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走心的德育才具有生命力

近日拜读蒲公英作者蒋永红《对德育的认知该改改了》一文,文中反映了当前学校工作的现实:德育往往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现在社会环境这么糟糕,学校德育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社会的影响。对于这一现实,我深有感触。

如何突破德育现实困境,让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品德与知识技能面前,品德显得更为重要。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而育人德为先,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原则。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说教等传统育人方式的实效已日渐衰退。唯有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这样的德育才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我认为,“走心德育”就是通过创设特定环境,开展育人活动,让学生置于特定场景中自主体验、自主感受、自主内化,于无声处达到育人的目标。

德育走心需有吸引学生的动人故事。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教学楼前有一块静岩石刻,其背后是动人的校史故事。为躲避日军轰炸,抗战时期,衢州一中迁至衢州郊区的静岩村办学。1940年,日寇对衢州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当时在衢州一中求学的金庸的同学毛良楷染上鼠疫,面对传染性极强的鼠疫,金庸主动要求与班主任姜子璜老师将毛良楷送上衢江的隔离治疗船。最终可怕的鼠疫活生生地夺去了同学的生命,金庸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死亡的迫近。衢江边那个生离死别的夜晚,永远留存在他的记忆深处。一块静岩石刻,一个动人故事,爱国、友善、互助融入其中,不是直白的说教,而是用故事走进心灵,让学生自主感受。

走心德育需用学生思维诠释深奥的道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衢江区实验小学用生活化的语言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就是连扫地这样的小事也认真做”、“‘和谐’就是我给老师泡杯茶,老师给我梳头发”,将这些用学生语言生动诠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在校园的楼梯、走廊之上,让学生看得见,记得住,看得懂。其做法比机械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在墙上,要贴心得多,有效得多。

走心德育需要特定的仪式感。仪式对人的感染和教化作用基于其所产生的仪式感,要实现仪式的价值,成功的关键在于“仪式感”。衢州一中每年都要举办18岁成人仪式,通过场景设置、音乐、主持词、特定的活动环节、全场互动等,将倡导的感恩、责任、奉献等观念蕴含其中,在仪式场景下,在学生的感动中,成人仪式所倡导的观念得到了强化和暗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唯有走心德育,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有真实的体验,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德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相关原创评论:

蒋永红:对德育的认知该改改了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32775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走心的德育才具有生命力  德育  德育词条  生命力  生命力词条  具有  具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