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正常人一天排便几次 排便多会变轻吗

  一、一天排便几次算正常

1-2次

正常人,一般一昼夜排便1—2次,便量100~200克,质呈软腊肠状,棕色。这种颜色,主要与血液中红细胞的生理变化过程有关。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超过了这个寿限就要被清除破坏,分解成胆绿素、铁和珠蛋白三种成分。铁和珠蛋白多被机体重新吸收利用,而胆绿素却经过一系列的体内过程变为胆红素进入肠管,与食物残渣、多余的消化液、肠壁脱落细胞以及大量的细菌等混合在一起,经过氧化后排出体外,这就是大便。由于人们进食的品种较多,食物又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因此也会一造成大便颜色的相应改变。

3-4次

当然有的人一天会排便3-4次,如果没有腹痛及大便性状的异常,也可视为正常现象。每天1次的排便足以排除肠道废物,没有必要人为地使排便增加至3-4次。因为对于没有养成每天3-4次的排便习惯者,机体没有生理性的排便条件反射,以致常无便意,排便成为负担,便秘可能日益加重。

规律每周3次也正常

每日排便是正常的、也是最好的。胃肠病学专家认为,如果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人们从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排便有规律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应该排便,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一致的习惯。只有在排便频率发生突然变化时,才应引起注意。

  二、新生儿正常大便的形状和次数

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饱满,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

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不要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孩子不同,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要注意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

  三、长时间做马桶排便不是好习惯

多花些时间排便有益健康。长时间坐在马桶上排便并不是个好习惯。首先,在马桶上坐的时间太长易长痔疮,会引起肛门放松,随后是反复对直肠周围有助于控制排便的组织进行刺激,就会形成“肛垫”;它会导致痔疮,或是这个部位的静脉发炎。多项研究也发现,痔疮患者更有可能在马桶上长时间停留。其次是脏。大量研究表明,如厕时阅读材料或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人们受到粪便细菌的污染。

  四、大便臭的有个性

大便应该很臭。大便的气味不好闻,但也不应当有腐臭味。如果大便的气味极度难闻,那么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节段性肠炎、乳糜泻或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需要很好地冲洗。从长期来看,清洗结肠对健康很有害,它在冲刷掉坏细菌的同时也把好细菌冲刷掉了,更糟的是,结肠中并没有太多坏细菌。

五、排便多了体重会变轻?

排便更多,体重减轻更多。这种看法似乎与物理学定律相吻合:有更多的物质从体内排出,体重自然就减轻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人喝泻药或饮用“减肥茶”,希望通过排便减掉热量。但热量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内,而泻药针对的部位是大肠或结肠。

六、日常生活防便秘:

1、保持乐观:精神上要乐观,悲伤、忧愁易导致便秘;

2、重视早餐:早餐后,食物会引起胃及结肠反射,促使结肠产生蠕动,推动排便

3、养成早晨饮水的习惯:起床后喝一杯开水或牛奶、蜂蜜、果汁,都有利排便作用;

4、多做运动:散步、跑步、按摩腹部、打太极拳等都可以加强胃肠运动,易于排便

5、适当进食杂粮:杂食五谷、蔬菜、谷物皮中含有的纤维素较多,对肠腔有刺激作用,有利纠正便秘;

6、停服泻药:便秘不能依赖泻药,可多吃些黑芝麻、胡桃仁、葵花籽、杏仁、桑椹子、火麻仁、松子仁等食物,润肠通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排便  排便词条  正常人  正常人词条  
综合

 盛夏睡前洗个温水澡能助眠

盛夏睡前洗个温水澡能助眠酷夏难熬,养生需从“调神”入手,气血通畅才可安稳度夏。人们应放松心态,睡前不妨洗个温水浴,听听舒缓的音乐,别忘了睡个午觉,大概1—2个小...(展开)

综合

 七种家常煮面的做法 煮碗面给你吃

最近两天“煮碗面给你吃”成了微博热门话题,二伏天吃面可以养生,如果你还不会煮面的话就要好好学学了,煮面其实也不难,比起炒菜那是简单多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家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