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差生”教育观当休矣

无意中听到一位即将调走的小学一年级老师劝导继任者:“班上‘差生’很多,花了很大功夫也不见起色,你一定要想办法说服领导给你调班……”后面的话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接了 “差生”多的班级算你倒霉。

听到这番话后我很是吃惊。没想到,小学一年级就有“差生”,而且还那么多。而更让我愕然的是,老师们交流学生情况时运用“差生”概念的频率竟然如此之高,他们丝毫没有不适之感。

六七岁的孩子,一个个看起来都那么活泼可爱,无邪的眼神中透着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憧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看着这样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太阳”,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们其中一个与“差生”划上等号。可是,在这些小生命还刚刚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注视这个世界的时候,已经有教师为他们的人生下了“断言”,这样的“断言”,包含的粗暴、武断是这些小生命所无法理解,更无法承受的。

每每课堂演板、提问、背书,特别是考试结束,都是“差生”大难临头、备受煎熬的时刻,任凭他们再难受,再难堪,再有自尊,也必须硬着头皮忍受老师的数落、挖苦、打击,甚至是拧耳朵,揪眼皮,打屁股。每每此时,老师是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的,他们认为这些做法是为学生好,是为学生的前途考虑,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其实,揭开冠冕堂皇的面纱后,这样的老师“私心”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的歧视与侮辱是期望这些学生能够突发奇迹,学习成绩有大提高,更是在发泄他们成绩差带给自己不利影响。屡屡失败以后,老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照顾”会变本加厉,会更加自然而然。

中小学老师,普遍存在着或强或弱“差生”教育观——即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划分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在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这种学生观不仅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带来人格歧视和自尊侮辱,让其终生对此耿耿于怀,而且让教师自身陷入自身观念与社会现实出现严重落差的尴尬之中,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当年的“差生”若干年后活得风生水起,比一些优等生都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差生”教育观当休矣  教育观  教育观词条  差生  差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