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杜绝“伪科研”,教育科研回归本位是关键

很多学校领导一谈起教育科研工作,便会眉飞色舞地说,我们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几年来,有若干个课题按时顺利结题,正在研究的还有多少个,准备立项的还有多少个。

既然学校做了这么多课题,学校的学习之风、教研氛围应当很浓,肯定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走进学校,却感觉不到学校的学术研究氛围,更没发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新的起色。

源于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对教学没有任何帮助,这是为什么?原来,学校做课题时,只是纸上谈兵,没打算做出成效来。学校号召老师做课题,是因为课题研究在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时占一定的权重;老师做课题只是为了评职称、评优评模,不得已而为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课题研究变了味,做课题变成了想当然地写课题。立项时,随意确立个课题;中期,根本不去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后期,坐等结题通知。结题通知一来,大家手忙脚乱、东拼西凑后便万事大吉。最后得到了个结题证书,学校和课题组成员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做课题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教育教学困惑,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挖掘学生潜能,推动教育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的工作得到提高,教师和学生得到真发展,结题证书自然会如期而至。那该怎样改变这种“伪课题”现象呢?

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切实提高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少些功利,多些实干,让教育科研回归本位。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课题要从教学实践中来,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其次,要有研究意识。把研究融入常规工作中,备课是研究,上课是研究,判作业是研究,考试也是研究。这样既没增加教师的负担,还完成了教育科研工作。杜绝教学和课题研究“两层皮”现象,要将其融合成共同体进行。再次,要有科学意识。研究过程要严谨,研究形式要多样,研究材料要丰富。只有过程规范了,结果才会真实。最后,要有精品意识。课题研究不在数量多少,只要研究的问题是真问题,就有价值。研究过程扎实,研究出了成果,并得到了推广,转化成了“生产力”,多久做一个课题不是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通过做教育课题研究,不仅能发现教育的真谛,还能使教师享受到职业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改变教学没有“味道”的心理,减少职业倦怠感。但做“伪科研”“被研究”,则是在做无用功,起不到任何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本位  本位词条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词条  杜绝  杜绝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  科研  科研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