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读童书,让老师离孩子的心更近

有作者在媒体撰文称,许多教师对阅读并不感兴趣,对童书的了解更是十分有限。当童书出版日益与国际接轨,一谈阅读就是“四大名著”,一谈传统文化就是《弟子规》《三字经》,一谈科普就只知道《十万个为什么》。作者认为,既然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就不能忽略阅读对于孩子潜移默化的浸润,就不能舍弃童书之于课堂教学的巨大帮助。(12月22日中国教育报)

一名老师是否称职,衡量和评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既有师德方面的标准,也有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在陶行知先生看来,一名老师“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因为,“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差距太大,老师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

那么如何尽量减小师生之间的“代沟”呢?主要是要缩小师生之间心理年龄的差距。如果老师没有一颗童心,总会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和判断学生行为,老师也不会被学生当作知心朋友。

而读童书,对于缩小师生间“代沟”大有裨益。童书写的是孩子的故事,讲的是孩子的喜怒哀乐,老师读童书,可以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心理,掌握孩子的思维方式,知晓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变化、认知发展,等等。一言以蔽之,童书可以令老师的“心”返老还童。这样,师生就有共同的话题和语言,老师就能够用孩子的思维去解读孩子的行为。

一次,听一位一年级数学老师讲课,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一张10元的纸币和9个一元的硬币,你会选择纸币,还是硬币?老师设计这道题的意图很明显,学生会选择纸币,因为10元比9元多1元。可意想不到的是,老师一连让3个学生说说自己的选择,他们都选择了硬币。选择的原因很有意思:“硬币掉在地上能发出声音,所以不容易丢失;而纸币掉在地上,没有声音,容易丢失。”“纸币没有硬币好玩。”“纸币容易破损,硬币则不会。”孩子的思维方式与老师迥然不同,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截然相反。 

课后,有的老师对学生的选择感到意外,不明白学生为何有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说明有的老师还没有“变成小孩子”,仍然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所以对学生的选择感到诧异,更难以理解。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师生之间存在“代沟”,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融洽,那么即使老师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也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因此,通过读童书有利于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近距离的心理碰触,做到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路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但是,需要明白的是,读童书与老师这个职业有关,而与老师任教学科无关。无论哪个学科的老师,都有必要广泛阅读童书,因为童书是消除师生之间“代沟”的法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童书,让老师离孩子的心更近  老师  老师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