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33岁省出3套千万豪宅:所谓会花钱,就是为有...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专注分享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

正文 | 3114字 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01:“花钱”和“省钱”哪个更重要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不禁感慨万千!

日本有一个叫“咲”的小姐姐,在过去的15年里,凭着节俭度日,硬是省出了三栋价值千万的房产,被日本电视台评为“日本最省女孩”。

这位小姐姐今年33岁,27岁时她接受了《幸福!贫穷女孩》节目的采访。她说,她在18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买房的梦想,她希望自己34岁前能拥有3栋楼然后退休。

她是一个普通文员,收入不高,也没有父母的资助,为了省钱,她不买新衣服,穿妈妈或朋友送的旧衣服,捡旧家具用,每天伙食费控制在153日元(约10元人民币)以内,晚饭吃2块钱的乌冬面,不舍得买碗就直接拿锅吃……

27岁那年,小姐姐买了人生的第一栋楼。这栋楼房1000多万日元(约60多万人民币),有三个房间,她自己住一间,剩下的都租了出去。

之后的几年里,她陆续买下了价值1800万日元的第二栋楼和价值2700万日元的第三栋楼。

33岁那年,小姐姐提前实现了愿望,她搬到了自己买的第三栋楼里。她计划将空闲的房间出租出去,租金抵充房贷。15年如一日的省吃俭用,这份毅力真的值得敬佩。

有人说,这位小姐姐的省钱法不值得提倡,没有享受过生活的美好,省下钱买房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小姐姐之所以省钱买房,是为了能开一家猫咪咖啡馆,收容流浪猫!咖啡馆计划开在第三栋房子的一楼。如今,这位小姐姐已经辞职,准备专心打理自己的猫咪咖啡馆。

节目进行到这,很多人才明白,小姐姐并不是要一直过这样苦行僧似的生活,她只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了即时满足。

省钱不是目标,只是她达成的目标的一种方法而已。

02:想要拥有人生的第一桶金,你首先要有个桶才行

很多人都认为:“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这话没错,但是,想要拥有人生的第一桶金,你首先要有个桶才行。那么桶从哪里来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东北农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口压力井。用一个葫芦瓢装满水倒进压力井,然后不停到地压动活塞,过一会儿,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井里抽上来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没钱没资源没背景,拼不了爹妈,你省出来的那部分钱就好比灌进压力井里的第一瓢水,没有这瓢引水,无论活塞怎样运动,你都抽不出井里的水来。

消费习惯,它体现了一个人如何使用资金、资源和精力,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对于到底该花钱还是省钱,人们需要了解的是,消费问题实质上并不在于消费支出本身,而在于你有没有为一个具体的、有价值的目标买单。

省钱,不是让你过苦行僧的日子,而是让你在资源稀缺的阶段,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储备资源。

03:为什么人们会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很多上班族都知道省钱的重要性,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他们经常为冲动性消费买单,事后又后悔不迭。

行为经济学研究证实:人们总是倾向于对自身的理性过度自信,认为无论任何时候,都能做出理性选择和判断。

但事实情况却是:人的理性很多时候,是依赖于环境的。特别是在不熟悉的领域,人往往没办法理智思考,而是让非理性替代,做出错误的选择。

把这个研究放在消费领域就会发现,环境对人们的消费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1、群体压力

前些年,我们几个关系要好的家庭结伴赴泰国旅行。在一家商场里,我们看到泰丝的床品很漂亮,几个家庭都购买了。

其中一个家庭犹犹豫豫,最后也买了,买完又有点后悔,回酒店的路上女主人就嘟囔:“其实家里根本就不缺床品,再说也不见得比国内的产品好!”

我说既然不需要也不喜欢,你干嘛要买呀?她的回答很有代表性:“大家都买了,我要是不买,好像我家缺那几千块钱似的。”

这就是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造成的压力。这种由于攀比造成的压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比比皆是。

2、免费诱惑

回国的飞机上,各家女主人坐在一起盘点旅行的花费。有一家女主人说,泰丝床品一点都不划算,这个价格可以买到中国最好的真丝床品。

我说,现在嫌贵?刷卡的时候眼都不眨。

她说:“商家太狡猾,买被套,赠送两床蚕丝被,我大脑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的真实需求以及商品是否物有所值,而是不买被套,意味着白白损失了两床蚕丝被,这便宜岂能不占?”

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总想获得免费的午餐。而商家正是利用免费营销,转化潜在客户,免费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收费。就像很多游戏,下载不花钱,买装备需要花钱一样。

3、第一印象

很多时候,人们会把第一印象作为标尺,然后给自己遇到的同类产品定价。前些年我在北欧游历,回国时买了不少化妆品。这些化妆品都是北欧诸国的本土货,我以前闻所未闻。

但是当它们和国际一线品牌的化妆品摆在一起时,我就天然地认为,同类商品的价格差不多吧,所以买了很多。

这种消费行为我在柬埔寨购买珠宝时也发生过。那年去柬埔寨参观吴哥窟,回国之前在金边附近的珠宝店闲逛,看到一条项链非常漂亮。吊坠是白玉镶嵌着红宝石,项链由碧玺穿成。

我不懂白玉和红宝石的行情,但是这条项链和白金钻石饰品摆在一起,我相信它的身价不菲。回国后,有个做珠宝生意的朋友帮忙鉴定,这条项链远没有售价那么值钱。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做出的选择未必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和偏好。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未必能反映出商品的真正价值。而人们之所以能作出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源于人们对“标尺”的记忆,而不是真正的偏好。

04:怎样避免过度消费对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1、设立目标

作家莱辛曾说:“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的多。”

你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才知道努力的意义。前文中说的日本小姐姐,正因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15年如一日勤俭生活。

没有目标的人,会把这种生活当作苦行僧般的自虐;而有目标的人知道,未来可期,每一段艰苦的日子,都是为了熠熠生辉的未来添砖加瓦。

2、预先干预

预先干预就是给自己画一个底线,设定一个奖惩机制。比如对于非理性的消费者而言,可以预先计划好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消费。如果产生了非理性消费行为,可以通过限制本月或本季度的购物次数,小惩大诫。

3、警惕“价格安慰剂效应”

价格安慰剂是指,当人们无从判断事物的价值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看价格,价格越贵品质越好。

有个妹子,一直认为华为手机的拍照效果特别好,但前两年华为手机价格不高,妹子一直没有出手。

前段时间,华为有款手机售价一万多块,妹子终于出手买下来了。她自己坦言,早该涨价了,现在它终于能配上我的身价了。 这其实都是非理性在发挥作用。

这种非理性,在奢侈品消费领域尤甚。所以,究其根本,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价格安慰剂效应的存在,然后多关注产品的品质,而不是仅以价格来判断。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省钱生不了钱,也不会让你变得有钱,但你可以为一段节俭的生活赋予积极的意义。

你积攒的是生活的底气,以及为未来拼搏的资源。荷包鼓了,你才能轻松上阵,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豪宅  豪宅词条  花钱  花钱词条  所谓  所谓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