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微课和微课资源不能混为一谈

近期,我听了多节微课程教学课,发现不少教师把微课与微课资源混为一谈,课堂教学以微课程为中心,出现了“平板电脑主宰课堂”现象,导致教学机械低效。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的突出特点是“短小精悍”。“短”是指微课程用时短,10分钟以内,正是一个人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小”是指微课程聚焦问题,内容单一,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或者是难点、易错点;“精”是指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悍”是指微课程教学效果富有成效,以极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教学效益,给人以强烈的思维张力。

微课资源是包括了微课在内的课程资源包,基本构成可以用“4+1”来概括。“1”是微课最核心的资源:精彩的教学视频,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4”是要提供四个与微课程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辅助资源,即:教学案、课件、练习、反馈,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营造了一个开放交互、相对完整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微课资源实现了不同技术和不同应用方式的课程资源融合创新,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融合,既能实现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泛在学习,又能遵循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有效避免“平板电脑主宰课堂”现象,必然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有位青年教师执教小学科学课《苹果为什么落地》,先让学生通过网上学习解决基础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引力的深度学习。课堂上,既有精彩的微课及录像辅助教学,又有多向的师生合作和生生互助,还有关于自由落体学说的思维碰撞。这种混合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建构新知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微课和微课资源不能混为一谈  混为一谈  混为一谈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资源  资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