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扭转“快乐的大学”现象,意义大于争议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提出《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了答复内容。教育部表示,该提案很有针对性、建设性,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快推进高考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此条答复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质疑,其中最大的质疑在于:经历过中小学的玩命重压,进入大学后仍要继续加压,是否合适?在他们看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课业负担已十分沉重,强压之下,学生心理健康会受损,以致校园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在此情境之下再谈“增负”,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现象,意义在于以压力促动力,重塑学生的精神风貌,打消“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念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对此,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了解决方案——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陈宝生还特别强调,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应当看到,“快乐的大学”其实是一个尴尬的存在。作为教育行业生态的一个缩影,“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影响了不少人的价值观,一些中学教师甚至以此激励、鞭策学生,以致许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以为自己“熬”出了头,从此失去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此前,央视曾采访从“毛坦厂”考入名校的大学生,学生们这样说:“每天早上睡到十二点,然后起来刷个牙,室友帮我带饭,吃好了再接着睡。”

从这个层面来看,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现象,意义大于争议。通过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切实改变“严进宽出”的大学教育生态。长远来看,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现象,逐步完成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的过渡,是大学教育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现象,说到底是对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纠偏。大学需要相对宽松自由的治学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可以放任自流,而是要通过引入适当的压力,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努力的快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扭转  扭转词条  大于  大于词条  争议  争议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现象  现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