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别让孩子、家长、老师在压力与焦虑中挣扎

孩子总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家长总有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教育管理任务,教师总有查不完的漏、补不完的缺,孩子苦、家长累、教师忙,是不少地方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样貌,也是当下教育给人的总体印象。

家长听信“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蛊惑,总是期望自家孩子能够在众多孩子中拔尖。一方面,要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规定动作”;另一方面,还要另“开小灶”,自己为孩子补课或花钱报辅导班,增加一些加餐式作业,做一些“自选动作”。为孩子“增分”,费钱、费神更费人,唯求孩子能够“鹤立鸡群”,全然不顾孩子的能力和精力,更不顾教育常识性原理和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校自觉不自觉地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和家长好评率,不断渲染来源于兄弟学校、社会、家长的“自身生存和发展”压力,并层层传导,不断制定和提高成绩指标,不断测试、比较、评价,精准指向每一门学科、每一次考试、每一个学生。

教师被“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言论裹挟,为追求一份体面的成绩,总疑心自己课堂所讲顾此失彼,一边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化为反反复复的查漏补缺,课堂补完课间补,课内补完课外补;一边不断给学生加码,以回应学校、家长、社会永不满足的教育期待,唯恐与各方期待相距太远,影响自身绩效、声誉,还影响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个人发展。

家长的教育诉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心理预期、目标预设,学校、教师也会努力达到其心理预期。但是,受社会舆论及个人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家长的教育诉求未必合理。只有合理的教育诉求,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前进,才能促进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些年,整体来看,社会舆论氛围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积极的,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投入达到空前高度,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育人的美好愿景已然成为现实,学校教育迎来了空前利好的良好契机。

但是,还有不少家长对学校教育、子女成长的认知过于偏狭,不能正确理解、面对对子女的成长期盼(或者说是对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心理预期)与孩子现实表现的合理差距,无法适应巨大的心理落差,出现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等非理性的短视行为,并将这种焦躁、忧虑传导给学校、教师乃至孩子,让大家一起背负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益。

改变这种状况,可通过媒体宣传、学校引导的方式,对公众进行必要的教育原理、规律特别是家庭教育方法、技巧的普及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帮助家长树立理性的教育观、人才观,尽快消除家长乃至社会的教育认知盲区,充分纾解孩子、家长、学校、教师的压力和焦虑,让家庭、学校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焦虑  焦虑词条  挣扎  挣扎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压力  压力词条  老师  老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