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师家访遭拒还需理性看待

近日,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家庭—学校—社会协作与教师发展论坛举行。虽然与会的专家和教师都达成了共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应当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养,但在具体涉及教师要不要深入学生家庭的问题上却有些“卡壳”。因为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婉拒教师的主动家访

家访,作为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在家校共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对教师家访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从最早的热烈欢迎到如今的婉拒,剧情的翻转,看似预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一是科技进步为家校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无需深入家庭,即可了解一切。二是形式主义家访引发反感。为了完成学校任务,部分教师不得不为家访家访,有些学校甚至要求教师必须和家长合影留痕。三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能力。

当前形势下,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家访工作,科学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呢?

首先,家访要不拘形式,不忘初心。说到底,家访是实现家校共育的一种手段。通过家访,互通有无,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即使教师不登门,上述目的照样可以轻松实现。随着家校沟通渠道不断增多,家访这一传统的交流方式早已不再是它的字面意思,能够有效实现家校沟通的交流方式,都可视作家访

其次,家访要考虑家长的感受,牢记使命。和谐的沟通是实现家校共育的前提,也是开展家访的使命。社会开放度不断提升,人们保护隐私的意识也在急剧增强。家庭成员状况、经济收入水平、日常生活习惯等,都可能是家长的忌讳所在。如果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够很好地进行家校沟通,教师不应该轻易实地家访。即使出现迫不得已的情况,由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第三方进行深入沟通,不失为好办法。毕竟,只有充分考虑家长的感受,沟通才能顺畅和谐,家访的使命才能更好地完成。

再次,指导家庭教育尚需借助社会力量。教育学生和指导家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尽管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应当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养,也不应要求教师在没有接受专业知识学习、不具备指导能力的情况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倘若非要让教师接下这一担子,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亟需聘请该领域专家,有计划、分批次开展教师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让教师尽快拥有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家访遭拒还需理性看待  拒还  拒还词条  家访  家访词条  看待  看待词条  理性  理性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