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愿来源于生活的“神题”更多些

近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举行新生选拔考试,类似“湿面条和干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分别需要怎样的火候?”的“神题”引发网友热议。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这样的考试题目叫好。6月份,一位同事的孩子考初中,有一道“进入学校大门,你看到学校的校训是什么”的题目;还听说有一个学校的考题是“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这些题都在考查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学生为了考高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不是让他们读、背,就是在题海中遨游。很多人说,只要国家高考制度不改革,高考不取消,应试教育就不会消失。高考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也相对比较公平,在没有找到更科学的选拔方式之前,是不会取消的。于是,很多忧国忧民的教育专家就开始思索从课程和考查两方面进行教育改革。

其实,几年前就有学校在出题时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试卷有一道题: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展示青岛的美好形象,请你就市民素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这样的命题架设起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和认识,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再如,浙江中考卷有一道综合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提示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宣传册的栏目,并对所写文化名人做50字左右的简介;另外,拟写一条名优特产的宣传标语。这样的命题,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来设计,引导学生关注乡土文化和现实生活,收集整理信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广东省课改区中考试卷的考题更富有创意: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并模仿《感动中国2004》颁奖词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这位英雄人物。这一命题把现实社会同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完美地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对考生进行了一次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和教育……

新闻报道说,“学霸”们被浙大竺可桢学院的“神题”“碾压”了。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太少,学生还感受不到平时认真观察的重要性,或者在家根本就没有帮父母做过家务。我曾经还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在一些大城市,爷爷奶奶扛着工具到学校帮孙子、孙女打扫卫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从小学到大学,在课本中很难看见稻、菽、麦、黍、稷,很难看见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田,商品怎么交换。

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也在创新,突出人文、尊重个性、强调能力、联系生活,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愿这样来源于生活的“神题”更多一些,最好也能出现在全国高考试卷中。那样,我们的素质教育会减少些应试的成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愿来源于生活的“神题”更多些  来源于  来源于词条  更多  更多词条  生活  生活词条