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令人纠结的“洗碗作业”折射出家校错位问题

凯凯(化名)今年9岁,在武汉某校上小学三年级。今年国庆节,凯凯妈让他完成老师布置的“至少帮妈妈洗一次碗”的家庭作业。可是,凯凯的奶奶认为这是“瞎胡闹”,不但不让孩子洗碗,还告诉孩子“到时候你就跟老师说你洗碗了,老师也不会知道的”。为此,婆媳之间弄得很不愉快。(10月5日武汉晚报)

“洗碗作业”引发一家三代人的矛盾,表面看来,是因为婆媳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学校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并不妥当。

当下,几乎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全家人无论是祖辈、父辈还是孩子本人,对待作业都很严肃认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例外”,是因为这个作业完成与否与“学习”无关,不会危及到考试“分数”。如果对洗碗这类作业做一项跟踪调查,笔者相信,不仅是奶奶,还会有很多父母对这类作业持“无所谓”态度,帮助孩子敷衍。吃完饭要洗碗,这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或者说习惯。但这种习惯不是靠学校老师布置一两次作业就可以培养起来的,而是需要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慢慢熏陶。学校虽然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但学校不可能“包教”孩子成长的全部。孩子成长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培养孩子承担洗碗、扫地等家庭义务的习惯,家庭才是施教主体,父母才是孩子的老师,学校只能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然而,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了错位的现象。教孩子学习学科知识本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却热心不已。孩子回到家,家长不是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而是忙着给孩子辅导、补课,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检查孩子作业是否正确。而学校呢,不但越俎代庖给孩子布置洗碗之类的家庭作业,甚至兴师动众把家长请到学校,让孩子集体给父母下跪、喂饭、洗脚,对孩子进行所谓“孝”的教育……这种家校错位的教育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让许多孩子厌学。同时,让孩子把应尽的日常家务和孝敬父母之类的事当成了次数有限的“作业”,甚至学会做秀、撒谎,成为言行不一的“双面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共育,需要家校各司其职,及时沟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像帮父母洗碗、给父母洗脚这类本属于家庭教育范畴的事,学校不是不能“掺和”,而是不能让孩子和家长“弃主成客”,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当成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纠结  纠结词条  错位  错位词条  出家  出家词条  折射  折射词条  作业  作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