它是用愚父母比喻昏庸的国君。愚父母听信某人的坏主意,结果毁了自己的女儿;正如某些昏君,是非曲直不辩, 良莠忠奸不分,听信谗佞之言,结果毁败了自己的国家。所以,作者点明寓意说:“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也!”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则可以得出另外的寓意。为人妻者为什么会被休弃呢?就因为以身许人,却不忠诚,并且偷了财物,肥了娘家,损了婆家。那些进入官场之后,不忠于职守,损公肥私的官吏,一旦被发现,往往被革职查办,不正是这样吗?所以,《韩非子·说林上》也引用了这则故事,指斥贪官污吏。它说:“今人臣之处官者, 皆是类也。”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某父母及其女的外藏财物动机,也许会同情他们的苦衷。因为封建礼教规定,女子在婆家是无权的,不生儿子是“七出”(七种被驱逐休弃的条款)的第一条,一旦被逐,人格被侮辱,生活无着落。但是, 偷窃也正是“七出”中的条款,而且这种行为历来为社会所不齿。用偷窃财物外藏来预防可能发生的坏结局,正好是促成坏结局变成现实。因此,这则寓言又可以归结出更具有普遍性的寓意:用错误的方式来预防祸患, 只会加速祸患的出现。

  父母教女儿外藏,是出于一片爱心,为女儿以后的生活着想,但结果却害了自己的女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谴责父母的教育方法, 正如《韩非子》上说的“教子非也”。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便是对某些家长敲响的警钟。

  这则寓言取材于民间的平凡的生活故事, 用以说明重大的政治问题,并折射出其他寓意,思想容量很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寓言  寓言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