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破除唯论文倾向并非不要论文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不简单把论文、专利、承担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对此,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认为,“不唯”不等于不讲学术论文。论文本身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论文评价体系,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么它就是高中的延续,是培养不出一流学生的。

近年来,学术界对论文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所有的职称评审弊端都是论文惹的祸。这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其实,论文不是原罪。《征求意见稿》提出破除唯论文倾向,但没有说不要论文。

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符号和标志。学术研究是“里”,论文则是“表”。不要论文就等同于排除了学术研究,这显然是不对的。大学之大,乃是因为有大师之大。大师之大,乃是因为有学术之大。高校如果没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做支撑,没有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穷究尽析,是很难走深、走实的,也难以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更不会教出一流的学生,成就不了“一流的大学”。

要论文,要的是真论文,是有一定科技含量、影响力的论文。有的论文的发表甚至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其附着的技术含量会大大促进人类文明的进程。大多数科研成果的问世皆是从论文发表开始的。这样的论文多多益善。高校发表的论文虽然不都是惊世名篇,但至少得有一定的创新成分,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发展力。这样的论文重点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不在于发表在哪个刊物,而在论文的实际价值。

要论文,要的是作者原创的呕心沥血之作,而不是舶来的或者买来的。原创的论文才能代表作者的学术贡献、科研贡献、社会价值。为此,高校一方面要提升论文鉴别能力,另一方面要进行严厉的学术打假,对作奸犯科者实行最严厉的惩罚,使之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

将论文作为评定教师的一种方式并无不可,但如果将其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则有些过犹不及。高校教师要从事的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还有教学以及其他辅助性工作,这些工作内容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的。这就决定了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教师。从事教学的教师主要看教学实绩,专门搞科研的看科研实绩,这才是教师评价的应有之义。

当然,对于郑强校长所说的,“大学要以学术来教学”,笔者不敢完全苟同。研究学术并不是高校教育的全部,还有很多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工作需要完成。

论文的确重要,但并非唯一。只有给予其应有的定位,才能正其位、扬其用,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助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破除唯论文倾向并非不要论文  论文  论文词条  破除  破除词条  倾向  倾向词条  并非  并非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