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农村小学阅读难普及,症结在哪?

“建设书香校园”虽已提出多年,但就当前来看,农村学生阅读状况仍不容乐观。就笔者所在区域的农村小学看,喜欢阅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到10%。难道农村学生天生不是学习的料,不具备阅读天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农村小学阅读难普及,与农村的教育现实有很大关系。

第一,学校阅读氛围淡薄。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已成为农村学校固化的教学模式。新生入校后,被迫走上应试教育的轨道,学校习惯用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拼尽全力抓成绩,不提倡学生阅读,也不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学生错失了在“黄金时间”培养阅读能力的机会。

第二,提倡学生阅读成为应付检查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提倡阅读,要求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评选读书达人。对于此要求,很多学校口号喊得山响,标语格外醒目,但具体落实过程却并非如此:学校下发阅读指导方案,由教师负责落实。至于教师究竟怎样落实,并没有人问津。学期末,学校拍个照片,写个报道,向上级部门汇报,就万事大吉。事关学生发展潜力的阅读活动就这样被忽略。

第三,教师不能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老师是学生阅读最好的榜样。老师津津有味地读书,向学生绘声绘色介绍书籍,学生也会以一双神奇的眼睛探寻书中的秘密;老师不爱读书,对好书置若罔闻,学生又怎能对阅读产生兴趣?

第四,家庭没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农村学生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足量的可供阅读的书籍。此外,有些家长文化水平有限,不能为孩子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加之缺乏有效的家校合作,家长很难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为了让学生的读书之路上走得更长久、更顺畅。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倡导师生阅读,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下,师生自然会爱上阅读,走上阅读的快车道;学校没有浓厚的阅读氛围,以抓成绩为本,教师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教育就会陷入应试的泥潭不能自拔。

二要培养一批喜欢阅读的教师。学生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为学生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组织故事会,提倡亲子阅读,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当地教育部门、学校要在提高教师阅读能力方面做文章,培养一批喜欢阅读的教师,让他们扛起指导学生阅读的大旗,为学校推广阅读铺平道路。

三要充分发挥“小候鸟”阅读之家的功能。目前,在乡村就学的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划拨专款设立“小候鸟”阅读之家。可是,在一些学校,“小候鸟”之家并没有发挥作用,优质图书在书架上横卧,十分可惜。学校要充分发挥“小候鸟”阅读之家的作用,让留守儿童在阅读中得到精神的慰藉,让“小候鸟”之家成为他们成长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四要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阅读评价是推动学生阅读的动力之一。科学有效的阅读评价,既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是促进学生阅读的有效方式。可惜的是,一些学校将阅读纳入考试范围,通过笔试成绩衡量教师工作和学生阅读水平,使阅读活动回到应试的怪圈。对此,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过程的评价,让阅读成为常态。

五要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阅读习惯有重要影响。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其为学生营造合适的阅读环境,必要时要成为学生阅读的陪伴者。

六要抓住阅读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五六岁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黄金期”,措施到位,方法得当,很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十岁以前,儿童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续则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要本着多识少写的原则,利用低年级学生无穷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推动乡村学生阅读,意义重大,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在落实环节做好指导,让评价成为教师推动阅读的动力源泉。另外,学校、教师还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为乡村学生阅读铺就康庄大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症结  症结词条  普及  普及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