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网易蜗牛读书「写书评」功能调研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网易蜗牛读书”的用户需求、业务流程以及基本业务逻辑,确认是否能参考“网易蜗牛读书”的写书评功能来优化“微信读书”现有的点评功能。

一、调研目的

梳理网易蜗牛读书的用户需求、业务流程以及基本业务逻辑。调研网易蜗牛「写书评」板块对于微信读书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二、产品概述

2.1 网易蜗牛阅读(V1.7.1)

一款按阅读时长付费的阅读App,为用户打造简洁、精品的阅读体验,同时提供基于推荐书籍的领读功能。

产品定位

致力于为热爱阅读的用户提供沉浸、简洁的电子阅读体验,并希望与用户一起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移动阅读社区,满足不同阅读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用户定位

追求高质量阅读,乐于分享、交流的阅读爱好者;

热爱输出并想要获取关注的评书人。

功能模块

总体来说“网易蜗牛”分为领读、分类、书桌三大模块,版本1.7.1的这三个模块界面如下图所示:

领读:领读模块中呈现以推荐书籍为导向的优质书评书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限于点评,更有由书籍引发的人生思考、历史哲思等,引人入胜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顺水推舟式的在书评中列出推荐书单。

领读页呈现给读者的内容有两大来源:(1)网易蜗牛编辑推送的书评;(2)经过网易蜗牛编辑人工筛选的UGC,因此领读页呈现的内容均有较高的质量保证。

分类:分类模块提供用户一种按照出版商和图书类别搜索书籍的方法。优质出版专区包括理想国、上海译文、果麦、磨铁等,分类维度多达27种,囊括了历史名著、互联网经管、心理社科、影视小说、漫画绘本等类别的精品书。

书桌:展示用户在读书籍和今日剩余阅读时长,特点之一是书桌上仅呈现三本在读书籍,其余书籍需进一步点击进入书桌查看。

2.2 “网易蜗牛” VS “微信读书”

“网易蜗牛”和“微信读书”的产品逻辑均遵循读者阅读书籍的基本环节来设计,即“找书—阅读—输出”,接下来围绕这三个环节对两个App功能上的异同点进行梳理:

找书

“蜗牛阅读”可通过分类、领读推荐和搜索查找书籍,查找到的书籍可加入书桌。书桌上最多呈现三本书籍,其余书籍需要将书桌展开才能看到。这里向用户传达专注阅读的理念,专注于在读的三本书,避免因为书架上太多书籍而给用户造成选择困难。

而“微信读书”的找书过程则加入更多社交成分,如通过好友在读为用户推荐书籍,或者直接通过查看好友的书架发现好书。

阅读

不同于其他按书本付费的阅读App,“蜗牛阅读”按时间付费进行阅读,且用户每日可登录App免费领取不可累计的1小时当日阅读时长。

在这个万物互联、信息量爆棚的时代,书籍和知识唾手可得,难得的是用户能够花时间沉浸下来去阅读。

生活中经常面临场景是:书架上满满的书籍中,读完的确寥寥无几。因此用户阅读的时间是痛点之一,“蜗牛阅读”贩售时间的概念是一个亮点。

而“微信读书”遵循传统的书籍售卖方式,以书籍为单位,并通过阅读时长兑换书币的形式鼓励用户多阅读。缺少“微信读书”强大的社交背景。

“蜗牛阅读”推出“共读”功能满足用户组队读书,共享批注的需求,而“微信读书”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随时看到各页面上所有用户的批注并进行交互。

输出

读者通过输出内容的方式表达和分享自己的知识沉淀。“蜗牛阅读“的领读者输出内容以推荐书籍为导向,而”微信读书”中的分享则以社交互动为基础。

2.3 「写书评」功能点差异对比

「写书评」模块的功能点比较:

“蜗牛读书”在App中多处设置了「写书评」入口,鼓励用户输出内容,而“微信读书”的入口相对少且更隐蔽。“蜗牛读书”拥有内容丰富、强大的文字编辑器,甚至提供PC端同步编辑的功能,为用户高效输出长篇幅书评提供支持,鼓励用户自由发挥内容。

而“微信读书”更加注重编辑的简洁性,所以功能相对简单。“蜗牛读书”可在书评中添加多本书籍,促进书评的丰富度,鼓励用户对读过的书籍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归纳,“微信读书”仅支持添加至多一本书籍,鼓励用户针对一本书籍进行专注地分析。

三、蜗牛阅读「写书评」需求分析

按领读者、阅读者、运营人员归类需求点如下:

按领读者、阅读者、运营人员归类需求点如下:

四、业务流程分析

“蜗牛阅读”对「写书评」设置了4个入口(如下图)

适用于一些作家、某些领域的KOL以及关键用户快速进入书评编辑器,这类用户书评带有强的目的性(推广新书、分享观点、博得眼球等),并且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输出能力;

书本详情页面除了书本详情外,还有一些高阅读量的书评,考虑到用户在阅读了这些优质书评后会产生创作的兴趣,因此在这里设置一个写书评的入口,并利用“写本书书评,获时长鼓励”的方式鼓励用户书评

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点击右上角icon进入写书评界面,方便用户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不断记录想法优化书评

“我的”中,用户可以新增、完善书评。以上四个入口满足了多种用户在各类场景下快捷地进入书评编辑器地需求,可以侧面反应出书评功能在“蜗牛阅读”功能模块中的重要性。

而“微信读书”写书评的入口相对比较隐蔽,有以下两种途径:

书本详情页;

阅读过程中点击右上角icon。

五、业务逻辑分析

由业务逻辑可以看到,领读人输出书评,网易蜗牛运营人员对书评进行把关,并将优质书评推送至领读页。通过优质书评、赠送阅读时长等激励形式鼓励阅读者向领读人转化,形成一个生成优质UGC的正向循环;同时阅读者通过关注、评论、点赞等方式与领读人进行沟通,逐渐生成一个基于书评的社交模式。

六 、“微信读书”是否应借鉴「写书评」功能

微信读书不应该借鉴蜗牛阅读的「写书评」功能,以下通过产品定位、用户需求、运营逻辑这三方面概述分析结果:

6.1 产品定位

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阅读App,用户通过微信读书可以和好友一起发现优质好书、和好友讨论交流碰撞、和好友比拼阅读时长等。

产品重点是精心打磨基于熟人社交的移动化、个性化、碎片化的阅读体验,评论功能自然也是服务于这种基于社交的阅读体验,因此微信读书中,评论的形式偏向于短篇幅甚至碎片化的讨论。因此蜗牛阅读的长篇幅优质推荐评论并不适用于这种基于社交的产品定位。

原因在于难以刺激用户持续生成UGC,因为要引入名人大咖创作优质的书评在先,从而达成用户生成UGC的冷启动,但是如果引入名人大咖的书评则显得与微信读书基于熟人关系的阅读定位相悖。

6.2 用户需求

从对网易蜗牛的用户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从普通用户到领读者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毕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具备输出优质书评的知识基础和写作能力,也就是领读者和阅读者是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这两个群体虽然有所重叠,但是每个群体待满足的需求是不同的。

蜗牛阅读写书评的功能更多地满足作家、某些领域的KOL等领读者的输出需求。而对于阅读者来说,对书评功能的需求在于获取推荐和泛读。而“微信读书”的用户群体是普罗大众,用户更多以阅读者的角度使用App,而输出内容多以精短的评论为主,需求点在于获得好友点赞、通过与好友阅读时长比拼获得成就感等等。

而且“获得推荐”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查看好友在读,以及微信读书本身的个性化推荐得到满足。“泛读”的需求也已经通过每本书籍详情页下的相关公众号文章得以解决。

6.3 运营逻辑

蜗牛阅读最初通过蜗牛小编和大咖领读的优质PGC来刺激、培养、转化用户成为领读人,从而形成不断生成UGC的良性循环,完成写书评的冷启动。并且,蜗牛阅读中书评无处不在,这也极大刺激用户的输出需求。

而“微信读书”的运营逻辑不同,微信读书已经拥有微信用户这一庞大的流量基础,不需要利用优质的推荐文章来吸引流量。同时,微信读书在产品设计中也没有过多书评的入口,因此微信读书的用户对于长篇优质书评推荐的需求不容易被激发。

从推荐方式的角度看,微信拥有一套完善的基于社交的推荐机制来满足用户找书的需求,这也与其产品定位紧密结合,除此之外,微信读书的“想法”界面会推送一些来自公众号的长文阅读,用以满足用户泛读长文的需求。

七、其他思考

虽然对于“微信读书”来说,「写书评」功能没有照搬模仿的意义,但是还是有以下可借鉴之处:

7.1 个性化推荐

如上文运营逻辑中提出,微信读书的“想法”界面会推送一些来自公众号的长文阅读以满足用户的泛读需求(如下图所示)。但是在两位阅读偏好截然不同用户的微信读书上,同一时间段多次刷出相同的推荐文章,因此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并非个性化推荐,而是一种按照某一时间段文章热度进行推荐。其实这里可以效仿“蜗牛读书”对书评的个性化推荐以增加点击率。

7.2 内容运营

“蜗牛阅读”的成功之处不仅在其特色领读功能,更在于其对于优质内容的运营。“微信读书”虽然定位于社交,但是热爱阅读的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一定不在少数。其实用户希望看到优质推荐文章的需求场景是存在的,如果微信读书中无法满足用户对优质推荐内容的需求,用户也许会将部分时间花在去“豆瓣”“蜗牛阅读”等竞品中寻找推荐。

而对于移动产品来说,用户的时间是产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如果能提高上诉“想法界面”推荐内容的质量,并结合中7.1所说的个性化推荐,将更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户粘性,同时使用户花更多时间在“微信读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网易  网易词条  蜗牛  蜗牛词条  调研  调研词条  书评  书评词条  功能  功能词条  
评测

 地图社交,解锁社交新方式

地图社交,与传统社交模式不同,它将社交关系、内容与地图元素相结合,通过互动、匹配等玩法将用户聚合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如果将微信看作是一张熟人社交网,陌陌看作是一张...(展开)

评测

 美食工具竞品分析:下厨房VS美食...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胃里。唤醒沉睡的味蕾,与食物相濡以沫,世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本文主要从功能角度分析下厨房与美食杰两款产品,如有不当之处望指正。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