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考验的不仅仅是“钱袋子”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温秀玲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立法以保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大代表翟志海表示,近几年浙江、广东、河北多地都尝试了高中免费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这表明可以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将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延长为十二年义务教育,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推行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全免费教育。这种加快“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呼声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成为两会委员代表热议的话题,这基本反映了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义务教育止于初中导致国民素质,尤其是广大农村人口素质普遍不高,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国民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面小康的质量。

然而,对于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至今仍然争议不断,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条件是否具备。支持者认为,目前,无论从国家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新要求、保障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还是国家财力与教育投入的增长而言,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而反对者认为,一则,在少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再延长3年高中(职高)义务教育,只会拉大教育不公;二则,目前尽管一些地区,如浙江、广东、河北多地都尝试了高中免费教育,但不具有普遍性;三则,部分地区财政紧张,无法给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仔细分析反对者观点,我们不难窥其“短视”之实质。我国自然地区差异巨大,以还有20多个贫困县还未能完成“普九”任务的局部事实,反驳加快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国民教育发展战略,未免有些吹毛求疵,其结果只能是因小失大。不是说对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困境可以视而不见,而是在加大扶持力度助其达标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青少年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迫切性;同时将一些发达地区试点的良好效果视为个案,这种论点实际上是无视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显然缺乏远见;而反对者最有力的证据在于财政紧张。

“财政紧张说”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反映了一些财政支出,尤其是地方财政的支出的窘境,凸显了全国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然而,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首先,在早年开始高中3年免费教育试点地区中,不光有深圳、中山、珠海等一些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也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甚至国家级贫困地区,如陕西神木县2008年就已经普及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宁陕县和留坝县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实现学前到高中十五年免费教育。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拿出资金实现高中免费教育,显示了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关键并非在“钱袋子”。

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发达国家大多已经普及了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并向十五年免费义务教育迈进,即使在不发达国家,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也正在成为共识,如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只要保证教育投入实现占GDP的4%,并保持逐步增长的财政支持体制,适当调整教育投入结构,确保义务教育投入比例增加,地方财政优先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所以当前必须抛弃目前财力有限,只能先发展经济,再发展教育这样缺乏战略远见的观点。

由此可见,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目标更多考验的是战略认识,决心与努力。试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普九”时,不也是战略决心高于财政供给吗?国情所限,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也不可能等到“万事俱备”,教育的前瞻性决定了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也应具备当年“普九”战略高度,认识提高了,决心与努力自然“水到渠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钱袋子  钱袋子词条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词条  普及  普及词条  不仅仅  不仅仅词条  考验  考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