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落实教育惩戒,先要迈过家长这道坎

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旨在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惩戒权定规立矩。

孩子是一张白纸,在其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出了问题,家庭和学校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当然,惩戒也如成长路上的调味剂,必不可少。对于近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舆论普遍认为教育惩戒可以有,重点在于对“度”的把握。教师认为合适,家长认为不合适,这样的结果肯定会让教师心有顾虑:管教学生可能会惹上麻烦,还不如不管。这样一来,教育惩戒虽有法可依,教师却不敢用。

大部分教师能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给予学生较为正确的教育。但是不可否认,有些教师由于自身性格、专业素养不够、当时情绪不佳等多种因素,做出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错误判断,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学生年龄愈大,其自主性也愈强,对教育惩戒就愈有自己的理解。教师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般情况下,家长通过孩子的反应和描述来知晓教师的惩戒行为,进而凭着自己的判断来衡量教师行为是否合理。

同样的事情用同样的惩戒方式来处理,有的家长非常赞同,有的家长就非常不满意。教师的惩戒合理与否,关键在于家长对惩戒的认可度。换言之,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是面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如何在不贬低其原有标准的情况下,协助他们了解和接受学校的规则和标准。教育惩戒的目的不在于管理学生,而是引导其明辨是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可能演变为学校的对立面。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但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家长和孩子有血缘关系,他们的爱是专门的爱,有时会带有偏袒;而教师的爱则是理性的,普遍而广泛,要给予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与学生交往,应有适度的疏离,给予他们适宜的发展空间。我们不奢望家长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但可以最大限度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识。现在,只要惩戒出现了问题,不论教师是否有错,学校都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要求教师从家长的角度考虑,以教师道歉平息事件,鲜有从教育的专业性出发,要求家长从教师的角度考虑。

即便是同样的惩戒和管教,家长的反应程度也不同。有的家长理解教师,也愿意教师管教自己的孩子。而有的家长则是“玻璃心”,别说管教,连一句平常的话都能被他们抓作“把柄”,无限演绎。为此,教师要把握合理的尺度,不要有过激的行为和言行。尽量用较为温和的态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学生,能用正面鼓励绝不用惩戒。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坎  道坎词条  惩戒  惩戒词条  落实  落实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