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分别是什么

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辛苦的句子

推荐度:

党史教育的收获和感悟

推荐度:

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推荐度: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

推荐度:

对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分别是什么

经营含有筹划、谋划、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含义。经营和管理相比,经营侧重指动态性谋划发展的内涵,而管理侧重指使其正常合理地运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分别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分别是什么1

教育产品是指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这种产品又称教育服务,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教育产品是什么性质的?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学术界的意见不完全一致。在这里,我谈一谈个人的观点。

根据经济学中给定的定义,公共产品是指政府向居民户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公共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诸如国防、治安、司法、行政管理、经济调节等,都是政府向居民户提供的服务。此外,由政府提供经费而实现的教育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也是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在性质上是不同的。私人产品指居民户或企业通过市场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以服务来说,居民户或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居民户或企业提供的教育、卫生保健服务,都是私人产品。

如果把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私人产品(居民户或企业提供的服务)视为两个极端,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准公共产品,教育论文《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准公共产品是由某一社会团体(如某一集体组织、某一协会、某一俱乐部、某一基金会等)提供的服务。

公共产品是一种没有排他性的服务。政府提供的服务是由全体居民享用的,一个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对该种公共产品的消费,甚至也不减少其他人对该种公共产品的消费。国防、治安、司法等服务的无排他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与此不同,它们都是有排他性的。比如说,一个社会团体提供的服务,或一个企业(或一个居民户)提供的服务,当一个人享用了该种服务后,就会减少,甚至有可能排除其他人对该种服务的享用。

公共产品的价格是垄断性的,即它们由供给者规定,没有讨价还价之余地,一律按规定收费。但是,某些享用者可以不付费(指免税户)或少付费(指减税户),某些不享用者也要按规定付费(指纳税的普遍性)。私人产品的价格可能是垄断性的,也可能是竞争性的,如果是竞争性的价格,既可以随供求变动而上下波动,也可以讨价还价。私人产品按单位产品收费,谁享用谁付费,不享用不付费,享用多则多付,享用少就少付费。准公共产品的价格介于两者之间。它们既不像公共产品价格那样具有垄断性,也不像私人产品价格那样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另一方面,它们既可以像公共产品那样不按享用数量的多少而一律按规定收费,又可以像私人产品那样按单位产品收费。也就是说,准公共产品的价格是不确定的。

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分别是什么2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发生重大变化。上半年,公司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14.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增长116.66%。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双减政策,公司所从事的K12学科类培训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因招新停滞、退费增加、退租裁员等因素,至2021年年末,公司业绩由盈转亏,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87亿元,同比减少12.24%。

为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巨大冲击,公司一方面加快推进业务转型,确立职业教育为公司未来的战略业务,加快发展国际与基础教育业务,积极探索创新K12非学科教育业务,快速布局大学生升学、就业及技能培训业务,一方面强化现金流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优化校区布局、组织架构及人员结构,保障公司安全运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总体经营情况保持稳定。

(一)全面优化业务布局,推进现有业务的转型升级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公司努力采取措施推动传统学科培训业务向非学科业务转型,通过创新、迭代素质课程产品、完善技术平台、加强教师授课技能培训、强化学员服务等方式,将学员分层逐步转入素质课程,基本实现转型期的平稳过渡。

公司创新布局大学生教育业务,快速迭代产品及运营模型,初步形成考研、考证、专升本、出国留学等多领域协同并进的试跑态势。

公司职业教育业务以“产教融合”为基本思路,推进专业共建、工学合一、咨询托管等学历业务,同时发展品牌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小语种(日语)培训、高端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等业务,构建职业教育业务发展平台。通过内生外引构建优质职业产品体系,优化多元化合作渠道,提升品牌、课程、师资和管理等模式的平台化输出能力,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生态,为后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国际与基础教育业务加速开展中小学校托管与合作办学、科学实验室建设与合作,通过优质课程、管理方式与教学人才的输出,为学校提供全套运营服务,梳理优化国际留学相关业务体系,实现业务规模逐步扩大,蓄势待发。

(二)强化公司统筹及服务能力,打造一体化协同中台

2021年,公司通过业务协同、组织调整、团队整合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各事业部业务之间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内部协同运营效率

年内,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一体化研发能力,统筹各业务板块的产品研发及落地。积极参选“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目前已有近10门课程入选。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渠道协助学校开展非学科教学,目前已与近10所学校达成合作或形成意向,逐步形成中小学、国际学校、普通公校三级校渠体系。提升校区一体化协同运作,推进校区素质化环创升级,目前上海校区已完成第一轮升级试点。

(三)推进校区优化整合,优化资产配置

2021年上半年,公司建立校区一体化工作组,统筹、协调和管理校区一体化工作,并根据业务节奏强化过程管理,推动校区精细化、精益化运营。2021年下半年,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公司快速调整业务布局,并根据业务调整同步优化、整合校区,通过关闭或转型为素质校区等一系列校区优化、整合措施,截至2021年底,公司上海直营教学中心由2020年底的171所下降至71所,外地直营校区全面收缩,加盟校区由2020年底的1500所下降至625所。

在整合业务的同时,公司持续强化现金流管理,积极开展相关低效闲置资产、股权的处置工作,提升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有效补充了公司的现金储备,降低了公司的运营风险,也为公司应对政策变化、转型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深化科技赋能,助力业务发展

公司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完善业财标准化、“BOSS”等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CRM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建设并与“BOSS”、在线网校等系统对接,通过产品技术研发、线上平台搭建、在线业务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升级等工作助力业务转型发展。

(五)优化公司价值管理体系,推进人力资源结构调整

2021年,公司进一步优化业务价值管理体系,提出“健康增长系数”概念,在关注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增加对业务健康度(利润率)的关注。同时,由上至下进一步细化各级价值管理方案,牵引战略及业务目标落地,从目标管控角度确保战略执行动作规范不走样,从利益分配角度引导各级组织、员工聚焦客户价值创造。

双减政策颁布后,公司及时调整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合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将部分学科业务人员转变为新业务人员,稳定大部分核心骨干和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复用原有团队,节约人员优化成本和人才引进费用,一方面围绕各阶段战略及业务调整方向,适时补充新产品研发、销售管理、校渠拓展等方向的专业力量,积极引进核心专业人才,强化人才队伍,为业务转型及组织核心能力的构建赢得时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国家多措并举,在全面压实公校办学主体责任的基础上,鼓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为孩子们带来更加普惠公平的教育环境。鼓励低幼年龄段的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并且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初高中年龄段的孩子培育人文与科学素养;鼓励高职高专、大学生考研,同时也鼓励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们工学合一,边学边工作积累经验,早日进入社会。“双减”背景下,每一个“Z世代”孩子的个体特征都被尊重和选择,进而获得因人而宜、普惠公平的教育。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政策法规鼓励支持、产业升级调整、职场环境变化和科技应用推广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职业教育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21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7,000亿元,其中非学历职业教育达到4,600亿元左右,未来三年增速将达到12%左右。《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参与办学,产教融合提升办学质量,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

大学生教育培训行业:大学生教育业务相关政策整体以规范为主,逐步走向统考,考研、专升本、考公招生计划逐年增多。其中,成人高考逐步走向统考,学制有要求,颁证机构有要求,买证时代结束;自考报考人数稳步增加,名校淡出,趋向全国一体化;统招专升本多走向各省统考,上海专升本重点安排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招生;考研报考人数持续增加,录取率降低,在职纳入统考,专硕占比达到50%-60%。18-22岁人群在未来五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大学生教育业务市场体量约为14,144亿元,市场大而散,门槛低,细分赛道打法各异。

素质教育培训行业:2021年7月,双减政策颁布之后,国家义务教育的学科培训全面退出市场。截至2022年2月底,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K12领域将向非学科素质方向发展,原K12学科龙头企业也纷纷向非学科素质转型,预计未来每年保持约18%的增速。目前来看,整个市场还处于相对分散的阶段,CR5(业务规模前五名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是3.7%,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随着K12学科巨头的进入,将会推动素质教育行业精细化运营能力水平的提升,科技、B端渠道、供应链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整合点,生态型合作可能会更多。

国际教育培训行业: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开启“党管人才”阶段,在人才强国战略基础上,对于人才选育用留提出新要求,重点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不再强调人才“走出去”,而是希望优质人才“走回来”。2021年留学市场业务规模约为2,824亿元,未来保持缓和增长趋势。留学市场69%需求集中在留学后服务,包括留学生活支持、背景提升、职业规划、移民;18%在国际学校,细分领域高度集中。英国、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留学意向上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已逐步取代以美国为首的美洲国家,雅思语培市场逐步扩大。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以教育培训为主营业务,涉及K12学科教育、K12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等业务。“双减政策”出台后,公司业务战略调整为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青少儿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等。

职业教育:公司职业教育业务主要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大板块,通过研发、引进和整合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合资合作举办及输出品牌、课程、师资和管理等模式开展业务。在学历教育板块,公司整合中高职院校及产业资源,打造“产教融合”的业务生态,开展专业共建、工学合一、运营托管等业务公司与滨州职业学院合作的“院中院”项目,开展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教育培训,目前在读高职学生有1,000余名。公司开展信息化、电子商务等专业教育培训,已与湖南、安徽等多家中职院校达成合作意向,首期招生500人。开放大学护理专业的“工学合一”和成人自考业务,在读学生2,000余人。在非学历教育板块,公司业务包括品牌合作、企业定制化培训、职业技能及资格招录、小语种培训等。其中,品牌合作业务保持平稳增长,目前合作企业21家;企业定制化培训业务聚焦金融等领域,目前合作企业10余家;以上海粉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孵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培训及资格招录业务,目前已完成招生200余人。

大学生教育:公司通过探索推进考研、考证、专升本、出国留学等细分赛道布局大学生教育业务公司组建考研项目团队,并于2021年11月正式发布考研产品,通过精益化团队快速建立模型,不断尝试并迭代产品运营模型,已初步打通以抖音为基础的市场流量池及营销转化路径,已实现单月体验课招生破万,招生及资金收入月度环比增长接近100%。公司考证、专升本、出国留学等产品体系和团队已初步搭建完成,第一轮招生蓄势待发。

青少儿教育:公司依托传统学科培训产品研发及运营优势,积极推进传统学科培训向素质非学科培训转型,推动学校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及现有学员的规模化切换及增长。幼儿段由英语逐步向小凯编程、美术、国学等非学科产品切换,主要采取“轻课招生转化”推进老生切换及新生补量,目前校区数21家;小学段重点发展实践创造营、托管等非学科产品,以原有运营打法推进在读学员规模化增长,目前校区数26家;中学段按照政策要求开展高中及非学科业务,其中非学科学员占比约20%,非学科线下业务以实践创造营为基本盘,重点发展科创,带动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以一级学科门类为基础发展非学科为主线,重点推进生涯规划、课题班及竞赛营三类产品组合,目前校区数21家。

国际与基础教育:公司以“国际”、“科创”等办学特色,通过输出国际视野及前沿科技的优质课程、教学人才、教学服务等,托管运营和举办国际教育、基础教育项目,并提供学校整体运营服务。公司聚焦长三角、大湾区、西南、华南等区域,重点发展托管办学及合作办学业务、科学实验室建设与合作业务,已达成合作学校6所(含筹备),涉及学生数8,200余人。

2022年公司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加快调整业务及产品线,加大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素质教育和国际与基础教育领域业务的拓展力度,优化组织架构,强化运营管理,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公司转型成功。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良好的口碑及品牌形象。公司在上海地区拥有多年品牌和客户积累,受众客群广泛,有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和信任度。历年来公司多次荣获“中国十大品牌教育集团”、“最受喜爱的教育培训机构”、“最具号召力品牌”、“教育行业公益企业”、“公信力教育品牌”和“杰出品牌形象奖”等多项荣誉。2021年5月份,公司K12英语教育服务还获得“上海品牌”认证证书。公司从教育本心出发,力争成为受尊敬、值得信赖的中国一流教育服务企业。

2、丰富的教育资源及产品品类。公司具有开展各类教育服务业务的基础,提供素质教育、大学生教育、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日语教育、高端管理继续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等教育产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学员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3、精细化运营管理的直营教学中心。公司持续加强教学中心的一体化运营管理,升级门店软硬件设施,推进校区素质化的环创升级,优化运营管理流程和效率,力求为学员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服务。

4、持续的迭代升级和创新能力。公司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持续跟进市场变化,升级业务和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公司的创新思维一直贯穿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课程创新、教学创新等多个方面。近两年来,公司加速布局OMO产品,对旗下线上业务进行转型升级,优化不同场景的学习和教学过程。公司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正不断锻造公司持续稳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5、敏捷的应变能力。双减政策给公司主营业务带来重大影响与冲击,公司经营团队沉着应变,快速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开展创新的产品业务,优化组织架构与校区布局,调整资产结构,降本增效,确保现金流安全,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以学科培训为主的传统教培市场迅速降温,面向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素质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市场等赛道逐步升温。尽管从学科培训转向其他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中已有的前期布局者竞争,业务架构和课程体系不适应新型赛道,人员结构、组织架构需要全面调整等问题,但目前多数学科培训企业已开始尝试更多出路,多元化行业转型之路已经开启。目前,公司业务主要涉及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素质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等领域。

1、职业教育培训行业

受益于政策支持,民办学历职教院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允许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办设营利性职业学校,结合自身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师评聘和收费标准方面给予学校更多自主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持续得到深化。同时,非学历教育下沉市场的前景广阔,三四线城市机会增多。

2、大学生教育培训行业

受双减政策影响的教育头部机构不断进入大学生教育领域,在技术、师资等要素驱动下,大学生教育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加速涌现。未来,大学生教育领域的开发和竞争热度预计进一步提升,在教育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也将更加凸显。同时,因大学生教育业务面向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差异化的服务,且客单价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教育市场由于政策趋紧带来的营收压力。

3、素质教育培训行业

素质教育领域细分品类众多,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期,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且存在程度较高的同质化现象,目前暂无特大头部企业出现。近年来,在资本、科技等因素助力下,越来越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素质教育领域。教育理念、师资力量、产品和业务模式更新迅速,跨赛道布局和跨领域竞争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4、国际教育培训行业

在中国的科教领域,海归人才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从最初的科教领域,到外企和民企,再到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整个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二)公司发展战略

自双减政策落地后,公司集中力量快速推进业务转型工作,围绕“调整、转型、开拓、重构”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及新业务拓展,形成了以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青少儿教育和国际与基础教育为主的新业务格局。

2022年,公司将深化实施“精益战略”,强调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对现有资源进行统一、合理的分配与协调,以精准赋能不同阶段的业务单元实现跨越增长。“精益战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内生与外延两个角度。

内生角度,采用内部“精益创业”的方式,在严格成本管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和团队,推进转型业务升级及新业务突破。同时采用“精益退出”的方式,优化不良资产,结构化调整行政与人力资源成本费用,减少刚性成本支出比例。

外延角度,采取“精益合作”的方式展开外部合作及投资并购,在打造自身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引入外部合作伙伴,精准补齐业务短板,快速形成业务规模。同时以优质的职业院校标的为目标,通过托管运营或合作运营,助力职业教育规模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形成以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青少儿教育及国际与基础教育四大板块为主的业务模式,并通过市场渠道升级、产品一体管理、校区集约运营等措施促进公司业务能力提升,形成公司特色的业务价值创造体系。

1、业务经营计划

职业教育:公司将推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建设,打造职业教育生态。公司将以“产业融合”为发展基调,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信息化、电子商务、护理等专业,加强产业资源合作,推动学校专业共建,打通学校与产业通路。同时公司将以优质的职业院校标的为目标,推进职业院校的咨询、托管业务公司还将继续强化品牌、渠道、产品等业务能力,提升合作客户的服务能力及业务价值,带动企业定制化培训业务的咨询化转型升级。公司也将依托现有的教育资源,推进资格招录、小语种培训业务的发展。

大学生教育:公司在原有高中业务的基础上,向上延展出新的“增长极”——大学生教育领域的"业务公司已基本跑通考研业务模型,将在2022年度积极拓展线下校渠,进行业务放量。公司将在2022年上半年跑通自考业务模型,开展线上课程,通过自媒体布局全国市场,建设自有流量池,并不断迭代自考业务销售链路。留学业务方面,公司将致力于与现有目标国外院校和渠道,达成合作招生。考证类成人教育业务方面,公司将布局线上培训,集合现有师资和产品,优选热门考证类目进行突破,逐步扩展品类。

青少儿教育:公司将紧跟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的能力,积极推进素质科目研发及“白名单”申请。公司将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建设,放大品牌效应及校区引流,打造多兵种一体化协同作战能力,保持业务调整柔性及持续迭代,同时加快外部资源合作,开展研学、游学等新产品业务公司将继续推进校区整合优化,提升校区健康发展水平,同时以用户为导向,推进校区环创。

国际与基础教育:公司将聚焦大湾区、长三角、西南、华南地区,重点发展托管办学及合作办学业务、合作办学、科学实验室建设与运营等业务。其中托管办学业务将强化团队能力,提升交付能力;合作办学业务将以国际、科创为主线,形成业务合作的多元化模型,根据需求推进区域拓展及复制。公司将依托英美等海外学校资源,推动出国前后端服务,如留学咨询、背景提升、海外游学等。

2、业务能力提升

市场渠道升级:公司将强化学校及品牌合作,推进ToB定制化课程,提升学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同时公司将开展入校推广和公益课程等活动,通过TOB、TOC方式汇聚线下校园流量。公司将自建达人主播,形成新媒体万人流量池;精细化社群运营,建立本地化垂直流量池;部署SCRM系统(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接小程序矩阵,释放销售能力,实现私域化销售。

产品一体管理:公司将同步外部课程采买及自研,满足客户需求。品类上,从流量大且集中的标准化产品覆盖到流量小且分散的非标准化课程;内容上,从通用型合作到成体系的自研产品,从单城单校的自研产品到全国性的自研产品;服务上,从通用类的基础服务内容到有专业知识属性及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服务内容。

校区集约运营:公司将优化校区布局,进一步调整单校营利模型,关注校区的坪效、人效等健康度指标,并逐步推进校区产品综合化及环创升级,提升客户体验。

3、业务价值创造体系

组织发展:公司将结合业务转型优化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推进扁平化管理,强化公司总部对精创业务的支持与赋能,并通过项目绩效管理,促进各项目快速发展。公司将打造学习型组织,开展业务工作坊、研讨会,加快规模化打法和业内主流打法的融合,持续提升组织学习与迭代能力。同时,公司将坚持“精打细算、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简化各类内部运作、沟通决策流程,提升组织效率。

人才发展:公司将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通过引进业务转型所需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提拔培养年轻骨干,搭建具有创业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团队,并通过价值管理体系、员工持股计划,激发核心骨干人才的创业斗志。公司将基于业务转型需要,重新梳理内部人才标准,通过人才盘点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

价值管理:公司将建立以项目绩效管理为中心的价值管理体系,体系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推进各类项目的价值创造管理,推动业务转型目标达成。公司将各项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确定各类项目的管控方向;明确不同类别项目的价值创造及价值评价标准,清晰界定各项目的年度发展目标及过程管控重点;按绩效计划、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绩效改进四步骤实施全流程绩效管控,及时纠偏、快速迭代,确保项目推进方向符合公司战略管控要求;加强项目绩效考核结果与核心骨干人员奖金发放、绩效等级评价、职级升降及薪酬调整等的绑定,提升各层级管理人员对于项目整体绩效的关注度。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法规风险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政策,此后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地方陆续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对教育培训行业以及公司所从事的K12教育业务领域的学科培训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公司面临着机构性质、办学许可证、从业教师、教师资格证、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场地、培训价格、营销方式、融资方式等方面的严格限制和规范。

2、新冠疫情风险

目前新冠疫情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若疫情加剧,公司线下教学中心可能再度受疫情影响暂停运行,会对公司业绩带来一定的冲击。如何顺利转移教学活动至线上,保障课件、老师、授课方式同步线上化并保证学习效果,是公司需持续应对的问题。

3、业务转型风险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教育服务,2021年度,公司教育培训业务中涉及学科类培训的业务收入约占本期公司营业收入的77.83%。本次双减政策的发布以及贯彻实施,对公司所从事的K12教育业务领域的学科培训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教育培训行业新政策下的业务调整、战略转型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挑战。此外,因公司业务转型所带来的校区关停、租赁违约赔付、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等产生的费用,可能对公司未来现金流和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4、经营管理风险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公司对进行了业务调整、战略转型,公司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业务的拓展力度,并大力开拓大学生教育领域的业务。后续,如果深化内部整合,进行相应的组织架构调整,在经营管理中落地总部与各事业部间高效协同作战,是公司将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  教育词条  性质  性质词条  分别  分别词条  经营  经营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家长加油站

 如何教孩子孩子下棋

如何教孩子孩子下棋很多父母想让孩子学会下棋,但是却不懂怎么样教孩子,让孩子学会下棋好处真的蛮多的。在下棋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意志力也得到锻炼。...(展开)

家长加油站

 小学生期末如何自评

小学生期末如何自评自评是受试者采用自陈量表或其他工具来评量自己的心理特质或行为表现的评量方法,主要是用在难以用其他方法来收集所需资讯的场合。大家爱知道期末自我评...(展开)

家长加油站

 节日诗句 关于节日诗句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