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再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宋时春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几个春秋,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但它在实施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再次讨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探究怎样处理二者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等问题仍具有重大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则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分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逻辑前提设置课程,每门学科课程都是该门学科知识发展的缩影,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学科课程则相对封闭固定。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科课程主要由专家统一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一定时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对固定的。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单一学习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离开了间接经验或理论知识的习得,学科课程就不复存在。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学科课程的内容则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活动选题、计划拟订,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开展,无不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学科课程尽管也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它更多遵从了各门学科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学生的兴趣,更多地关注学生共性的东西,而不是为了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①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知识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在学科课程中产生,学科课程的知识又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扩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科课程的影响

 

谋求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有机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和重要使命。事实也证明,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已经发生着联系并对学科课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又不可忽视。

 

 

(一)促成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可以概括为“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学习成为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过程,完全被异化成为一种应付考试的事情。这种被动的学习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任何乐趣。同时,这种学习基本是单打独斗式的,少有合作的机会。由于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学生的思维很难打开,缺乏团队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适当开展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等多样的学习活动,以便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学习方式的整合必然带来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空间的拓展和延伸。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直接作用。他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演示、实验、表演、交流与讨论等,这一系列学习方式都已经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体现。综合实践尤其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共同商讨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整个过程都是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完成的,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教师的教学开始走向研究性教学

在很多教师的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观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

实际上,教学过程绝对不是简单的教和学的叠加,教学不是简单的接受与传递,也包涵着反思、建构与创造的因子。在真正的教育中,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建构,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开始超越原有的传递性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

笔者认为,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个传授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加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因此,作为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过程,教师必须体现出批判反思的力度,养成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研究性教学的本质就在于,教师将批判反思的意识和探究活动纳入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以研究的态度考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

在研究性教学中,研究的意识也很重要。如果想要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必须是研究性教学,否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教学即研究,教师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成为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产生新观念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任务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精彩的观念。

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其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主体能力的提高。研究性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研究,学生所进行的是研究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研讨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则不断地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同时研究性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和探讨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创新潜质。研究性教学还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小组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学习,达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不仅学生进行合作,教师也应进行协同教学。教师小组共同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三)课程实施更趋向于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还在于使学科课程生活化。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过于关注“书本世界”和“知识世界”,过于强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情意的培养。由此塑造出来的学生所缺乏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丰富。学生是生活中的人,而以往的课程恰恰忽视了生活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鲜活的经验。

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必须,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课程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现实生活的意义,并建构新的意义。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点就在于打破各门课程的分割,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使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诞生的,其选题主要来自生活,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教师的教学更倾向于面向和联系学生生活。

 

(四)带来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控制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往往习惯于专制的教育风格,甚至对学生创新的火花感到恐惧。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情景中,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只有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彼此欣赏彼此接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常常与他所指导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题目,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其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将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其实是有很多想法的,试着去倾听学生,引导他们,给他们表达想法的机会。学生开始喜欢和老师交往,愿意同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许多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同时,教师已经开始学会欣赏学生,他们有了更多机会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而不仅仅是分数或班内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起点,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三、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议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在学科课程上的渗透决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现实情况下,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并力求达到二者的有机整合,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程意识。厘清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是正确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的前提。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同样重要,它对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浪费学生时间,于是在实践中随意削减课时。实际上,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到的学习方式、探究精神以及积极的态度等完全可以迁移到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也是学科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课程意识,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而应从整体的角度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机会。其次,需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自身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开放的时代,教师可以较为便捷地与同事或者外界交流信息来充实自己。尽管外部可以提供专业支持,但行为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这就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尝试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而言,需要为教师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并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指导。从现实中可以看到,许多教师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工作负担太重,除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外,过于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使得教师没有太多精力来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中,这就迫切需要为教师减负,使他们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工作当中。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现成的教材,这给习惯于“教书”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加强与专业人员的联系与合作,切实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有制度保证。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评价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该课程的指导工作中,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同样给予表扬和奖励。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还将在一段时期内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同时存在,如何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仍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长期关注的课题。

 

 

注释:

① 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81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程  课程词条  学科  学科词条  实践  实践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活动  活动词条  
教师

 寻找狮城好青年系列活动

接共青团肃宁县委通知,现市县范围内开展寻找“狮城好青年”系列活动,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积极推报。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活动目标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展开)

教师

 抗疫情期间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在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开设空中课堂网上授课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家校携手,互相配合,顺利的完成了前两周的教学...(展开)

教师

 学与教的境界

 开学的第一个晚自习,我选择了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散文《人生的境界》的视频讲解。冯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又一次重申了他在《新原人》一书中对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