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好书读评】实现专业成长,教师需要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被称作“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是指一个人总是能认清自己真正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而集中精力,培养必要的耐心,并能客观地观察现实。一个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境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指出:“我们用‘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一词,来描述个人成长和学习的修炼。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能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出自组织中的个人对不断学习的追求。”对于学习,彼得·圣吉认为,学习指的不是获取更多信息,而是拓展实现我们生活中真正渴望的成果的能力,这就是终身生成性学习的自我超越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对“自我超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我超越源于对愿景的追求和对工作创新的追求。在组织中,有愿景的人才有可能去超越,既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可见,自我超越的人是不断学习、追求工作尽善尽美的人。自我超越之所以能持续实现,除了跟人的天赋有关外,根本原因是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它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成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作为学校这个群组中的个体,教师实现专业进步,从适应到胜任、从熟练到成熟、从入职到骨干教师,再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家型教师,正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学校发展的个体愿景在不断升高、实践创新在不断深入,而持续的生成性学习则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根本途径。因此,一名期望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师需要建立专业进步的愿景,并在愿景的催动下不断地学习、求索、实践和攀升。

对整个教师群体而言,能够建立专业进步的愿景,并不懈追求、面对困境和“瓶颈”而不安于现状的可能只是少数。据了解,在面向农村教师的专项调研中,对“您的专业发展方向是什么”的选项中,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占77.4%,成为市级以上教学名师的占20.8%,成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占15.1%,成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占24.5%,不明确的占7.5%。这份数据很值得大家深度地思考和自我解读。

有观察发现,有的教师仅仅将教学当作获取报酬的一般性职业,而未提升到专业的高度;有的教师满足于对课堂教学的胜任,在业务上不思进取,专业阅读少,甚至有的教师从教以后就没有认真地读过一本专业性书籍。此外,还有一些年轻教师起初有抱负、有追求,也小有成绩,而后来却泯然于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之后,满足于小成绩,难以再有精进,无法走出专业成长的“高原”而登上“高峰”。

特级教师张祖庆曾指出,教师成长的秘密只有两个字——专注。唯有专注,才能获得更好的生长。教师要想专业进步,除了专注于阅读、听课、写作等学习和实践之外,更需要让学习与实践专注于自己的愿景,让不断超越自己能力的愿望始终保持热度不减,让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降,从而不断突破“瓶颈”、消除“天花板”,不断超越自我。

教师不断自我超越并非易事,需要进行修炼。作为学校,要发挥好支撑作用,为教师自我超越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个体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创新,充分激活教师个体内心向上的欲望和潜能挖掘,让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好书  好书词条  超越  超越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实现  实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