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我想说的简书需求分析

来来来,我们来挖掘一下简书用户的需求。其实整篇文章就基于一句话“好的产品是心理驱动的”。

一、说说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群是几大类用户,他们可能属于不同群体,却有着共同的动机和特征。

简书的slogan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正如slogan所说,在笔者使用简书三周后,认为产品内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

故事:情感之共鸣(爱和归属感的需求)

想法(干货):学习,进步;总结(自我实现的需求)

所以目标用户群是有这些需求的人群,如学生,白领,精英。

手头资源有限,只能简单分析(yy)一下,首先搜索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展现简书用户地域和年龄分布。从百度指数地域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互联网发展较好的省份。从年龄分布上看,集中于20——40岁。这些人往往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大致白领和精英群体。

一、二线经济和互联网发达地区的白领、精英有什么样的需求?简书其实不外乎是一种页面更友好的博客。博客又不外乎是一种网络日记,是记录想法、观点,甚至个人成长的一个很好地载体,同时在这里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思想交流,感受到被关注。这又是爱和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成功的和slogan契合上了。

二、从简友圈说起

以简书移动端为例,当用户在简书上浏览信息时有这两种行为轨迹:

发现tab中选择感兴趣内容,可通过热门推荐,或其他更细内容分类进行浏览,或者通过在专题中浏览。

从简友圈浏览关注的好友浏览的内容

前者行为模式的特点在于种类全、内容多,缺点在于不利于用户阅读自己目标信息的效率。而后者很好的解决了阅读效率的问题。这种模式类似于百度云音乐的个性化推荐,通过歌单来帮助用户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极大地减少了用户获取目标信息的操作成本,提高了效率。

简友圈的作用当然远远不止这一点。

用户渴望关注和被关注。

内容获取者渴望得到更多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内容创造者渴望得到积极的反馈、获得认可。通过内容,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了联系。体现到实际使用中,就是找到知己,共同进步。

很多到这里大概就会吐槽说,很多软件都是有关注功能的,简书的又没什么特殊,有必要说这么多废话吗?“有的。”

页面是可以自我解释的,从简友圈这个页面我们可以看到产品希望引导我们做什么。

我们可以从样式和功能顺序上看出产品功能的侧重点:

简友动态区别于其他功能置于页面最上部,并使用彩色图标。简书希望用户把注意力集中在动态上,或者是简书知道用户需要从简友动态获取优质内容,所以与其他功能区分开,减少用户的认知成本。

我的消息里功能排序是以评论、简信为最上部,可见它们是最高频同时也是相对重要的功能。

可见简书是有意这样设计,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关注、简友动态是一种个性化推荐,提供用户喜爱的内容。评论、喜欢鼓励了用户原创,满足了内容创造者个人实现的需求,以此提高了原创作者的活跃度,产生大量UGC,满足更多内容获取者的需求,得到大量正反馈,以此继续刺激内容创造者,形成闭环,达成自运营的理想状态。

三、成书计划和首页投稿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都有一个成书的梦,简书的成书计划很好地抓住了内容创造者这一个兴奋型需求,激励了内容创造者。

我还相信每个在社区产生内容的人,都渴望能够被更多的人关注,首页投稿就是这样一个看的见的激励。内容创造者被平台重视,被更多人关注。这是一个期望型需求。

以上两者都是实现需求层次里较深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以此进行活动运营一方面得到大量UGC。以成书计划为基础,各大专题兴趣圈也被带动起来。大量内容,大量反馈,双向激励。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矛盾,内容获取者渴望在首页上直接看到自己喜欢的优质内容。而首页投稿要激励内容创造者需要将固定内容放置首页。从简书现状来看,简书选择了后者。不过,简书引导用户从简友圈获得内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比我想象的可能还要好。

四、写在最后

写一篇产品分析蓄谋已久,不想选择像其他大多数文章一样模板化地、流水账般地写一篇分析,所以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我渴望从用户的角度,深挖他们的初衷及产品功能是如何凭借心理驱动的。当然简书这样一款好的产品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里没有提及,包括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等等。我所写的这篇文,很多地方可能不够深入,有些自嗨。希望前辈们多多指导,在此先万分感谢。

加油,为了改变世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想说的简书需求分析  需求  需求词条  分析  分析词条  
评测

 携程周末App产品分析报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的困扰, 每到周末的时候,总是发愁“周末要去哪儿呢”。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款专门针对城市及周边有趣的景点、餐厅、咖啡馆、主题活动、创意小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