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与其给大学改名,不如练好内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2019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公示名单涉及11所高校。此次公示通过后,如不出意外,将有4所高校由“学院”更名为“大学”,4所高校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3所高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学校。近20多年来,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有近一半改过名字。面对大学改名热潮,很多人认为,大学改名没那么重要,与其在此费尽心力,不如扎实练好内功,搞好科研水平。

学校是培养新时代建设人才的地方,大学更是培养高级人才之地。创建理想的大学,使之成为国内、国际名校,是国家对高校发展的要求,是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期盼,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不过,大学的名气是否大,并不在于学校校门规模的大小,也不在于学校校名,而在于学校内部管理是否科学,师资队伍是否强大,学术研究成绩是否突出。一句话,要看学校发展的内涵实力如何。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确,真正的大学之大,大在大师之大,大在学术之大。真正的一流大学,应注重科学发展、长远发展,构建科学、系统、长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办学名气不是靠一张嘴吹出来的,不是靠一支笔写出来的,更不是靠单纯的名称换取得来的,而是靠学校的内涵发展实力赢得的。现实中,一些大学热衷于改校门、改校名的“改门潮”“改名潮”背后,不乏急功近利的因素。

有的大学,过分注重外观视觉形象和办学规模,不惜花费重金建设豪华、壮观的大门,建设一幢紧挨一幢的豪华大楼,欲以豪华壮观的外观视觉形象,给人以“大”的感觉,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名气;有的大学,过分关注校名,热衷于将“学院”改为“大学”,将专科改为本科,表面上看起来名称气派了、上规模、上档次了,可实际呢?急速的规模扩充,造成生源猛增,其质量如何,学校师资队伍又怎样呢?不得而知,也可想而知。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实际上就是要彻底扭转以前那种注重外观感受之“大”、注重“规模世界第一”的片面做法,建设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其实,大学发展应着力于院系办学水平、学术实力等提升增强,提高自己赖以生存的办学质量。

真正的一流大学,应制定科学、长远的教师培养计划,构建科学的教师发展观,不断完善教师培训、考核和评价制度,着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型、专家型教师队伍;真正的一流大学,应创建科学、长远的人才培养通道,构建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尽量增大师生的对应比例,让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多、更密切,创造和谐的、培养大师的学术环境,让每个学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大师级创新人才;真正的一流大学还应有高素质的教育科研团体,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有宽松、舒适的育人环境,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英国牛津大学没有校门,只是些楼层不高的、陈旧的古老建筑,门边挂了一块某某学院的小牌子;普林斯顿大学利用规模小的优势,使自己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并驾齐驱。大学不能过分注重外观、追求功利性,而应注重内在办学实力,克服“官本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与其给大学改名,不如练好内功  内功  内功词条  改名  改名词条  与其  与其词条  不如  不如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  
教育评论职称评定

 评职称要多几把尺子

职称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一直饱受诟病。最近,广东的科研人员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没有论文照样可以评上职称。据媒体报道,广东省人社厅和科技厅近期联合发文,将专利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