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而非硬件设施

前几年跟一位农村学校校长交流,谈到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他谈了很多原因,但大都还是归咎于教学条件落后,诸如班级没有安装多媒体,微机室里的计算机老化,没有标准化实验室且实验器材短缺,音乐、美术、体育器材不够用,图书室里的书少得可怜,等等。

教学条件落后当然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教学设施先进教育质量就会提高吗?也未必。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大大改善了——教学楼盖起来了,计算机更新换代且联通了互联网,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且实验器材基本够用,图书的人均数量也超出了标准,音乐、体育、美术器材配得一应俱全,但教育质量仍然没有多大起色。

当下,教育均衡在不断推进,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到很多农村学校走一走,会看到不少与现代教育不和谐的现象。

师资两极分化——教师老的老,小的小,缺少中间力量。老教师都在50岁以上,年轻教师则都是特岗教师。他们利用多媒体时,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老教师不会用,也没有兴趣学,基本不用;特岗教师喜欢用,虽然拿捏不准怎么用、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时候用效果好,但每课必用,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似乎成了“放映员”,反而产生了副作用——干扰了学生的思考、遏制了学生的想象、挤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微机课基本不上。有的学校购置了计算机,却一直闲置着,直到计算机都要淘汰了,学生也没进几回微机室。

实验室器材虽然基本齐全,但教师上科学课却很少到实验室去。此外,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是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

本来,图书室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的书籍,但老师把握不住语文学科学习的本质,舍不得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他们为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应试。于是,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听课文、做练习册以及频繁的测试上。

音体美等非统考学科不仅被随意挤占或削减课时,学校花费重金购置的设施也常年被搁置在库房里。虽然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师资,但更多的是学校对这些学科不重视,认为它们不是统考科目,可上可不上。如此,学生的“营养”不均衡,导致了畸形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得通过教师的科学操作才能起作用。学校现代教育设施再完备,若管理粗糙,教师的专业素质低、观念老化、方法落后,也无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反,即便教学设施落后些,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教育质量也会得到基本保障。

教育专家顾明远曾说:教育现代化绝对不只是校舍、设备的现代化。拥有再豪华的校舍、再先进的设备,如果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还是老样子,那还是算不上教育现代化。拥有了完善的现代教育设施,不一定就拥有了高质量的教育。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也不能总拿教学条件落后当理由。

只要学校精于管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只要教师胸怀教育理想,努力投身教育改革,关注孩子生命成长,农村学校就是教学条件差些,教育质量也不会差。只要学校和教师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甚至用“土办法”来代替。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而不是那一串串可测量的指标、一幢幢可观的楼房、一堆堆可触摸的硬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设施  设施词条  决定  决定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  质量  质量词条  硬件  硬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