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精准发力,助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

乡村小规模学校不仅是撤点并校后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新期待、新盼望的产物。说其是撤点并校后时代的产物,主要原因在于撤点并校打破了原先较为分散的学校分布形态,通过规模小、教育效益差的学校集中办学,以期实现资源、人员、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当中,一些乡村学校因为特殊的原因被保留了下来,成了小规模学校

说其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新期待的产物,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群众对教育有了新认知、新期待,希望子女能接受到与城镇孩子相同的教育,但是目前的乡村教育还不能完全实现这一愿望,所以不少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纷纷将孩子转入城市学校,致使乡村学校生源不断萎缩,成了小规模学校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因素外,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形成还有其他多重因素的叠加。可不论那种原因,乡村小规模学校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的存在是教育在乡村的延伸,也彰显了一种社会公平。因此,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就成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必须回应的时代答卷。

精准定位。现如今,一些地方存在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定位不准、模糊的问题,视小规模学校为“鸡肋”者不在少数,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就小规模学校本身而言,因为师资、环境、生源、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在区域教育版图中所占比重不足,不足以在区域教育内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无法有进一步的突破发展。

但从教育的本质意义和乡村振兴的背景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学校模式,更多地体现了对相对弱势的乡村孩子、乡村教育、乡村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发展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在对小规模学校定位时,不能简单的盯着学生数、教师数、教学成绩等衡量指标,要将其定位为一所学校,一所正常的学校。不能因为“小规模”而人为的将其降格,该配备的资源减了,该流动的师资省了,该享受的待遇没了,这样将无利于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精准用人。小规模学校要发展回避不了人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主要是管理者和师资的问题。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任命,对小规模学校来说至关重要,也尤为关键。诸多教育实例证明,那些发展好的小规模学校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好校长。一个有乡村教育情怀、有想法、有干劲的校长就是学校的“火车头”“领头雁”。所以,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的选聘上,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一些打破常规的做法,大力推选那些年龄轻、学历高、能力强、肯干事的人来担任校长,不能延续论资排辈的旧惯例,让有为者无位。

师资问题是小规模学校另一至关重要的难题。在特岗教师等诸多有利政策的叠加作用下,小规模学校师资的量有了一定的保障,大批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成了乡村教育的生力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问题。

如何让教师人岗相适,有施展才能的平台,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干事的积极性就成了用人的当务之急。适度增加教师的流动性,不能把小规模学校教师栓死在一所学校,这样不仅留不住人,还可能使教师过早的产生职业倦怠。要以5-6年为期限,让教师在不同学校流动起来,感受不同的教学环境,体验不一样的工作氛围。学校要主动为教师搭建走出去的通道。许多乡村学校校长怕教师走出去,往往是越怕走的教师越多,校长应鼓励有想法的教师走出去,为他们提供信息、资料,为其搭建走出去的通道。堵不能解决问题,疏反而能让不少抱有走出去想法的教师心甘情愿的留下来。

精准施策。不同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不同的校情与问题,不能一刀切,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一校一策”的模式加强小规模学校的建设。近年来,在改薄项目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等有利政策的支撑下,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能大而化之,而是要精而化之。

有些学校教学楼等硬件条件具备,不需要改扩建,如果在项目的驱动下进行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建设,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能以偏概全,一定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当然,这种精准施策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涉及学校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要在补短板上发力,让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而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规模  小规模词条  助推  助推词条  发力  发力词条  精准  精准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