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别让大学生的青春梦想死在编制里

      当今社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当城管,环卫工,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但近日一名研究生的话,还是再次刺痛了大众神经,刺伤了大众情感。

      从本月开始,哈尔滨市448名事业编制环卫工正式上岗。此前招聘,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成功报名。其中22名研究生落选,落选者之一表示,“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

      问世间编制为何物,直教青年生死相许?相信大多数人听到这句“誓言”,都会从内心感到悲凉!现在,大家都在谈“中国梦”,而作为我们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的青年,锐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尽管不排除在一些地区一些岗位上,可能还存在着事业编制公务员的潜在“红利”,但总的来说,事业编制毕竟与权力中心有着不小距离。因此可以说,与报考公务员的动机有所不同,大多数热衷事业编制的青年,看中的就是事业编制的稳定。 “稳定”意味着旱涝保收的薪水奖金,意味着无法明算的优渥福利,意味着风雨无阻的升职优势。这在就业形势愈发严竣的当下,确实是不小诱惑。

      不能说热衷事业编制的青年就没有梦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渴望有更稳定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甚至更丰厚的福利、更体面的身份,也许就是某些青年的梦想,也无可厚非。稳定的事业编制,也并非一定意味着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求稳的思想,发生在个别青年身上,也可理解。但是,当稳定成为人生的目的,事业编制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并且由苗头蔓延成一种普遍倾向,举国上下大多数青年热忱抛却,意气如灰,理想丢弃,只想着在“铁饭碗”里“安度晚年”,就值得注意了。

      前不久,外交部原任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主任李肇星在广州接受媒体采访时正言告诫国人,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预期寿命、大学毛入学率三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中国远未“崛起”,美国特点是“装穷”。这告诉我们,我们的综合国力远没有达到可以让国人安享其成的地步,青年怎么就可以安于现状了呢?进而言之,就算是我们赶上了北美、西欧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否就意味着能安于现状、颐养天年了呢?答案仍是否定的。因为不满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

      没有了梦想的人生,是可怕的。青年大学毕业都去争当事业编制环卫工,不是城市之光;青年择业求稳不求“进”,不是国家之福;青年“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不是民族之幸。一个有活力的国家,首先是由一群有活力的年轻人组成的。一个国家的青年群体如果暮气沉沉,很难相信,他们将能够创造一个活力四射的国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遥想百年前,梁启超先生一篇《少年中国说》,对青少年是如何赞美之至。回想三十年前的父辈,多少人敢扔下“铁饭碗”去追梦,这是何等志气!如今,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动辄把“安全感”放在嘴边,人未老,心已暮,着实让人叹惜。

      谁都有追求安稳生活的朴素愿望,一毕业就有个好工作,一出校门就找个“高富帅”、“白富美”,很快就有车有房,年年都能晋级,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谁不向往?但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尽如你意?人生在世,事事尽如你意又有何意义?也别“为赋新词强说愁”,把一切归咎于时代的不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烦恼,谁都没有绝对的选择自由。

      以为进入编制,就一定能“死”在“春天里”,其实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并不一定靠谱。且不说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事业单位的改革也一直在向纵深推进,就算“铁饭碗”暂时还打不碎,也应看到,其实“铁饭碗”内也有竞争,“铁饭碗”里也得看本事,“铁饭碗”也会有流动。

      什么是安全感?其实,在我们社会是没有永恒的安全感的。安全感就是为了爱梦一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抱怨。

      青春是什么?刘德华这样唱道:“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寻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 ”塞缪尔·厄尔曼这样写道:“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

      青年注定是和梦想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青年,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每个青年的梦想,组成了我们的中国梦。别让梦想 “死在编制里”。追梦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春暖花开。

(作者: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青联特邀委员界别召集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编制  编制词条  青春  青春词条  梦想  梦想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