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早恋”不是问题,出问题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态度

近日,有媒体在“2016年高考状元调查”中发现,36名省级“状元”里,有9个坦承曾在高中阶段谈过恋爱,除1人认为影响学习,其余8人都称恋爱与学习没有冲突。(7月22日澎湃新闻)

显然,这似乎与家长和老师们的传统认知不相吻合。一方面,很多家长老师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业。但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有学生在恋爱的同时考出了好成绩。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恋爱不是未成年人该做的事。为此,他们经常会严厉禁止孩子恋爱,这不仅妨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还很可能使孩子变得叛逆,甚至做出极端行为。有新闻报道称,一些父母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孩子“早恋”问题,导致孩子离家出走,严重者甚至有轻生的行为。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报复学校和家长的这一做法,偷尝“禁果”,最终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伤害。

相信这不是家长和老师想看到的,到底是孩子们有问题,还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事实上,对异性的关注和青睐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无可指摘。家长和老师与其对孩子们的恋爱严防死守,不如调整一下心态和应对方式。

杨澜说过,“早恋是一种朦胧的、单纯的、相互的爱慕和欣赏而已,它油然而生而且非常纯洁”。家长没必要以成人的眼光将孩子的恋爱“污名化”,更没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和影响孩子学业的根源。事实上,有时候影响学习的并不是“早恋”行为本身,而是“早恋”背后的烦恼和压力,包括青春期生理的懵懂,心理的不安或叛逆,也包括对父母和老师们所说的“严重问题”、“不良后果”或“责罚”的害怕。

一些“状元”家长对“早恋”的态度,或许值得借鉴。他们很多人并没有打压孩子,而是认为应顺其自然,有的家长甚至通过鼓励孩子写“表白信”、送礼物等方式来引导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帮助他们排解青春期的苦恼,使其更高效地投入学习。在美国,老师和家长对未成年孩子的恋爱持开明态度,教他们怎样表达爱,给他们传授与异性相处的知识,比如“怎样在性亲密之中避免性病和计划外怀孕”。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上大学前谈恋爱,但上大学后,就会鼓励他们赶紧找对象,毕业后,就催促他们结婚。而有采访发现,很多学生到了大学阶段,都没有和异性说过几句话,有些人甚至不懂得如何示爱、如何发展一段感情。这也是导致“剩男剩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在参与全国两性情感调查项目的时候也发现,有被调查者称,从学校及父母那里获得的关于恋爱、情感方面的知识很少,几乎为零,所以在与异性交往受挫或面对恋爱问题时,常常迷茫而不知所措。

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早恋”现象。只要家长们心态放松,寻求积极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树立健康的爱情观,而且有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如此,他们也有更大可能获取美满的恋爱或婚姻生活。所以说,“早恋”本身不是问题,出问题的是家长和老师们对待“早恋”的态度和方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问题  问题词条  早恋  早恋词条  态度  态度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老师  老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