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乡村学校教师教育写作亟待“补强”

笔者观察发现,在乡村学校尤其是村小,能够主动进行教育写作的教师极少,偶有教学反思、案例、随笔及论文等写作,也是被填表(如专业成长报告册)、职评“逼”的被动写作,质量不高。长期不写,致使很多教师根本就“拿不动笔”。

乡村学校教师时间紧、任务重,固然是其教育写作薄弱的原因之一。但是,对教师专业成长重视不够,对教师教育写作指导、管理、引领不足恐怕才是教育写作不给力的深层次原因。

乡村基础教育要实现“弯道超车”,关键在于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助跑”,而教育写作是撬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因此,有关部门、学校必须对教师教育写作能力薄弱的状况保持警醒,采取有效措施补强教师教育写作

首先,优化乡村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为教育写作“补白”。长期以来,乡村学校唯分数是举,存在轻视乃至鄙视教育写作的现象,教育写作者生存空间狭窄,教师也没把教育写作能力当成“看家本事”。在教师能力结构中,“会教”固然重要,“能写”也“应该有”,教育写作有助于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激发教师的成就感、自豪感。因此,乡村学校、教师要正视教育写作在教师能力结构当中的占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教育写作补足空间,推动教育写作生根、开花、结果。

其次,进一步减轻乡村学校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为教育写作“补时”。大量的非教学负担如检查评比、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甚至后勤劳动等挤占了太多的教学时间。在师资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哪紧顾哪”,许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教育写作,“零”写作实属必然。因此,“补强”教育写作,在进一步增加乡村教师总量、缓解师资紧张状况的基础上,必须先向非教学负担开刀,收复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失地”,为教育写作“补时”。同时,乡村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先进行零散的教育写作,再适时归总、提升。

再次,加强对乡村学校教师教育写作的服务与引领,为教育写作“补钙”。“补强”教师教育写作,要加强乡村学校教学研究群组建设,推进教学研究常态化、规范化,为教师教育写作提供组织与管理支持。可通过专家引领、同行互助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写作信心、能力;可建立公众号、微信群,为教师教育写作交流、展示提供便利的空间。要将教育写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评价的范围,定期表彰奖励教育写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还要鼓励基于乡村教育“小问题”的教育“微写作”,积极营造教师教育写作良好环境氛围。

最后,祛除“唯分数”“唯考试”顽疾,优化乡村教育生态,为教师教育写作“补水”。教育写作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形态,是对教育现象的实践、观察、思考并诉诸笔端的过程。“唯分数”“唯考试”教育生态下,教育写作的“水源地”处于污染状态,很可能是“浑水”“脏水”甚至“死水”,显然会对教育写作者的写作情绪、方向产生破坏性影响,进而影响教育写作的质量效能。乡村学校要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优化教师评价、教学评估要素结构,建设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常规、常态,找回校园的质感和师生的幸福感。如此,教师才能采集到优质的写作素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补强  补强词条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词条  亟待  亟待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