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小学课本植入广告引争议 该严查还是该包容?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封面上印着“博爱医院”字样

      据《扬子晚报》报道,日前,一则关于《小学四年级教科书居然是××医院的广告位你怎么看?》的网帖一出,引得不少网友议论纷纷。原来,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课本的封面插画上,一幢医院大楼上赫然显示四个字:“博爱医院”。按照该教材出版社的解释:“背景中的‘博爱’医院,是取‘博爱’之义,赞颂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之爱、赤忱之爱,并非是特指某一家‘博爱医院’,更谈不上为某一家医院做广告。”而且,按照插画者自述的情况,“这幅插画是2003年左右创作的,当时这本教材的核心就是在人类面临大灾难的时候,医护人员用博大的爱心,全身心地为拯救病人而不惜牺牲自己。”

      新闻回放:

      起因:江苏语文课本封面疑植入广告 作者称为弘扬博爱

      追踪:课本封面被疑植入医院广告 教材主编愤然回应

      正方

      明显假公济私 严查利益输送

      不是说医院不可以做广告,但广告不是什么场合都可以做的——你不可将企业的广告免费做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你不可将企业的广告免费做到百姓家中卧室内;同理,你不可将民营医院广告免费做到小学生的课本封面上。

      这种“课本种广告”,其背后起码有两个“标点符号”,一是“!”,一是“?”。

      所谓“!”,“课本种广告”是典型的,且是明目张胆的“假公济私!”:“公”者是“学生课本”这块“纯洁的天空”;“私”者,是民营医院。明白人都知道,这是在借公家“纯洁的天空”为私立医院“扩大知名度”。或许有关方面仍会狡辩“这不是假公济私”,那么,请问,很多小学生戴眼镜,能不能在课本封面上免费做个“眼镜店”的广告?所谓“?”,这小学语文课本为何“爱”上“博爱医院”?那家“博爱医院”与这本教材出版单位及其相关人员有无“利益输送”?“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课本种广告”的这种“爱”不是“夫妻之爱”,而是“有妇之夫”与“小三”之间的那种“越轨之爱”。这其间,如果纪检等部门说“查不出问题来”,那就请那家教材出版单位的相关责任人一个个“亮”出“家庭财产”与“正当收入”来,好让大众看看其中有无“说不清楚”的“来历不明”。

      张传发

      评判

      关乎千家万户 必须科学严谨

      即便不是有意植入医院广告,不是拿教材开玩笑,为商业机构做广告,问题是,时下,一看到这本语文教材,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全国连锁的民营医院品牌——博爱医院。恰巧,近年来,该品牌有大量广告投放市场,广告内容中有男科、妇科,这更容易让人联想非非。这至少说明,即使当年不是有意植入医院广告,这本教材也不适应时代之需了。毕竟,语文教材应该十分严谨,而这本教材使用时间比较长了,且封面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理应进行修订。编写教材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千家万户,教材之事非小事,因而,要确保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同时,教材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生的必读物,也是老师传播知识的主导工具。教材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就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然而,教材错误总是屡见不鲜。如有本语文教材居然有63处标点错误;有的英语(论坛)单词音标错误严重,音标中有i而没有i;有的错字多多,随大流变成了“随大溜”;还有的教材中插图与文章不符,古诗中明明写着“大漠沙如雪”,插图居然是一片绿洲等。

      教材出现了错误,理应闻过则改,可是有些编写者和出版商却百般“化解”,先是指责民众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接着不是死不承认,就是推脱责任。须知,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理应接受民众的监督。这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健全责任心的需要,更是对未成年人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的需要。否则,让辨别能力有限,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学生们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可能再来纠正就困难了,只会误人子弟。

 

      反方

      关注本是好事 何必太过敏感

      语文课本原本就紧随时代的脉搏,记下社会某些特定阶段深刻的烙印,并挖掘其中深邃的内涵,达到育人目的。就像七八十年代,社会上时兴“利民”、“惠民”一说,笔者儿时的教科书上也经常会出现“利民商店”、“惠民药店”等等名词。似乎就是一个名称而已,与广告扯不上啥关系。

      “非典”作为某个时间段的突发性社会事件,给中国百姓带来灾难与诸多不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尤其是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积极救治病人,毫不退缩。叶欣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正是由于他们的博大爱心才使全国人民挺过了那个危险时段。在课本上选入叶欣事迹的目的就是让下一代记住并传承医护人员的博爱,如此,配合课文选取一幅医院的插图,附上凸显主题的“博爱”字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课文里的名称不过就是一个符号。课文里具体涉及的名称,难道一概以“××医院”、“

      ××商店”替代才正常?

      何况,广告的投放对象或场所应该会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治疗“男科、妇科”为主的博爱医院,与学生根本没啥关系。学生家长也

      不见得有那种空闲去研究孩子的课本插图。医院又怎么可能在明显不可能有啥效果的地方去烧钱呢?

      此“博爱”非彼“博爱”。笔者看来,为“博爱医院”打广告的不是教科书,恰恰是那些提出质疑并反映强烈的公众。关注并质疑

      教科书是好事。但是个人毫无根据的遐想不该把它上升至社会的高度。他们的高度敏感不仅曲解了编者的用意,而且把大众的目光聚焦在“博爱医院”,致使原先并没感觉特殊的读者、网友开始产生联想,孩子头脑里,多少会有从“博大之爱”的圣洁到为“男科、妇科”窃笑的一个蜕变!

      冯海燕

      延伸

      质疑商业行为 实乃吹毛求疵

      完全让教育“一尘不染”,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无法做到。教育和教育机构不是游离于世外的“桃源”,孩子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朝圣者”,我们或可以在“硬性的审核”和把关下,让孩子们在教材上看不到任何一点商业广告,但他们的饮食、服装、生活环境等等,却无一不是商品和市场的,也无一不是广告宣传结合的产物。孩子们要上街,必然会要看到店铺广告、开发商广告,看到商家“声嘶力竭”的促销。那么,在一个已经开放和市场化的今天,保留所谓的“教材书一尘不染”实已经看不到任何的“价值”。不仅“守不住”,守住的也是“假的”。就和日益发达的网络现实之下,男女之间的一些问题,给予孩子们教育与否,“哪点事”已经“就在哪里了”,“防也防不住”。真正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也必须根植于社会现实。将学生们“关进笼子里”,授以一个“排斥商业的所谓教材”,而一旦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这反而是一种教育的脱节。对教育和标杆持一种“洁癖”式的看法,无助于学生成长和教育实践。反之,多一些切合社会实践的教育,如“课堂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乡土式教育”,将有助于孩子成长。也更有助于培养和完善他们的人格,增强抵御不良风气的能力。另外,“固守”在一本本教材之中,希望孩子们仅通过每年度接受几本教材灌输就能得到茁壮成长,这恰恰是教育理念定位方面的最大失败。

      毕晓哲

      -三言两语

      孩子们的课本封面上,我们不反对有“博爱教育”,但不应该借此“夹带”出“博爱医院”,这就有些过分了。

      ——蓝小杰

      面对这种“课本种广告”,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却说“‘博爱医院’的问题,本来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现在网友提出来就有可能产生误读”——你自己错了却说“没有任何问题”,反而说网友“误读”,简直是“一派胡言”。

      ——霍楠昆

      “误会”在所难免,如果确实已影响到教材观瞻,有关方面主动纠正也不失为一种客观态度。但这一现象却直接反映出在时下,应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的重大课题。

      ——李家云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希望看到和获得的是一种“干干净净”的,不含有任何世俗色彩的“象牙塔”式教育,公众可能也乐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环境培养每一名学生成为“精神层面的崇高者”,或道德层面的“圣人”,甚至以能否获得这样一个结果来衡量教育的功过。这样的教育理念很显然有些吹毛求疵。

      ——裘德铭

      一本2003年初审通过的语文教材,封面上有“博爱医院”四个字,完全可能是取“博爱”之义,配合当年非典宣传需要。并且课本里还有《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讲述了为救治非典病人而牺牲的护士叶欣的事迹,从而做到图文并茂,教育学生们要弘扬爱心,传播爱心。大家太过敏了吧?

      ——于正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严查  严查词条  植入  植入词条  课本  课本词条  包容  包容词条  争议  争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