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式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际模式主要表现为人缘、人情和人伦的三位一体。其中,人缘是这一模式的形成机制,人情是这一模式的核心,体现了中国人以亲亲为基础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而人伦则是这一模式的制度化。重人伦是几千年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根本,至今它仍是处理现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总则。

人缘

台湾学者林有成将缘分归结为五缘:亲缘(血缘亲情之缘)、地缘(邻里乡党之缘)、神缘(共同的宗教信仰之缘)、业缘(同行、同学之缘)和物缘(共同的喜好和兴趣之缘)。五缘之外是机缘,涉及同舟、同店、同考、同难等短暂性的社会联系。人际关系中的"缘"的概念,集中反映了中国人际关系形成中的消极性和被动性。由于古代社会交往空间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使人的公共交往相对较少,熟人关系就是形成的基本关系,也就构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熟人社会"现象。

人情

中国的人情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维持彼此关系的资源,是连接相互关系的纽带。唯情主义是中国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中国文化中,"情"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是指"情感",即发端于家庭中的亲情,及推而广之的友情等。第二层含义是说,熟人社会的人际私人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人情的交换行为。人情交往是中国人际关系独有的文化特征。"人情"是维系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纽带,也是中国人进行人际往来的主要手段,同时,还是可以互换的资源。尽管现代中国人际关系日趋功利化,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基础在日益淡化,但这只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程度上的变化,并非感情因素完全消失,所以,当前中国人功利化的人际关系本身同样处处充满着"情",广泛渗透着"人情"的因素。

人伦

"三纲五常"是中国伦理文化的主要构架。"三纲"指的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应当遵循的一种绝对服从的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的五种处理人伦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尽管"三纲"作为个体不平等的体现值得批判,但是"五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基本的做人原则,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礼仪之邦,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伦理道德建设。中国文化从最早提出而被后人所称的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轲提出被人们称之为所谓的五伦"子父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家和万事兴"的治家格言,无不体现出古人对家庭和谐的重视。《礼记·礼运》中讲到,孔子所向往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统治的小康社会正是"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的伦理型社会。

综上所述,在人际交往中,在日常生活关系的处理和各种交往关系的建立中,往往生熟有别,形成亲亲疏疏、里里外外的不同关系层次,亲疏有别,泾渭分明。一般是关系越靠近亲缘的核心,越容易被人们接纳,也就越容易形成合作、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远离亲缘的核心,就越容易被人们排斥,进而形成疏淡的人际关系。人情冷暖,决定于亲疏远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式人际关系  中国式  中国式词条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词条  中国式人际关系词条  
交往

 ​为什么你害怕和别人说“不”

为什么你害怕和别人说“不”为什么你害怕和别人说“不”害怕说“不”的心理,是一种以自己主观为蓝本来看别人的心理投射。因为说“不”未必就能伤害到别人,本质上是自己内...(展开)

交往

 ​在职场上的人际交往法则

在职场上的人际交往法则在职场上的人际交往法则一表人才所谓“一表人才”,就是说当你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要给对方留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